作文教学应言传身教
2009-09-07张丽芳
张丽芳
《语文课程标注》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句话强调了写作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学生的自主体验。
因此,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做“只说不练”的假把式,要既说又练,要言传,更要身教,给学生以直观、实际的影响,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逐步提高学生写作的技能。
一、做学生生活的忘年交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的生活阅历也在一年年增加,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帮助他们贴近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老师要蹲下来看学生”,这句话告诉我们,要走进学生,理解学生,和他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忘年交。言传身教,引导学生享受生活中的变化。比如:春天,带领学生亲近自然,在踏青中逐渐体会生命的可贵及变化;夏天,带领学生拥抱自然,感受着夏天的炎热及热烈;秋天,带领学生走进田野,去体味收获者的快乐;冬天,带领学生在登山中体验人生的充实,得到放松身心的愉悦。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种植、养殖,参与扶老助残活动……总之,使学生总能感到生活是这么丰富多彩,生活是在他们眼前一天天发着细微的变化,而他们更是这个变化中的主人。就这样,在劳动中,在活动中,在艺术的熏陶中,教师以朋友的身份走进学生的世界,时时处处加以点拨,使平凡小事也能生辉,让学生对于小题也能大作。
教师成了学生生活的忘年交,还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为学生提供新鲜的素材,确立具有较强情绪色彩且能使学生有话可说的习作题材。如《有趣的壁虎》、《不准越过“三八线”》、《蚂蚁是怎样搬家的》、《爸爸,别抽了》、《爱吃零食的妹妹》、《我后悔了》、《咳,我这个人》等等,这些题材都能使学生觉得写作充满了新鲜、引人的东西,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当学生读书的领路人
传统的写作教学重课内轻课外,重应试轻素质,这使作文教学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要想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就必须丰富学生个人积累。教师平时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意识。一位老师教学《鸟的天堂》一课,在读到“翠绿的颜色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时,动情地说:“每次看到绿叶,我就会想到巴金爷爷的这句话。同学们不妨课后也去观察一下,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教师是如此地乐于读书,善于联想,学生如何能不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呢?
阅读为学生作文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技法和范例,为作文训练提供了广阔的智力背景。因此,当好学生读书的领路人,科学地组织阅读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保证。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还要指点他们“读什么”、“怎么读”,使学生爱读书,会读书,积累丰富的语言,为写作准备无穷的“养料”。
我认为课外阅读也是积累的一种重要方式,在阅读中,可以拓宽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走出自我,能从宏观的开阔的视野和眼光,对社会的焦点热点事事关心,这样,何愁文章没有深度?
三、做学生写作的“同游者”
教师亲自“下水”,与学生一同游水,嬉水,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写作的兴趣,而且为他们的习作提供了范例。
如果教师只仅仅要求学生去写,去练,自己只是一个监考官、观察员,无疑是给学生一种隔膜感。如果作为教师,既指导学生学习写作,又亲自“下海”、亲自“摘桃子尝一尝”,那么,学生就会有一种亲切感、亲近感,那种“我给你写”的被动、抵触情绪就会不知不觉地消失,以愉快、自愿的心情投入到写作训练中去。
当然,提供范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文技巧和语言,并激发学生创造情趣。我们不可能是作家,而且作文只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所以并不能苛求语文老师一定要写得一手好作文。
但是,教师写下水文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能避免教学中的许多误区(如最常见的命题作文,命题往往脱离学生的生活)。另一方面,所谓“实践出真知”,老师只有自己动手,写下水文,才能真切地体会到这次作文哪些地方需要指导,该怎样指导,才会懂评价学生作文,如果一个题目老师自己也写不出,他就可以更宽容学生的作品,也可以学习他们作文中的精彩;如果一个题目老师自己写得很好,那讲授就有了依据,学生学习也有方向。
除了和同学一起,写同一内容、同一体裁的作文,教师还可用笔和同学一一进行对话、谈心。学生把最想说的话写给老师,老师把最想说的话写给学生。这既是学生练笔,教师“下水”,又是师生心灵的对话。其作用,对学生来说,不仅是学作文,而且是学做人;对老师来说,不仅指导了学生学习语文,而且可以从中向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学习,做到相互沟通,教学相长。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采用重言传,更重身教的教学方法,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从思想上减轻负担,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不断增强写作能力。“只有胸中充满情意,文思才能汨汨如泉,笔下才能洋洋洒洒……”
(山西省交口县水头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