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奥数”
2009-09-05南桥
南 桥
不久前,我在美国见到来美国访学的老师,同在教育行业工作,所以自然聊到儿童教育问题。老师感慨,现在“奥数”简直成了祸害!小小孩子才一年级的奥数题目,他这个英语专业博导居然不会做。当然,英语专业博导不会做或许并不奇怪,但据说世界著名数学家安德烈·奥昆科夫也被中国小学生的“奥数”题难倒,这就不得不让人思考了。北京理工大学杨东平教授甚至提出,“奥数”之害,甚于黄赌毒。
杨教授的话或许略显危言耸听,但真正去想的话, 让不适合“奥数”的孩子学“奥数”,或许真的会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
之所以说这样的比赛会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是因为孩子的负担本来就很沉重,除非真是有数学方面的爱好和天赋,不然,参加这样的学习,只是无端加重他们的认知压力和课业负担,还会败坏他们的学习兴趣。《广州日报》有一则报道,说70人的“奥数”班,只有3个学生能跟上,别的孩子坐在那里痛苦着。这67个学生的家长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呢?童年是短暂的,是不可再生的资源,何不给孩子多制造点美好的回忆,少添加这些无谓的折磨?
或许他们会说,这是国内教育的现实,因为考“奥数”获奖能加分。可是这样的例子究竟有多少呢?有一些家长可能会认为:即便不能赢得比赛或加分,但是让孩子锻炼一下,启发思维总不会错。这个出发点是好的,可是人的禀赋不同,先天差异是有的,在孩子们还小的时候,培养不是主要的,发现是主要的。多方面“发现”孩子的喜好和特长,才是引导和启发的根本。许多家长根本都不知道孩子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仅仅是觉得孩子比较聪明就去上“奥数”,是本末倒置、严重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曾提出“多重智能”一说,指出人的能力多种多样,真正的因材施教,是发现并培育其特长,而不应根据社会潮流,一窝蜂去参加某一项培训。一个家长爱孩子,即便无法从学校得到合理反馈,也得花时间和他们在一起,观察孩子的兴趣和发现其无限可能性,而不是丢给一个培训机构,试图让他人来制造一个奇迹。
上次和一些家长讨论到孩子的上学问题,有个家长就道出了他的心声,他说现在家长也挺迷惘的,不知道该让孩子学什么,都像无头苍蝇四处乱窜。看别人把孩子送去上什么班,自己就跟着送,所以才会这么容易被商家利用。毕竟这一代的家长,包括我自己在内,是应试教育出来的,也不知道有什么别的方式去培养自己的孩子。但现在信息渠道发达,国门大开,交流机会日渐增多,我相信大家的视野都会日渐开阔,逐渐摆脱盲目跟风的做法。希望“奥数”类培训最终会回归本位,成为特殊教育的领地,而非一个让所有孩子都去搏杀的角斗场。
(博客地址:http://berlinfang.blog.163.com/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