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探究
2009-09-07张耿军
张耿军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笔者认为在初中学段的数学教学中应注重过程,应该注意做到:一、应按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及应用过程开展教学;二、应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全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三、应讲究教与学过程的统一;四、应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师生相互沟通与交流。
一、应按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及应用过程开展教学
目前,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推行了几年、新课标即将全面实施,但是我们仍然有不少教师习惯于已有的教学“经验”,即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归结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抄、学生记,上课时尽量把课讲得面面俱到、滴水不漏,课外做大量的作业、甚至还占用星期六星期日的休息时间补课。
这样,不是按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及应用过程开展教学。而是喜欢按自己所谓的“经验”、过程归纳整理为某种思路、模式或结论,然后直接“填、灌、塞”给学生,甚至要求学生上课记下来,回家背出来,考试时默写出来。在大量反复操练的基础上达到掌握的目的。教学评价时,主要看其学习的结果,即分数的高低,而不问学习的过程。
这样发展下去的结果是,学生对定义、公式、定理、法则的来龙去脉不清楚,知识理解不透彻,不能从本质上认识数学问题,致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而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新课标在“前言”中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
牰、应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全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实施新课标的着力点之一。新课标中的课程目标具体分为结果性目标与过程性目标,结果性目标含有“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特别地,过程性目标含有“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真正把学生当作数学学习的主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他们的知识与能力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对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与学生的心理规律,创设情境,注重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参与动机,强化参与意识,提高参与兴趣,从而使学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为了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参与活动的效率尽量高些,教师应多考虑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抽象的数学知识由“静态”变为“动态”的画面,有利于反映事物变化的过程,易于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多使得学生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努力营造学生全面参与学习的浓厚氛围。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参与的方法,提高参与的质效,达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使学生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数学的思维方法,提高数学能力。
三、应讲究教与学过程的统一
牐犘驴伪曛赋觯骸霸诮萄Щ疃中,教师应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学生课堂心理紧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法不科学,学法不得当造成的。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把教与学过程很好地统一起来。
教师要善于诱导,变学生“苦学”为“乐学”。使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诱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正确的学习动机,以及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昂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体验,保持旺盛的学习情绪和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教师还要善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自己学会学习,包括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认知策略的指导,教师对学生学法指导科学得体,就可以促进学生变知识为能力,变“学会”为“会学”,学生就能根据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去自学分析、解决新知识和新问题,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真诚交流。新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过程中不能与学生交心的老师将不再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育是非显露痕迹的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充满爱心的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诚交流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殷切的期望和由衷的赞美。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由衷地赞美学生的成功。
期望会对人产生强烈的激励效应,笔者认为,作为教师,应该在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都要对学生寄予一种热烈的期望,并且要让学生时时感受到这种期望,进而使学生为实现这种期望而做出艰苦努力。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肯定和赞美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并培养学生的特长,对学生已经取得或正在取得的进步和成绩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进取心,不断将教师的外在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更高的内在要求,实现学生在已有基础上的不断发展。
(河北省大名县杨桥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