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

2009-09-05林航琳

关键词:商业银行管理

林航琳

摘要: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以其风险低、业务范围广、经营收入稳定的特点正日益受到我国各大商业银行的青睐。但是随着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快速发展,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风险也不断的出现,如何认识并防范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风险对各大商业银行来说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主要从个人住房贷款的概念及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的意义方面进行研究,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现状进行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个人住房贷款风险 管理

1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概述

我们通常所说的个人住房贷款主要是指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住房抵押贷款是居民进行住房消费时通过银行贷款来获得资金支持以弥补当期消费能力的不足,而贷款者将消费所购住房抵押给银行,作为偿付款的担保。个人住房贷款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发放的住房贷款中隐含损失的可能性,主要是指借款人不能按时偿还贷款本息,由此给银行带来的损失。其特征有:

1.1 贷款对象特殊;根据央行制定的《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规定:个人住房贷款的贷款对象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对借款人所应具备的条件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1.2 偿还方式特殊;相对于企业贷款,个人住房贷款偿还方式较为特殊:贷款期限在1年以内(含1年)的,实行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利随本清;贷款期限在1年以上的按月归还贷款本息。

1.3 时间上具有滞后性;中长期贷款是个人住房贷款的主要选择,期限一般在5年以上,最长的可达到30年。从国外个人住房金融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高发期一般是在贷款发放的3-8年之后,而我国的个人住房贷款是在最近几年开始发展的,总体来看,也只有小部分的贷款处于这个危险阶段。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也将会日益凸显。

1.4 风险表现的多样性;影响个人住房贷款的因素有很多,风险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看,有银行自身的原因,有贷款人的原因,有房地产开发商的原因等。

2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成因

2.1 从银行方面来讲

2.1.1 商业银行与贷款人的信息不对称 商业银行不能全面地掌握贷款人的信息,原因有两个:一是贷款人的个人信息数据分散不全。我国个人资信调查报告的信息和数据主要来自于公安、街道、工商、银行、司法等,但是这些部门并没有很好地建立个人信用档案,使商业银行个人征信工作缺乏基础。二是贷款人的个人信用资料封锁。到目前为止,我国居民的个人信用信息的基本上掌握在公安、法院、工商、人事、劳动保障等政府相关部门中或银行中,这些部门和机构的个人信息数据文件系统都是封闭的,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2.1.2 商业银行信贷内部管理的缺陷 在个人住房贷款中,商业银行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既是贷款的债权人,也是抵押物的抵押权人,还是贷款资金的筹集人。而在商业银行信贷内部管理中出现以下情况:①为向客户提供便利的贷款手续,却忽视完善和规范贷款的相关手续;②商业银行对已经发放的贷款的还款情况没有进行有效监控和跟踪;③对信贷人员监管不力及未建立完善追责制度从而常出现道德风险。

2.2 从贷款人方面来讲 一方面,对于那些资金实力有限、资信评价较差的开发商,为了缓解资金压力便会采取虚假按揭和多重按揭等手法套取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使房地产开发和融资的风险向个人住房贷款转移。另一方面,有些购房者利用商业银行掌握的贷款人的信息不全的空子,在不同的商业银行进行虚假按揭和多重按揭贷款,在一定程度上使银行的贷款风险增加。

3 防范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对策

3.1 从银行方面来讲

3.1.1 完善对贷款人的资信评价 个人住房贷款的资信评价作为个人信用评估的组成部分,是以借款人财产数据、信用数据等数据为依据,通过分析借款人信用状况,对借款人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做出判断的过程。对还款能力的评价主要考察借款人的收入来源证明、税单等资产证明。对借款人还款意愿的评价主要依赖于对借款人质量的考察,通过了解借款人的学历、职业、年龄、收入等综合评定,并通过与借款人的直接对话,判断其资信情况。我国商业银行要建立完善的客户信用评级系统,对贷款客户的经济实力、信誉情况要加强分析,通过各种管道了解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借款人能否按时支付在银行中的所有借款,是否有利用多重按揭的手法在不同的银行中相互套现还款的现象。

3.1.2 发展住房贷款证券化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把金融机构发放的住房抵押贷款转化为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然后通过在资本市场上出售给投资者,以融通资金,并使住房贷款风险分散为由众多投资者承担。住房贷款证券化是我国正在实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一种形式,它能①提高银行贷款资产的流动性,使银行的长期贷款得以流动,从根本上解决了“短存长贷“的矛盾;②促进金融产品和金融行业的深化。抵押贷款证券化是将过去由银行一家承担的发放贷款、持有贷款和回收贷款本息等职能,转化为多家存款金融机构和机构投资者共同参与的活动。这样就加深了金融行业的分工,而且将抵押贷款风险部分地转移到更能承担长期债权风险的机构,从而提高了整个金融体系的效率,增加了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性。③扩大银行的经营范围,提高其经营效益。使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银行可以进入许多过去不曾涉及的领域,从而实现了资本经营多元化和经营效益的目的。

3.2 从政府方面来讲

3.2.1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完善个人信用制度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了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截至2007年8月底,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经建立了1232万户的企业信用档案,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也为5.86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然而,我国的个人信用体系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有待完善。

3.2.2 建立和完善个人住房贷款担保、保险机制 抵押贷款担保与保险相结合的最终效果是转移和降低了贷款风险,特别是信用风险。首先,“必要参照国外先进经验,引进政府、民间各自分工机制,组建全国统一性的政策性住房抵押贷款担保机构,通过为个人住房贷款提供国家信用担保的办法来帮助商业银行分散化解金融风险。”其次,“我国可尝试在全国成立专门性、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政策性住房贷款保险机构,专门为中低收入者提供保险。”

3.2.3 为个人住房贷款的证券化积极准备 个人住房贷款证券化作为世界住房金融的发展方向,并作为平衡住房信贷资金、防范住房信贷风险的有效工具,我国应当借鉴运用。但是,结合目前我国的情况,要在我国广泛推行个人住房贷款证券化还缺乏一定的市场基础,应该先在部分条件成熟的地区进行试点。例如,北京和上海,住房贷款证券化可先在这些地区展开,在实践过程中应找出不足,不断完善运作机制,待条件成熟时再向其它地区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柯.国内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策略[D].复旦大学.2007.

[2]张红、殷红.房地产金融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3]陈瀚.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及管理[D].广西大学.2007.

[4]刘冰封.论发展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风险防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7.

[5]邓中宁.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发展及其风险防范研究.[J]法制与经济.2008(6):96-99.

猜你喜欢

商业银行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