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目前新闻伦理教育的误区与发展路径

2009-09-05

新闻界 2009年3期
关键词:伦理道德伦理职业道德

路 鹃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的新闻伦理教育普遍存在认识误区,需要多方面入手开创新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新闻伦理专业理念传媒定位

中图分类号G210文献标识码A

从新闻教育和研究的角度来看,重塑新闻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石作用,培养从业者和新闻学子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念,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大学新闻与传播院系是传媒从业者的摇篮,新闻专业的学生是新闻队伍的后备军。因此,抓新闻伦理道德教育应从学校抓起。

在传媒业发达的很多国家,新闻伦理道德教育向来都备受重视。美国的各大新闻院校,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普遍开设了新闻伦理道德课程。著名的哥伦比亚太学新闻学院对新闻学子传授的两件根本的东西就是:“道德”和新闻工作技巧。日本新闻学泰斗也提出要把新闻传播史、新闻传播理论与新闻伦理学作为新闻专业教学的三门最基本的核心课程。这样在人材培养的源头就对其职业伦理的灌输就尽到了把关责任。我国目前新闻教育达到700多个所,点,能够系统开展新闻伦理教育的并不多,国外新闻院校对学生伦理教育的重视应该引起国内教育界的反思。

近几年伴随传媒产业高速发展的人才需求缺口,带动了高校创办新闻专业的热情。但由于普遍存在实用主义的教育理念,着力培养“上手快、高效率、多技能、新科技”的应用型新闻人才。对有关新闻业务的课程较为重视,学分较高,而对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不够,设置课时较少,学分较低,致使师生容易产生轻视心理,从而忽视对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随着媒介逐渐走向市场,媒介经营管理类课程的走红,新闻伦理课程更呈现边缘化的趋势。但作为新闻学教育的终极目标并非只是向媒体输送成品的毕业生,而在于从长远的角度形成培养合格的社会守望者的人材机制。而一个合格的媒体从业人员如果没有一定的伦理和理论素养,便不能理性严谨地把握好的采访、编辑、发表过程中的行为尺度,便不能真正知晓作为一名新闻媒体专业人员的社会地位,以及作为专门进行新闻传播的职业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新闻伦理的教育,也是培育一个合格的新闻从业人员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对于当前新闻伦理教育的目标与发展路径,笔者有如下思考:

第一,在转变教学理念和调整教学内容方面,要与社会现实需求接轨。

在教学方式上,应该更多地引入情景式教学和辩论式教学,将生活实践中发生的问题提出来,让学生作为主体、作为知识的创造者,作为意见的表达者,来形成一种交流的氛围,新闻教育创办的动因和宗旨,一开始就包括了要对受教育者进行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教育,要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要克服重业务教学、轻伦理道德;重学术骨干带头人的培养,轻理念素养培养的片面认识,要把新闻职业道德和伦理教育渗透到教学科研等日常工作之中。在新闻理想和伦理教育上,要切实落实教育理念,融理念于新闻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设置新闻伦理课程,在其他专业课程中加入新闻职业理想和新闻伦理的教学内容;重视师资的培养,充分发挥教师的言传身教作用。

第二,积极搭建传媒学界和业界交流的平台,让前沿理论成果和伦理观念成为及时指导新闻实践的理论工具,同时也能破除新闻学子对实务盲从盲信的迷思。由于对话平台的缺失,长期以来业界和学界“互不买账”。一方面是新闻实务领域被市场逻辑牵着鼻子走,严肃的新闻理念在实践中频频碰壁,甚至被否定和抛弃;另一方面,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涉足社会尚浅、认知和辨别能力有限的新闻学子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从而迷失正确的道德方向。而当他们走向工作岗位,面对种种利益和诱惑,如果没有坚定的职业理想、信念和操守,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就难以把握住自己。有位新闻教育专家发出这样的感叹:“为什么在学校里培养的好好学生,进入媒体以后就开始学会拿红包,写假新闻了呢?”

因此,加强新闻业界和新闻院校的合作和交流,通过优秀新闻工作者的模范作用来提升新闻师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在这方面,新闻管理部门已经做出了积极的努力。2006年,由中宣部、教育部、中国记协、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新闻界的专家学者和优秀新闻工作者走进多所高校开展了一系列报告会活动。报告者深入浅出地宣讲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内涵,畅谈了从事新闻工作的感受和体会,有效地加强了新闻院校与新闻单位之间的交流,对促进新闻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新颖的形式,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真正“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有益尝试,非常值得借鉴和推广。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除了学校的教育,还应该鼓励新闻学子走出校园、走进百姓,深入基层,了解苦难,从而产生强烈的“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另外,抓紧新闻学子走上新闻队伍的岗前培训十分必要。日本的新闻单位对招收的新成员,无论学的什么专业,都要经过岗前培训,才能上岗。不光是业务培训,更重要的是进行爱岗爱社的教育,各报社或有“社训”,或有“宗旨”,或有“伦理纲领”之类,对新成员进行这方面教育,其实就是进行新闻伦理道德的教育。国内进行岗前培训时,也应把新闻伦理教育作为重要一课来对待。

