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将创造移动互联网奇迹

2009-09-06孙春艳

中国新闻周刊 2009年31期
关键词:瑟夫

孙春艳

热衷普及全世界互联网的温顿•瑟夫,对超过美国的中国互联网人数感到非常兴奋,他认为中国多数使用手机上网的方式,将会出现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独到创新和应用

“互联网的未来,掌握在使用者手中。”“互联网之父”温顿•瑟夫(Vinton G. Cerf)对《中国新闻周刊》这样说。今年66岁的温顿•瑟夫,满头华发,语速极快,嗓音洪亮,一双浅灰色的眼睛熠熠生辉。

2009年8月17日上午,北京香格里拉大酒店,在互联网协会的邀请和Google公司的牵线下,这位因1973年参与发明TCP/IP协议而被誉为“互联网之父”的科学家,在继2007年之后再度访华。

在被商业包围的全球化时代,名望与利益永远孪生。自2005年加入Google,现为Google全球副总裁、首席互联网专家的温顿•瑟夫,已成为Google的一张世界级名片。

下一代互联网更“聪慧”

“世界上有55亿人还不是网民”,“睡觉绝对是浪费时间”⋯⋯

其实, “互联网之父”不只一位,温顿•瑟夫只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还有最早提出“超文本”概念的泰德•纳尔逊,与温顿•瑟夫一起开发TCP/IP协议的罗伯特•卡恩,万维网的发明者蒂姆•伯纳•李。但其他技术先驱因各种原因相继沉寂,惟有温顿•瑟夫与时俱进。

他加入Google前,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来在世界各地鼓励普及互联网。在1995年到2000年间,温顿•瑟夫在全球约有650场演说行程。2005年Google公司首席执行官艾瑞克•施密特聘请他时,温顿•瑟夫的职位为“首席互联网布道师”。

除了拥有技术和热情之外,温顿•瑟夫还是一位与商业社会“合拍”的科学家。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就坚定地开始倡导“互联网的商业化”。当人们问及他为何加盟Google公司时,温顿•瑟夫坦陈:“在我的职业生涯中,已经花费了很多时间做互联网基础设施,我想通过Google重回互联网应用领域。”62岁加盟Google的温顿•瑟夫,身边工作的Google公司同事平均年龄只有26岁,喜欢挑战的他把这些年轻的孩子当成老师,一起尝试互联网新领域。

互联网的商业化如何更上一层楼?互联网的未来究竟如何?8月17日,中国互联网协会与Google公司共同主办的互联网未来高端论坛现场,温顿•瑟夫依旧秉承他数十年来的风格——走到哪讲到哪,都是互联网的未来。

若使一项事物前进最好的做法就是预测和指明它的未来。温顿•瑟夫在论坛预测,由于海量数据和各种电子设备的联网,今后世界将密布传感器,未来互联网将能“听”(语音上网和智能翻译)、能“看”(地图和真实场景识别),而且安全性将更高,甚至走出地球范围,在轨道飞船间进行应用。

他在会场通过画面展示了“会说话的冰箱”、能上网的滑水板等。“在荷兰有人在划水板上装上了联网设备,这样就能在等待下一个浪潮时进行网上休闲。现在许多冲浪爱好者在订购这种设备。” 温顿•瑟夫说。他表示将来有屏幕的产品都能上网,越来越多的设备將连接到互联网大家族中来。

而相对于传统的互联网业务,温顿•瑟夫更看好移动互联网的未来。

全球互联网用户从1997年的5000万增长到今天的15亿,但使用移动手机的用户大概有40多亿,已经有20%左右的手机用户接入互联网。温特•瑟夫指出,由于移动设备在定位、便携等方面的优势,互联网将迎来基于移动的商业模式,如导航、支付等。手机用户也将从单纯的信息使用者转变为信息创造者。

未来的互联网是不是科幻?温顿•瑟夫认为,自己所描述的互联网未来是基于科学的实践基础,绝非科学幻想,因为一些互联网的“听”“看”功能已经在Google的新产品中得以实现。

“我从不后悔发明了它”

温顿•瑟夫作为互联网先驱者,获得过无数同互联网工作相关的奖项和荣誉。包括克林顿总统为他和卡恩颁发的美国国家技术勋章、美国工程院Draper 奖、图灵奖、美国非军人最高荣誉勋章——总统自由勋章等。总统自由勋章这样认可这位先驱者——“改变了全球商务、通信和娱乐状况的数字革命的最前沿”。

回首自己走过的近40年互联网推动道路,温顿•瑟夫感慨道,“我们一直在克服这样或那样的障碍,好像在翻山越岭一样,而任何斗争和挑战都是能量累积和释放的一个过程。”

