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道桥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景观

2009-09-05迟春波

关键词:城市景观控制基础设施

葛 雷 迟春波

摘要:道桥景观问题是道桥工程美学、城市规划学、环境美学、人文地理、民族心理、历史文化传统、民族经济等方面知识在工程建设上的综合体现。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道桥景观问题必将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城市道桥 基础设施 城市景观 控制

0 引言

“景观”是指具有观赏审美价值的景物。分开来讲,景观是由“景”与“观”两部分构成的,前者包含自然景色和人文景物,后者指人们所处位置对自然景色与人文景物进行观赏的视点,景观是指在“观”的角度上,以审美的意识,在工程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可视的手法,对人们生存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构造物进行论证和设计,使之达到和谐统一。

1 城市道桥基础设施建设景观问题与存在原因

1.1 城市道桥基础设施建设景观控制的现状 目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多侧重于功能性,对城市景观问题一般考虑比较少,或者说不够全面,造成一些道路在景观上的不和谐。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①桥梁风格各异,寓意肤浅,未能体现地方特色。②路面材料层出不穷,城市整体性较差。一些城市路面材料混用,特别是车行道混凝土与沥青混用,使道路产生明显的色差,极不美观。③道路附属设施琳琅满目,神态各异。

1.2 对存在问题原因分析:①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问题,忽视了景观性的考虑。②城市规划部门在项目审批时侧重于宏观性的控制,忽视景观性的控制,特别是细部的材质、附属设施的协调性控制不够。③建设分阶段进行,整体协调性不够。建设业主有建设部门、城管部门及交警部门等业主,往往在部门利益与整体利益间存在冲突,各自为政,使街道景观难以得到较好地统一协调。

以上原因的产生,有体制方面的不顺,当然也有设计与建设管理深度方面问题,笔者认为后者是最为主观的因素。

2 城市桥梁景观设计方法探讨

在城市新城区建设开发的过程中,特别是地处江南区域,待建的桥梁很多,这些桥梁如何与城市景色融为一体,如何与老城区的古桥相得益彰,如何延续地方文化,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2.1 桥梁的环境景观 桥梁景观分解成线型设计、造型设计、平面布局设计、色彩设计、肌理设计、装饰设计等六大部分。桥梁景观总是与地景、城市景观相伴生,有时其复合景观意义更大。桥梁景观设计中,桥梁景观对地形、地貌的适合,桥梁景观对文化环境的尊重与共生及桥梁建设对建设地点的自然原生景观的保护等。

2.2 桥梁景观元素的组织与设计方法 桥梁景观首先是慎重处理桥梁形象的定位;第二步就是依据形象定位及分析得出的概念进行图式化处理;第三对桥梁的标志性组件依据上述结果进行设计; 第四确定桥梁景观的标志色;第五桥梁景观元素的设计。

形象定位:包括城市精神、市民行为准则、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等,从中形成桥梁景观理念。标志物与标志图案:包括标志物与标志图案的多样化比较设计;根据桥梁尺度确定的标志物及图案的尺寸要求;标志物与标志图案的适合纹样设计等(可考虑方形适合、圆形适合甚至椭圆形等不同的类型)。桥梁标志物可以是桥塔、桥台、桥头堡或其他对桥梁有景观制高作用的构件。标志色:可沿用城市标志色,也可根据城市的环境、文化确定标志色,选用的色彩应有一个量化标准,并要与标志物与图案纹样的色彩设计配合,同时还应与桥梁防腐涂装结合。桥梁景观元素的设计:包括桥梁附属的花坛、座椅、栏杆、广告牌、电话亭、公交车站、人行天桥、垃圾桶、指示标牌及灯具等元素,也包含地面铺装、窨井盖板、建筑小品等。其设计要以标志色为统一,以标志图案为特征。

