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国际企业的形成机制研究
2009-09-05叶华光
叶华光
摘要:天生国际企业现象是近十几年来才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关于天生国际企业的定义和形成的内在机理在理论界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以后发优势理论和产品差异理论为基础,对天生国际企业形成的机制进行了理性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系统地归纳了天生国际企业形成的理论体系。
关键词:天生国际企业 特征 理论基础 形成机制
1 天生国际企业的基本特征
关于天生国际企业的概念并没有统一的认识,很多学者从不同侧面对其进行了描述。有的从国际化的方式来进行描述,如Ganitsky称这些企业为天生的出口商;有的从国际化的速度来描述,如Preeee将之称为即时的国际企业;甚至有的研究者从企业规模的视角来加以理解,例如Joly称为国际小企业等。可以看出,天生国际企业的外延非常广泛,表现形式也十分复杂。通过对有关文献的梳理,会发现企业国际化的速度和程度成为把握天生国际企业的两个重要参数,沿着这种思路,将天生国际企业的特征归纳如下:
1.1 发展过程的超常规性 所谓超常规性是指天生国际企业并没有按照传统的国际化理论所指出的那样,企业先通过国内经营积累各种经营经验,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通过进口或出口迈出国际化的第一步,然后通过契约的方式进入国际市场,最终采取对外直接投资的形式开展国际化经营活动。天生国际企业而是在成立后不久就以不同方式进入国际市场,甚至有的企业一开始就直接面向国际市场。
1.2 发展方式的爆发性 按照传统的国际化理论,企业的国际化是企业优势突破外部风险的产物。如果企业缺乏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缺少了向外扩张的能量而使之不能。但天生国际企业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对其进行优势的积累,而是企业优势的快速融合与急剧膨胀,迅速从国际市场配置生产要素。
1.3 竞争优势的非均衡性 天生国际企业之所以能够爆发式的从事国际经营活动,企业自身的优势并不体现在综合实力上,而是在理念、技术、管理方面具有极其突出的优势而形成的。从时间的维度来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企业内部的各种条件是不可能均衡发展而形成整体优势,它是破格式的发展而形成的。
根据天生国际企业的基本特征,可以将天生国际企业作如下理解:它是指在企业成立之初或创办不久就面向国际市场,从全球的视角配置资源和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
2 天生国际企业形成机制的研究现状
国内对天生国际企业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基本上是以介绍外国的研究成果为特征。国外学者对天生国际企业形成的机制可以归结以下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
2.1 利基市场论 所谓利基市场,指向那些被市场中的统治者有绝对优势的企业忽略的某些细分市场,指企业选定一个很小的产品或服务领域,集中力量进入并成为领先者,从当地市场到全国再到全球,同时建立各种壁垒,逐渐形成持久的竞争优势。例如Madsen与Servais认为,由于国内某种市场狭窄、需求量小,所以企业不得不将产品销售到国际市场。
2.2 国际人才论 它的主要观点是天生国际企业的创立者必须是具有国际化眼光的人才,甚至拥有国际商务的经验,这样的创立者具有全球配置资源的视野和能力,而且他们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能够讲多种语言,对国际市场的销售渠道和经营规则十分熟悉。Saarenketo认为,创立者具有国际业务经验是天生国际企业形成的重要条件。所以有些学者在研究中发现,一部分天生国际企业的创立者或大部分员工有过海外学习或工作的经历,思维视野具有国际性。
2.3 技术进步论 持有该观点的国外学者认为,天生国际企业得益于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物流技术的发展为天生国际企业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支持。如信息技术的进步,使中小企业与国外商业伙伴的联络和沟通变得更加方便,大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时,物流技术的发展,使商品在国际间的流转更加快捷,也大大地降低了物流成本,减少了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对国际化经营的制约。
2.4 关系资源论 关系资源就是人脉资源,是社会资本形成的基础。社会资本理论的奠基者科尔曼认为,社会资本就是某些重要的社会关系。企业社会资本是企业拥有的,嵌入在企业内外部的关系网络中的,通过协调的行动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便利和机会的各种资源的集合,关系资源是网络结构中各节点的联结方式。总之,关系资源作为企业存续和发展的外部条件,为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各种机会和便利。对于一个综合实力不是特别强大的企业而言,要开展国际化经营,没有广泛的海外关系网络,是难以克服文化冲突给企业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天生国际企业的创立者通常是移民并且本人或者其家庭成员与海外市场存在一定的联系。
3 天生国际企业形成机制的理性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关于天生国际企业的形成机制的理论基础是后发优势理论和差别产品理论础。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加深,技术的外溢效应使后发的中小企业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国际经营知识,通过知识的转化,企业甚至以较低的成本获取国际资源,而不必遵循国际化的渐进原则进行自我改造;而差别产品理论认为,在同一类产品中存在着多维度的差异,例如款式、结构、形状、附加功能等。因而使同一类产品内部千差万别,即产品的异质化,随着劳动分工的不断深化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需求的日益多样化,产品差别不断显现。如果中小企业能发掘某些大公司忽略的或无暇顾及的市场,并在创立之初即瞄准这些市场,同样具有国际市场的生存空间。本文在整合上述两种理论的相关内容,对天生国际企业的形成机制作系统的分析。
