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落叶松的种植和管理分析

2009-09-05吴玉华

关键词:幼林落叶松分析

吴玉华

摘要:日本落叶松为阳性喜光树种,在自然分布区内呈纯林或在混交林中呈优势木居第一层。自然分布区属内陆性冷凉气候带,该气候带年均温7—8℃,北界平均最低气温一9.4℃,南界平均最高气温28.7-33.3℃,年降水量在110-250mm之间,雨热同季。日本落叶松最适土壤为灰化的火山堆积土,石灰质土壤和砂壤上也能生长良好。日本落叶松可采用播种、嫁接、扦插三种方式繁殖。嫁接和扦插两种方式一般只在品种改良和遗传育种上采用,而生产上往往采用播种繁殖。对日本落叶松幼林进行复合肥施肥试验,观测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施肥对苗木生长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幼林地径、树高和冠幅的生长量;施肥具有明显的后滞现象;不同施肥剂量之间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落叶松 幼林 管理 分析

0 引言

日本落叶松,学名Larix leptolepis(Sieb.et zuce.)Gordon(Larix kaempferi Sargent),松科,落叶乔木。日本落叶松原产日本本州岛中部,于本世纪初成功引入我国。目前我国已在十五个省、市引种栽培,且表现良好。据某林场测定,15年生日本落叶松年均高生长87.93cm,年均胸径生长0.95cm,年均材积生长0.0064m3,单株材积0.0193m3,是中山地带造林的优良树种。

1 落叶松的生长特性

落叶松为阳性喜光树种,在自然分布区内呈纯林或在混交林中呈优势木居第一层。自然分布区属内陆性冷凉气候带,该气候带年均温7—8℃,北界平均最低气温-9.4℃,南界平均最高气温28.7—33.3℃,年降水量在110-250mm之间,雨热同季。日本落叶松最适土壤为灰化的火山堆积土,石灰质土壤和砂壤上也能生长良好。

2 落叶松适生区域

落叶松原产地的分布区在北纬35°8′~38°5′之间,垂直分布于900-2800m范围内。我国秦岭以南的暖温带和亚热带山区是日本落叶松适生区。我国温热带地区适合日本落叶松生长,可大力发展日本落叶松。

3 落叶松种苗的培育

落叶松可采用播种、嫁接、扦插三种方式繁殖。嫁接和扦插两种方式一般只在品种改良和遗传育种上采用,而生产上往往采用播种繁殖。现就播种繁殖方式介绍如下:

3.1 圃地选择与整地作床 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排灌良好,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较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沙壤或轻壤土育苗。冬季整地,每亩施有机肥750kg,深翻30cm,播种前均匀喷洒1:10倍的硫酸亚铁溶液,待干后耙平作床,床高15cm,宽lm,床间距25cm。

3.2 种子处理与播种 播种前将种子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4小时,用清水洗净后再倒人45℃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捞出稍稍晾干后与三倍于种子体积的河沙混合,然后置于发芽坑内催芽。发芽坑应挖在背风向阳处。坑深50cm,宽50cm,坑上覆盖塑料薄膜,晚上加盖草帘,每天将种子均匀翻动一次,待有30%的种子裂嘴后即可播种。播种期在3-4月,当地表温度在10℃以上时即可播种。播种量为4-4.skg/hmm2,播种前苗床要灌足底水。采用条播,沟距10-15cm,沟深1cm,播后覆盖1cm厚的细沙壤土,并盖一层稻草,盖草后以不见地为宜,并立即喷水,以后每天少量多次喷水,经常保持床面湿润。当幼苗有30%-50%出土时开始揭草,幼苗出齐后将草揭完,揭草要在阴天或傍晚进行,揭后及时浇水。

3.3 苗期管理 出苗后要适时浇水,少量多次,保持苗床湿润,并注意松土除草,除草结合松土进行,作到除早、除小、除了。为了防止日灼和立枯病,在苗床上方须搭前棚,保持透光度在60%-70%。在6月上旬和7月中旬施两次肥,每亩施尿素2.5kg。为防止病虫害发生,待苗木出齐后每隔15天喷洒一次浓度为1%的波尔多液。

4 落叶松苗木的种植方法

4.1 整地方式及规格 一般采用穴状、鱼鳞坑和水平沟整地。在新采伐迹地、杂草较少的弃耕地,灌木较稀的立地条件上,采用穴状整地,规格为40cm×40cm×30cm;荒山、老采伐迹地,灌木和杂草较密的立地条件上,应先进行割灌后再整地,鱼鳞坑整地规格为50cm×50cm×40cm,或采用水平沟整地,规格为沟长70-100cm,宽40-50cm,深为30一40cm。

4.2 造林季节及密度 春、秋造林均可,但以春季的3-4月为好。采用2年生的1-2级合格苗造林,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上造林,造林密度以每公顷1600-1700株为宜,株行距2×3m;在立地条件相对较差的地方造林,造林密度以每公顷2500株为宜,采用2X2m的株行距或采用1.6×2.5m的株行距均可。

5 落叶松幼林的抚育

造林后3年内每年5月和8月各除草抚育一次,第二年和第三年的5月份分别追肥一次,每次每公顷施用尿素15kg。造林11年后进行第一次抚育间伐,间伐对象是病虫木、风倒木、雪折木及被压木。间伐后的林分密度以每公顷1500株,郁闭度在0.6左右为宜。

5.1 施肥对树高的影响 施肥当年对树高生长的影响与地径一样,虽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与对照相比尚未达到显著水平。施肥第2年起,施肥对高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从施肥效应看,肥效对地径、树高生长的影响在当年没有显著差异。从第2年开始~第4年效应明显,与对照相比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5.2 施肥对冠幅生长的影响 施肥当年对冠幅生长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施肥后第2年起的冠幅生长量显著高于对照。东西向冠幅生长差异虽不十分显著,但南北向冠幅生长量显著高于对照。

5.3 施肥后落叶松幼林总体生长情况

5.3.1 日本落叶松施用复合肥效显著,地径、树高、冠幅的生长量分别较对照提高12%~18%,9%~15%,1~~14%(东西)和3%~16%(南北)。说明施复合肥能提高日本落叶松幼林的地径、株高生长,扩大冠幅,提早林分郁闭。

5.3.2 施肥效应有明显的后滞现象。施肥当年对地径和苗高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第2年开始增强,第3,4年效果更加突出,4种处理的苗高和地径生长量都显著高于对照。

5.3.3 施肥对冠幅生长的影响在当年就有,部分处理达到极显著或显著水平。施肥后第2年各处理都达到与对照的极显著或显著差异。肥效在第3年最明显,4种处理冠幅生长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其中处理1,2的南北向冠幅生长量显著高于处理3。施肥后第4年仍有部分处理显著高于对照。

5.3.4 施肥量大小之间对苗木生长的影响没有显著区别。除冠幅外,不同水平的处理间地径和苗高生长量差异不显著。

6 落叶松病虫害防治

从我国引种日本落叶松的情况来看,主要须防治的是早期落针病。防治方法可采取营造针阔混交林的方式,对过密的林分,应清除被压木、病弱木,并适当修剪枝条以减少病源,对发病较重的林分,可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采用400-600倍的代森胺喷洒树冠1-2次。

猜你喜欢

幼林落叶松分析
山西落叶松杂交良种逾10万亩
快乐佳县人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长白落叶松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神奇的落叶松提取物
塞罕坝樟子松幼林抚育与管理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毛竹幼林四季管理技术
铝胁迫对2种落叶松幼苗生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