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知识分子的独立性
2009-09-05赵素梅
赵素梅
摘要: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是一个时代的批判者和代言人,而要成为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首先必须具有独立性。知识分子独立性的形成和发展必然会受到社会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改革开放的进行为当代知识分子独立性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
关键词:知识分子 独立性 人格独立
0 引言
在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指的主要是“士”阶层。在当今国人的心中,知识分子通常是指受过一定程度的专门教育、具有专业知识、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并具有相应职称的脑力劳动者。而无论是古代的“士”阶层,还是现代的脑力劳动者都指的是广义的知识分子。狭义的知识分子可以说是知识分子中的精英,他们除了有知识有文化以外,还必须成为人类基本生存状态的关注者和人类基本价值的建构者,必须严肃地、宗教家般地关注与思考人类的命运与前途。如古代那些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作为毕生追求的“正身之士”;现代那些对社会表现出强烈的公共关怀,体现出一种公共良知、有社会参与意识的文化人。即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应该是一个社会及时代的批判者和代言人,应该在其所处的社会及时代发挥独特的批判、创造和评价的功能。而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关键在于知识分子能否实现其独立性。正如王瑶先生所言:“什么是知识分子呢?他首先要有知识;其次,他是‘分子,有独立性。否则,分子不独立,知识也会变质。”
王瑶先生所指的独立并不是说知识分子脱离社会,作为一个孤立的个体或阶层而存在,而更多的指的是知识分子在精神和人格上的独立。要使知识分子实现其在精神和人格上的独立,必须以实现其在经济地位上的独立为首要条件。即经济地位独立是保持知识分子独立性的前提和基础,而精神和人格独立则是保持知识分子独立性的关键所在。经济地位独立指的是知识分子在现实生活中能够不依傍于其他阶层而生活;精神和人格独立则表现为知识分子对独立意志、思想自由的追求。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本质属性在于他的社会性”。知识分子的生存和发展同样不可能脱离其所处的特定的社会环境,其独立性的发展必然会受到社会政治的、经济的和自身文化知识等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政治条件主要表现为:知识分子所处社会的政治体制是否能够为其提供学术研究、文学创作乃至参政议政的自由,同时也表现为一个社会是否能够为其预留一处获取自足的文化和经济资源的“公共空间”。经济条件主要表现为: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知识分子经济生活状况的好与坏。但衡量好与坏的标准不在其拥有财富的多少,而在于他们获得财富的方式是否不受别的因素影响。自身的文化知识,不仅指知识分子接受教育程度的高低,而且还指知识分子通过接受教育所形成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
在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森严的官僚等级制度和圣王一体的文化体系,决定了传统知识分子即“士”只能是官僚政治的社会基础及封建王权合法性的制造者和维护者。他们依附于王权,缺乏独立意志,丧失自我价值。他们将“学而优则仕”作为其唯一的价值取向,为入“仕”往往不能捍卫其独立人格,因为他们深知仕途之上的“潜规则”而少敢发出批判之音。只有少数不为名利所动,把“独以天地精神而往来”当作自己的气质,将保持其精神和人格独立作为其毕生追求的传统知识分子才是其所处社会及时代正义和理想的代言人。
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是在晚清以后出现的。随着西学东渐、科举废除,区别于传统“士”的知识群体开始出现。20世纪初刚刚诞生的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失去了过去士大夫的政治身份保障,摆脱了文人与官僚二合一的双重身份。随着社会的分化和专门化,知识分子成为专门从事社会文化创造和传播的人群。对于他们来说,稳定的、能专心治学的环境是必不可少的。而这样的环境的营造同样会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程度的制约。民初政治动荡、经济薄弱的中国社会,确实是实现知识分子学术独立、人格独立的历史障碍。面对如此的社会现状,中国知识分子对通过世俗化的职业自立来换取学术和精神的独立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认同,虽然不同的人对这种认同的态度是复杂多歧的。
历史证明,即使有了职业自立也解决不了学术和精神独立面临的所有问题。在世俗物欲的诱惑下,知识分子的精神境界也面临着日益庸俗化的危险,知识分子原来作为精神贵族的崇高使命感和追求终极价值的独立意识也正面临着坍塌的危险。所幸当时的许多知识分子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们把精神和人格的独立放在第一位,用“个人意志之努力”来对抗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但这样的方式不仅使知识分子背上了沉重的心理重压,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知识分子维持其独立性所面临的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知识分子所面临的问题,使其实现学术独立和人格独立,除了知识分子自身要自觉的“遵循自己的学术良心,并行使捍卫个人见解的权利”外,最重要的是社会能为其提供一个优良的外部发展环境。
在改革前的几十年中,虽然知识分子在政治上一直处于被压制的地位,甚至成为历次政治运动的主要对象,但他们对当时的体制的依赖性是相当强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知识分子所从事的智力活动的特点以及当时社会中资源配置体制这两个因素的结合造成的。因此,当时的知识分子很难在学术和人格上实现独立。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市场经济及多种所有制结构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政治民主化的不断推进;高度意识形态化和政治化的文化体系的改造和新的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文化体系的建立,有利于知识分子独立性发展的广阔平台正在被搭建。
知识分子拥有了更多的独立性和自由度,许多人逐步从国家和政府人事管理部门的范围中脱离出来,开始走向市场,自主择业, 经济自立。特别是随着社会中的自由流动资源和自由活动空间的增多,知识分子从事自己活动所必须的资源,已经不再像改革开放之前那样完全来源于国家,而是有相当一部分来自于社会,来自于民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对国家的依赖。知识分子掌握着当代最新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接受了现代价值观念和人文知识,具有最新的知识结构和体系,这些使他们成为当今时代最少保守思想, 具有充分独立意识和批判精神的最进步的社会力量。
但是,也应看到由于我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尚未完成,市场经济体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因而知识分子的独立性还得不到充分保障,知识分子的独立人格和批判性格仍然被当下喧嚣的社会风气侵蚀着,在一些知识分子身上仍然存在着依附国家、崇拜权利的意识,热心于做官和充当智囊,而缺乏知识分子应有的独立思考、自主意识和批判精神。
无论何时知识分子应该是民族的精英和脊梁,代表着社会的良心和理性,肩负着民族的进步,而只有具有独立性的“将自己的生存意义定位于不仅求得个人生活的满足,而是主动而艰辛地思考国家与民族命运”的真正知识分子才能做到这点。
参考文献:
[1]曾洁玲.“独立精神”与“抗争精神”——鲁迅的当代意义刍议.钦州学院学报.2006年第21卷第5期.
[2]张国庆.经济师.士的悲哀与新生.2007年第5期.
[3]张剑荆.论中国知识分子.兰州学刊.1994年第5期.
[4]梅萍.主体性人格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5]雨石.论当代文学中知识分子人格独立意识的觉醒.浙江师大学报.1994年第4期.
[6]陆晓文.社会转型中知识分子的职业变化与社会特征.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