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国高校的目标管理

2009-09-05李庆锋

关键词:目标管理规范化改革

李庆锋 张 虹

摘要:目标管理是近年高校为有效实现学校制定的目标而进行的有益的探索,是实现学校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明晰目标管理的内涵及特点,在反观我国高校实施目标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目标管理 规范化 改革

1 目标管理是高校应时代发展和自身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

目标管理是近年高校为有效实现学校制定的目标而进行的有益的探索。对高校而言,目标管理适应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要求,是落实院系办学自主权的有力举措之一,对实现高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有重要的意义。

1.1 目标管理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大众化意味着学校特别是地方院校规模的扩大,在校学生人数的增加,传统的以“经验管理”为主的管理方式已不适合当前学校发展的实际和需要,改革并创新高校管理方式,对实现地方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义。目标管理是基于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而进行的管理,其主要程序是目标的制定、目标的实施和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此管理模式以目标为指针,明确各方的责任和发挥各方的主动性,能有效克服因学校规模扩大带来的经验管理的弊端,因此在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主体的地方高校得到广泛应用。

1.2 目标管理是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有力举措之一 实施目标管理,推行以院系为中心的两极管理体制,有利于进一步理顺校、院(系)关系,实现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的优化;有利于增强院系的责任感,充分调动院系的积极性;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管理的效率,是学校规模扩大的情况下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1.3 目标管理对实现高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有重要意义 目标管理有助于明确校院两级各自的责任分工,从而合理地制定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预定目标,并尽可能地量化,然后各部门及相关院系以目标为导向,充分实行自我管理,最后以通过目标考核的方式对各部门的工作进行年终评估,进而推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2 目标管理的最初含义及特点

目标管理(MBO)是美籍奥地利管理学家彼得·F·德鲁克于1954年在其《管理实践》一书中最先提出并加以系统论述的。目标管理,是指人们通过确定目标、实施目标和按照目标的实施结果进行考核、奖惩的活动,是逐步实现“自我控制”的一种管理方法。它主要有两层含义:①目标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不断的调整和完善,并全过程跟踪和监督;②要求发挥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两方面的积极性,特别重视每个人在实施目标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2.1 目标管理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运用了行为科学理论。美国著名心理、行为学家麦格雷戈认为,目标管理试图将学校管理的重点从寻找弱点转移到绩效分析上来,以区别人的能力和潜能。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个人必须确定短期绩效目标和行动方案,从而可以自我衡量绩效。

2.2 目标管理的中心思想是引导管理者从重视流程、管理制度等细节问题转为重视组织的目标。目标管理达到目的的手段是过程激励。德鲁克重视管理行为的结果,而不是对行为的监控,这是他的一大贡献,因为他把管理的重点从工作努力转移到生产率上来。

2.3 目标管理强调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职责的不同。目标管理的核心是,每个经理人的工作目标,应该由他们对自己所属的上级单位的成功应做的贡献来规定。这也就意味着,做一个经理人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上级主管部门保留是否批准下级制定的目标的权力。

3 当前我国高校目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目标管理是指学校管理者引导管理部门、院系共同确定工作目标及体系,并以总目标为指针,确定各单位的分目标,明确各自的责任和发挥各方面的主动性,各单位在获得适当的资源配置和授权的前提下,积极主动地为各自的分目标而奋斗,从而使组织的总目标得以实现。目标管理是高校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方面,很多高校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但由于在实施的过程中,缺乏理论的指导,没有很好的把握目标管理理论的精髓,使高校的目标管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出现了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

3.1 目标制定本身的欠缺 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是高校顺利实施目标管理的前提和基础。但在目标制定的过程中,存在着认识和制定过程的误区。在认识上,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理想的目标和现实的目标不能实现有效的结合。在部门目标制定的过程中,单方面地尊重各部门的意见,而缺少学校对部门制定的目标的监督和审查环节,从而导致制定的目标发挥不了相应的作用。

3.2 目标实施的动力机制不健全 实施目标管理的目的是激励,而不是控制,这是首先应该明确的问题。激励是实现目标管理的核心手段,有效的激励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个人目标的实现程度和对整体目标实现程度的基础上。而目前很多高校在实施目标管理的过程中,由于缺少相应的动力激励机制,导致教职工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没有奖励,也没有惩罚,不能将奖励与教职工取得的成果挂钩,必然挫损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削弱了目标管理的效果。

3.3 目标考核的简单化和形式化 目标管理是一种将结果与预定目标进行比较,通过考核和激励达到预定效果的管理。它不同于制度管理、纪律管理,目标管理作为一种科学的管理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但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把它作为一种万能的管理方法,样样工作都要纳入目标管理体系进行考核,从而导致目标体系繁杂,模糊因素增多,进而导致工作方法的简单化和形式化。

4 改进目标管理的举措

4.1 完善有利于目标实现的管理体制 改变现行的以经验为主的管理模式,完善相应的制度和政策建设,是顺利实施目标管理的制度保障。目标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现代管理理论体系,其实施必须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如建立目标考核制度、目标激励制度,目标管理实施条例等。只有这样,学校制定的总体发展目标,才能通过制度转变为个人工作的具体目标,才能自觉地在工作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目标管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完善有利于目标实现的管理体制,创设良好的制度环境,是落实目标管理的重要保障。

4.2 注重教职工的自我控制和参与管理 目标管理理论假设之一就是基于“有责任心的人”,增强教职员工的自我控制意识,给予他们发挥才能的空间和自由,只有这样,才能有意识地将组织的目标与个人的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此外,要不断培养教职员工民主参与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目标管理的正向激励作用,而不是用目标约束、控制员工的行为。

4.3 完善基于绩效的目标考核 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年终目标实施情况的考核评估为终点。目标考核是目标管理周期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动态过程再启动的准备阶段。在目标考核中要对部门和个人目标实施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使学校与各部门能及时得到反映目标实现程度的数据信息,这些以定量为主的数据信息将是学校下一年决策制定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洪林.新建地方高校内部办学效益计量与目标管理探析[J].教育探索.2007(11).

[2]胡朝兵,唐永生等.目标管理及对学校教育管理的启示[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4).

[3]宋周,何燕.当前高校目标管理实施现状述评[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

[4]池临封,刘继荣.目标管理:高校岗位聘任制深化改革的思路与方法[J].高等农业教育.2001(10).

猜你喜欢

目标管理规范化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目标管理在国土资源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改革创新(二)
狂犬病Ⅲ级暴露规范化预防处置实践
高血压病中医规范化管理模式思考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