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经类高校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质量保障监控体系构建

2009-09-05

关键词:质量保障体系双语教学

吕 丹

摘要:高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双语教学课程是其学科性质和人才培养目标所决定的,但是现在很多高校在实施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很多双语课程都仅仅是晋升和达标的一个手段,而没有能够实现这种教学方法的特质和根本目标。本文试图为高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实施双语教学构建一个完整的质量保障系统体系,从内部、外部和系统反馈等方面全方位提高双语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双语教学 经济管理类 质量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2001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1],在该文件中提出“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即“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接下来,2004年4月又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2],其中的第四个一级指标的第二个二级指标规定,本科教学工作水平优秀的高校,双语授课的必修课程占全部必修课的比例要大于8%,一般高校也要有一定比例。这无疑为高校双语教学的实践设置了一个刚性的要求,并从制度上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从根本上推进了高校的双语教学发展和相关研究的开展。我国双语教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的佛经译场、宋代的译馆、明代的沅洋(通译习所)语院、清代同文书馆[3]。然而,真正对它进行深入研究还是改革开放以后,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双语教学的师资问题、教材问题、环境问题、课程标准问题等的对策建议上,但鲜有从整个体系出发,对我国双语教学的质量保障体系进行的系统研究。本文试图为高校的经济管理相关专业建立一个双语教学质量全面保障的体系,从系统构建的角度更好地推动双语教学在高校中的发展。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双语教学质量保障系统,主要是由内部和外部质量保障的“双保障”路径构成,通过质量监控的反馈系统,不断完善和改进“双保障”路径的一系列过程。

1 内部质量保障

对于高校的双语教学而言,从内部进行教学效果的保障是最为有效、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是可以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双语教学的内部质量保障主要包括师资力量的培养、教材的选用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等方面。

1.1 师资力量培养 对于高校,特别是高校中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而言,除了需要高水平的自有师资之外,外聘师资和客座师资都是日常教学非常重要的资源,同时也是实施双语教学的主要载体。首先,对自有师资的培养。双语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师资水平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特别在经济管理专业领域,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内容更新速度快,对应急能力的要求较高,这对授课教师的外语水平和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双语课程授课教师的外语水平是其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我们在实践中,应该实行“走出去”的培养方案,对于有志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输送其到国外或者国内外语培训学校进修,提高其对于语言的驾驭能力。在教师正式开设双语教学课程之前,要对双语教学教师的上岗资格进行严格评定,以其外语基本素质和专业外语水平作为考核内容,评定合格后,颁发双语教学资格合格证书,并且制定年检制度以规范和敦促实施教师的能力水平的提升。其次,依靠外聘师资提升双语教学水平。在高校中,特别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学术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形式和科研途径,因此,如何利用好具有留学背景或者来自英语国家的外聘教师以及客座教授,通过他们示范性的教学、演讲等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给予双语教学教师广阔的思想空间,为其在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上的不断创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 教材的选用与创新 具备了优秀的师资,教材的选用和建设就成为了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另外一个关键要素。目前,在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中,使用的教材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4]:即原版教材、自编教材和编译教材。这三种教材各有千秋。原版教材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准确、原汁原味的传达作者的观点和全部信息,但是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原版教材的引进和更新速度都是比较慢的,因此,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在实时性比较强的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就很难将一些领域中的前沿问题及时的收录在教材之中了。自编教材就克服了原版教材更新困难的缺点,可以及时扩充,再版印刷,而且能够按照教学实施者的意图去安排和调整教材的体系和内容;但是自编教材也容易出现语言使用随意,甚至错误,表达不清楚等问题。而编译教材,可以作为双语教学课堂上很好的辅助读物出现,在课上理解不清或者语义难达的一些语句,可以通过中译本的阅读予以克服;但是编译类的教材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由于编译者的水平、观点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原著教材观点被歪曲、篡改,或者编译带来的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下降和创造力的磨灭等问题。综上,在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双语教学教材选择过程中,笔者认为应该遵循“原著为基础、编译为参考、自编为创新”的原则来选择和编写教材。我们应该以原著作为授课基础,尽量尊重原中的基本思想和重要观点;同时,通过对编译本的阅读达到辅助理解原著的目的;而自编教材作为原著的补充和延伸阅读,应该尽量体现出以前沿问题和观点为主的时效性的特点。

1.3 教学方法的改进和创新 在对经济管理类专业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于一些专业性和新鲜的词汇、语句以及思想、观点往往会比较模糊,特别是在课程的实施之初,这类问题出现的概率很高,这将极大影响到教学实施的效果。因此,通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和应用,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如,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和融入案例的方法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理论并且做到学以致用;再如,情境模拟的方式,也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体会知识,并且利用所学指导所用,可以很好的实现教学的目标。还有互动式教学、多媒体教学都是一些可以更好实现双语教学目标和效果的辅助性教学手段。