天生国际企业从本质上看是国际企业的一种特殊形式。基于对国际化的速度和程度两个方面有别于一般的国际企业,因此,研究天生国际企业的形成机制要从这两个参数入手,加以系统分析。
3.1 从企业边界范围的参数来看 天生国际企业甚至没有在国内经营或者经营的时间很短,就能够突破企业的边界而进入国际市场,可以推断在高度竞争的国际市场中,总有被边缘化的部分。这种被“忽视”的特殊市场,往往是有实力的国际大型企业为了追求规模经济没有触及到的市场空间,但比较适合那些中小型企业发展。因此,被边缘化的国际市场也为天生国际企业的形成预留了发展空间。同时,不能忽略的是,在国际市场中,总存在一些特殊需求的产品,这些产品也只能由某些国家的某些企业进行供应,如资源性商品。由于世界各国消费者需求的差异性,在国际市场上存在的某种需求在本土国家无法或很少生产,而对于能够大量生产和供应的外国厂商而言,就产生了相当大的吸引力,推动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如有些海产品的需求,在本国没有甚至很少供应的情况下,只能拉动国外企业的出口。其实,这种理性分析的结论与利基市场论的观点不谋而合。
3.2 从企业国际化时间的参数来看 天生国际企业在成立之初或成立不久(一般认为2~6年)就开展国际化经营活动,如此之快的国际化速度背后,必然隐藏着企业内部的某种优势迅速形成,否则是不可能在国际市场上立足。究竟是什么优势能够快速地在企业内部形成呢?我们回顾一下20世纪80年代以来竞争战略的聚焦点,就可以发现企业竞争内生论大致经历了从“基于资源的企业理论”到“基于能力的企业理论”再到“基于知识的企业理论”三个阶段。企业资源基础理论从企业内部资源的配置入手,指出企业竞争优势的差异是由于企业资源异质性,即企业的竞争优势依赖于企业内部的异质的、稀却的、难以模仿的、无法替代的专有资源。企业内的资源有很多种,而经营者往往困惑于无法确定自己的独特专有资源在哪里。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普遍认为知识资本比土地、劳动力和物质资本更重要。相反,隐性知识和优秀的知识管理能力是形成不可模仿的竞争优势的关键,隐性知识可以在组织内广泛地传播而难以被其他公司模仿,较高的知识管理能力是迅速获取和传递新知识的基础,员工个人学习与组织学习成为企业构筑竞争优势的关键,这种学习不但是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强调心智模式的修炼。因此,一旦一个组织建立了基于隐性知识的竞争优势,竞争者是很难与之相比的。它可以通过保持隐性知识优势来维持这种竞争优势。
所以,企业能在短时间内要获得优秀的知识管理能力,显然企业必然拥有一支懂国际经营、具有全球视野的团队有关,否则,企业在短时间内能够开展国际化经营是不可想象的,这种结论与国际人才论的观点一致。
4 基本结论
4.1 国际市场的边缘化为天生国际企业形成提供了拉动力 企业是基于市场需求而存在的,国际市场细分的无限性是天生国际企业形成的基础。产品差异理论指出,消费者的需求是千差万别的,因而形成了不同层次的市场细分。从当代世界市场的特点来看,个性化的需求十分明显,理论上的市场细分可以从不同标准无限划分。但是由于规模经济的制约,国际企业不可能将目标市场全部定位于所有的细分市场,这就决定了有实力的大型国际企业留下了国际市场边缘化的部分。在这种边缘化的国际市场中,一般没有大型国际企业的竞争,市场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为天生国际企业的形成产生了拉动力。
4.2 国际经营经验和知识的集成为天生国际企业形成提供了推动力 国际经营与国内经营最大的不同就是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多变,这些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和文化环境、法律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即使国际市场中存在被大型国际企业“忽视”的部分,如果企业缺乏具有国际眼光的经营者和员工,机会也不可能变成现实。更何况国际市场的机会稍纵即逝,把握商机谈何容易。所以,天生国际企业内部必然拥有一个懂国际经营、会经营规则、了解国际市场动态的团队。创立者与员工团队只有具备国际经营的经验和知识,才能将瞬息万变的国际利基市场内部化。
4.3 先天性的独特优势为天生国际企业形成提供了突破力 按照企业内部优势来源的相关理论分析,企业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上参与竞争,必须具备某种优势,这些优势来源于资本、技术、管理、知识经验等要素。传统国际化理论认为企业的国际化优势应该来源于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的综合能力,但从天生国际企业成长时间来看,无法具备这种综合实力。企业只能从某种特定优势出发,而且这种特定优势足以突破企业国际化经营而带来的各种阻力。根据现行研究的成果来看,这些企业往往在技术优势、国际经营的经验或知识的特殊优势,或者具有国外的关系资源优势,形成“破格式”的国际化经营的特征。
参考文献:
[1]欧阳峣.我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分析[J].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2期.
[2]冯奎,莫郁.全球价值链与企业的国际化战略[J].生产力研究.2008年第5期.
[3]易志高.中国企业国际化的M-I-V战略模式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年第7期.
[4]王莉.基于整合优势的中国企业国际化分析框架[J].商业时代.2008年第22期.
[5]郑准,王国顺.基于关系网络视角的企业国际化成长模型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8年第4期.
[6]李卫宁,冯社浩,尚航标.天生国际企业定义及形成动因[J].企业经济.2006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