2.3 桥梁景观设计协同机制的建立 路、桥设计与管理部门应完善机制,鼓励专业设计部门与景观设计单位的联合,以吸纳更多的建筑师、地景师、环境艺术师、雕塑师介入,使桥梁在决策伊始便体现景观与技术、经济、功能的和谐、优化,从而提高景观本体的内在“素质”。

3 道路景观的控制

3.1 道路绿化建设的控制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道路景观控制的重中之重。

3.1.1 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 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主要考虑艺术效果和功能效果。在植物配置中尽可能用乡土树种,体现地方特色。布置形式主要有两类:整齐式行道树类型及自然式园林道路的布置。①整齐式园林行道树。此种类型,植物配置形式有:a乔木为主、配以草坪:高大的乔木不仅遮阴效果好,还会使人感到雄伟壮观,但较单调;b乔木和灌木:既可增加景观和季相的变化,又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c常绿乔木配以花卉、灌木、草坪、绿篱(或色块):这种形式既可四季常青,又有季相变化,是目前应用较多的形式,特别是通过不同花色的花卉布置,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另外,若条件允许可多行布置,既可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绿化水平,又可大大减少噪音,这也是将来发展的方向和潮流。②自然式园林道路的布置。在繁忙的道路两侧设置自然式的园林道路即林荫路,尤其是居民分步相对较密集的一侧,既可方便居民自由出入林荫带散步休息,又有效防止和减少车辆废气、噪音对居民的危害,这种形式在各个城市较为普遍。

3.1.2 见缝插针,创造丰富的绿地景观 城市立交桥下面往往是被遗忘的角落,甚至成为废物垃圾的憩息地,立交桥底下应提倡种植垂直绿化,种植耐阴植物。道路交通分流隔离岛应避免死板的水泥板,宜种植低矮植物,并注意修剪。

3.2 道路景观其他要素的控制

3.2.1 道路材质的控制 路面材料的选择,直接关系道路建成后的观感,在道路设计中应从几个方面去把握:一是选择与道路整体效果相协调的面层材质,注重颜色与质感的整体协调性;二是尽量就地取材,体现地方特色,同时也有利于造价的控制;三是满足道路功能的需要,比如防滑系数等技术指标的满足。

从国外发达国家看,城市街道一般以沥青为宜,其景观性或使用舒适性等方面均优于混凝土路面,当然混凝土路面也有其优点,最重要的是一个城市最好确定一种车行道路面材料,便于整体统一。人行道路面多选取块状铺装材料,常用水泥小方块、广场砖、各种天然石材板块,就城市景观及人的审美情趣而言,天然石材板块铺装能体现较高的品位,当然造价会偏高点,但其耐久性明显高于人造板材,对于一次性成型及地方财力允许的,可积极提倡,天然石材板块铺装的选取应就地取材,充分体现地方特色。这种传统板材的更新,不但使街道整洁美观,更体现一种传统的地方韵味,它采用现代石板开采技术,使其表面较为平整,与传统板材较为粗糙的纹理形成时代的反差,使地方传统文化得到延续与发展。

3.2.2 附属设施的控制 道路附属设施一般包括公交候车亭、路灯、街道灯箱广告及道路交通标志标牌等,作其为道路景观控制的重要部分,对整体的景观将产生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的城市区域有其不同的规划景观控制要求,道路设计及建设管理应将各个不同的道路附属设施,通过整体统一的风格定位,创造出与整体环境相呼应的新景观。①历史文化名城或历史文化街区的控制。历史文化名城或历史文化街区,对道路附属设施一般有较高的要求,其景观设计必须同整体城市或一个街区的整体风格定位相统一。一般在历史文化名城或历史文化街区,附属设施应充分体现地方性,在风格定位上与古朴的周边环境相协调,在材质选取上,颜色及质感应与整体风格相配套。②城市新区控制。城市新区,对各类附属设施,应充分体现时代感,整体风格应简洁明快,寓意深刻,蕴含深厚的文化气息。同时在材质选取上,应采用现代技术合成类材料,体现科技含量。

猜你喜欢

城市景观控制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充分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