温顿•瑟夫出生于1943年,童年时期就酷爱算术和科学,并于1965年在斯坦福大学获得了数学学士学位,之后又获得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计算机科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在获得博士学位期间,他潜心研究“阿帕网”(ARPANET)协议(世界最早的互联网,是1968年由美国国防部牵头组建的“阿帕网”)。

1972,温顿•瑟夫博士作为助理教授回到斯坦福大学,并任教至1976年。其间他与罗伯特•卡恩一道领导TCP/IP协议的研发小组,为“阿帕网”成功开发了主机协议,使“阿帕网”成为第一个大规模的数据包网络。温顿•瑟夫与研发小组的成员因此也被誉为“互联网之父”。

温顿•瑟夫对《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回顾当年:当时美国国防部建设网络就是做分组交换的实验,作为一名在校的学生,能参与其中是非常幸运的。当时只有4台计算机放在一起,只能组成一个很小的网络。在1969年,温顿•瑟夫发出了自己的第一封电子邮件,是发给4台计算机中的一台罗伯特•卡恩的邮箱,当时没有想到今后会用于商业用途、还会出现垃圾邮件。

互联网的安全问题显然是这些先驱者始料未及的。病毒攻击、垃圾邮件、流氓软件、商业欺诈、骚扰⋯⋯从1969年研制到1989年商用之前,互联网主要用于军事和科研用途,很少受到不良干扰。而一旦公众普遍地使用互联网,当人们发现在互联网上可以赚钱,互联网开放性带来的脆弱性则暴露无遗。

“如果我当初了解互联网会出现如今这些问题,一定会考虑把更多的保护性措施去融入到互联网当中。” 温顿•瑟夫说。

目前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已非温顿•瑟夫所能掌控。Google公司在2009年7月8日宣称,其正在开发的Chrome OS操作系统,通过彻底地重新设计其底层安全架构,用户就不必再为病毒、恶意软件和安全更新而担心。这一声明立即遭到了英国电信首席安全技术总监布鲁斯•施奈德的炮轰:“这是一个愚蠢的声明。早在几十年前,想要创建一款能够免疫病毒的操作系统的想法就已经被证明是不可能的。”

“互联网的确有遗憾之处,但我从不后悔发明了它。” 温顿•瑟夫认为互联网是一种典型的破坏性创造,它打破了很多过去的商业模式,也创造了很多新的商业模式。

这位技术乐观主义者,还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介绍了“星际互联网”的最新研究成果。这个已经进行了8年的项目,目标是火星上也能上网,并希望将互联网传送到整个太阳系中。他正在带领团队编制一项新的互联网协议,使得未来太空中飞船之间也能直接进行联网交流。目前,他的实验室和美国国家宇航局进行合作,使得火星探测机器人信号能够在地球上清晰接收。“火星太热了,所以传达回来的信号非常弱。现在做了很多这方面的试验。” 温顿•瑟夫说。

中国互联网前景期许

在世界的互联网大家庭中,中国显然是出生较晚却备受期待的一个“孩子”。

1968年由美国国防部牵头组建的“阿帕网”,是世界上最早的互联网,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互联网在欧美国家已经十分普及。直到1994年年初,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的胡启恒代表中方向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再次重申连入Internet的要求,并最终得到了认可。1994年4月20日,中国与国际的64K Internet信道开通了,标志着中国正式联入了国际互联网。

当时,温顿•瑟夫问胡启恒:“互联网对中国人民究竟有多大用处?”而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的互联网人数达到3.38亿,互联网占人口的比重已经达到了25.5%,人数已经远远超越美国。

“与两年前到北京相比,中国在互联网引入和使用方面有了很大变化,我相信中国未来网民将会更多。”温顿•瑟夫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热衷普及全世界互联网的他对中国的互联网人数感到非常兴奋。

工业和信息化部今年1月统计的数据显示,全国移动电话用户达到6.49亿户,四成使用手机上网,约占到互联网人数70%以上。移动电话用户一直保持增长态势,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7.3亿。

“这与美国是不同的,大部分美国人使用笔记本上网,而中国多数使用手机上网,接入方式的不同给商业应用带来很大商机,因手机携带更方便,将来会出现不同于其他国家的独到创新和应用。” 温顿•瑟夫对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充满期许。★

猜你喜欢

瑟夫
优雅的秘密
常销书与大众出版
优雅的秘密
图文天下
来自不同国家的裁判
库丘瑟夫:公益不只是捐钱
男子生日躲过坠毁航班 称已是第三次“奇迹生还”
《远方》:生命的窗口
如果长袖不善舞
Google副总裁:电视时代将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