第三,已经战斗在新闻报道一线的传媒从业者,必须建立终身学习的制度。一方面,必须进一步明确职业道德规范。从业者除了认真遵守《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等基本道德规范外,还必须遵守新闻工作职业道德准则。要廉洁奉公,正确使用手中的笔,自律自勉,抵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要开拓进取,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昂扬的斗志。要公道正派,坚持原则,追求真理。另一方面,把道德教化贯彻到新闻实践中去,要认真抓好学习,用新闻理论武装新闻记者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励从业人员深入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人民群众的好思想、好品格、好作风。要营造良好氛围,着眼于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氛围,促进新闻记者的道德素养达到一个新境界。

在传媒内部经常性的道德问题讨论不可或缺,它建立在对实际案例的讨论而不是一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除了例行的“新闻职业道德培训”和“三项教育”以外,主管部门还应该提供更多在职人员的进修或培训的机会。这也对专业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在职人员的伦理教育要想真正达到效果,教师必须既有丰富传媒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才能有针对性进行教学和研讨,为了不囿于业界自身研讨的局限,还应该邀请受众代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人员参加进来,多元视角可以避免就事论事,也有利于使有关各方就伦理问题达成共识。对于传媒从业者的新闻伦理教育,应该强化三个方面的指标:

1重视经济媒介产品生产的道德考量

在传媒活动中,无论是宣传主导型,还是市场导向型,如果在媒介产品生产的过程中都缺少道德考量,都会程度不同地出现伦理道德问题。我们以往对宣传主导型的媒介

活动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其传播中,不考虑受众的需要。高高在上,自以为是。宣传本身并没有错,错就错在把宣传等同于媒介活动的全部,混淆了宣传、新闻、公关、广告之间的界限,进而造成了诸如虚假报道、有偿新闻、媒介歧视等伦理道德问题;市场主导型的媒介活动问题在于把媒介产品简单地等同于一般商品,忽视了其作为精神产品的特殊性,这必然造成对精神需要的曲解,进而导致各种伦理道德问题的产生。

要避免以上覆辙,在媒介产品的生产时就要改变对从业人员要求的技术标准和道德标准失衡的局面,在重视技术标准的同时,强化媒介产品生产的道德要求。对于媒介市场中媒介产品生产时道德标准的弱化,从世界范围看,仅靠传媒界的自律,效果并不理想。但在媒介活动的道德拯救中,政府和社团组织却大有可为。首先,政府可将媒介产品生产中的道德共识上升为法律规范,同时,政府应资助研究与传媒道德有关的研究,并以研究结论为依据完善相关立法;其次,针对市场化以后传媒业的“注意力经济”的特点,政府应扶持在民间成立各种社团组织,对媒介活动进行舆论监督和“注意”施压,以最大限度地保障能有合乎道德的媒介活动。要加强组织监督,完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监督体系,防止道德失范;要加强群众监督,建立记者道德档案,细化新闻记者道德标准。充分发动社会舆论,认真抓好新闻记者社交圈、娱乐圈、生活圈的监督管理。

2对资本逻辑操纵传媒保持警惕性

从新闻史上看,商业资本对新闻界的渗透、操纵、干预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媒体经营中,当编辑部与经营部彼此不相干时,公司往往处于最佳时期;而当它们彼此帮助时,灾难可能就会出现。首先,资本控制的传媒在传播与自身利益有关的信息时,难以保证真实、客观、公正;其次,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资本控制的传媒更容易舍弃后者而俯就前者;再次,传媒观点因垄断而趋于单调,社会思想因单调而致僵化,譬如美国新闻史上报业因高度垄断而造成的“一城一报”现象;最后,传媒控制的资本化容易使媒介道德失范由个人行为转成为组织行为,从而带来更大的社会负面影响。如果传媒完全按照资本逻辑来运行的话,所产生的伦理道德问题远不止这些。

3确立传媒以人为本的社会定位

对传媒活动的道德影响是我们对传媒的社会定位进行价值判断和道德判断的立足点。传媒的社会定位不明造成了传媒社会角色的迷失,当传媒认为自己是权力的代表时,各种各样侵犯公民权利的事情就发生了,近年来新闻官司的不断增多与此不无关系。而当传媒认为自己是“工具”时,社会中本应受到传媒更多关注的人或事就被传媒有意或无意地忽视了,甚至出现歪曲或虚假报道。其实,无论是西方的“权力”定位,还是中国过去的“工具”定位,传媒伦理道德问题的出现都说明了这种定位的不合时宜。因此,以人为本的社会定位乃是新闻伦理教育的基本出发点。

猜你喜欢

伦理道德伦理职业道德
黄河文化对眷村文学的影响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城镇化进程中新的伦理道德文化的迁移与重塑
浅谈我国社会工作伦理风险管理机制的构建
基于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亲组织非伦理行为研究
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医患关系研究
刍议师范生伦理道德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