2 外部质量保障

前文所提到的内部保障机制,都是从提高双语教学质量、完善双语教学功能的角度去夯实教学基础的一系列保障措施,但是,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仅仅有能力、有机会是远远不够的,动力才是实现目标的唯一源泉。因此,从外部质量保障机制的设计角度看,激励机制的合理设计和外部硬件配套条件的及时提供,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2.1 激励机制设计 对于高校的经济管理专业而言,客观上讲,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双语教学的,而恰恰是这种非普适性,又造成了激励机制的难以设计和权衡。过度的鼓励双语教学实施,会促使一些原本不适合这种教学方法的课程会想方设法去实施;缺乏激励的制度设计,会带来人们不愿意从事双语教学的后果。毕竟双语教学的实施教师工作量要高于传统模式,而且对双语教师的精神、体能以及知识的要求也要高于其它教师,因此适当的激励是维持双语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基础。那么,如何兼顾公平和效率呢?我们可以考虑将经济管理类学科的课程进行梳理分类,确定不同课程的教学效果与双语教学之间的关联系数,系数越高,关联程度越强,奖惩的力度就越大;系数越低,关联程度越低,奖惩的力度就越小。依据教学效果的环比结果作为评价依据,进行适当的奖励或者惩罚。另外,双语教学存在的领域和贯彻程度上的不同,也应当进行区别的激励机制的设计。对于使用英文教材、运用中文英文交叉授课以及运用全英文授课的教师和教学环节都应当进行区别对待,以示公平。

2.2 外部硬件设施的配套 为了更好的配合双语教学,教学实施单位应当在外部硬件设施的配备上也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通过建立教学实验室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更好的体会课堂内容;如通过网络课程的方式,在网络上建立起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平台,并且为学生与国外合作院校的学生之间的交流奠定基础。在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很多课程会要求学生理解中外文化、政治、经济差异所带来的解决问题的视角、方法等中西方学生的不同,而网络平台的构建,就为中外学生之间的无障碍沟通带来了便利,使学生可以自己去品味、理解中西方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为其更好的面对国际经济和竞争做好充分的准备。

3 质量的有效反馈

系统论是非常强调和重视信息反馈的过程的,良好的信息反馈过程可以纠正系统运行的关键问题,并且通过信息的反馈来不断改进、提高系统的运行效果。因此,在将高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双语教学保障体系作为一个系统考虑的过程中,我们就必须重视对教学质量的有效反馈机制的构建。在这个反馈机制中,学生、专家和教师本人都成为了反馈的主体。

3.1 学生反馈 学生作为教学的受众,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判别依据、是双语教学实施效果的唯一载体,因此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征求学生的学习建议是进行有效质量反馈的重中之重。在对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征求、整理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如何保障学生的权益,并且保证其可以客观、公正的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记名评价、匿名评审的方式,从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教材选用、同学评价等方面设计问卷,发放给学生认真评议。

3.2 专家反馈 学生的评议是最直接、最客观的,但是,学生作为一个评价的群体,其知识具有一定的有限性、行为具有一定的不可控性,因此,在评议的过程当中不免会出现不理性、不合理的行为。专家评审组的评议结果也就成为了保障双语教学质量的第二层反馈机制。香港中文大学、国内的很多高校都设立了自己的双语教学评审专家团,针对教师的授课能力、授课效果展开专业性的、公正的评审和裁决。专家会对双语教师的基本任教资格进行定期的复审,对其授课效果和授课方法具有质疑的权利,其评审结果对于双语课程的最后实施效果具有相当的权重。

3.3 自我反馈 除了在系统内的他评之外,对于授课教师也应该赋予自评的权利和空间。通过定期的继续培训、经验交流等形式多样的为双语教学实施教师创造的交流机会,让课程实施教师可以从自我认知的角度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并且不断敦促自己提高教学能力、改善教学效果、积极教学创新。

双语教学对于高校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手段,特别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而言更是如此,它是提高教学效果、丰富教学手段的有效途径,而不是一种晋升抑或形式主义的手段。通过完善、系统化的保障机制和路径的构建和探讨,希望可以为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双语教学课程的开设、发展提供一点可鉴参考的建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2001年8月.

[2]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2004年8月.

[3]何云辉.我国高校专业双语教学师资的素质要求、构成现状及优化[J].高等教育研究.2008(3):70-72.

[4]王育红.高等财经教育双语教学的实践.中国大学教育.2007(1):60-61.

猜你喜欢

质量保障体系双语教学
高校档案管理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有效实施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高职院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实践探索
浅谈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