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数学作业设计摭谈

2009-09-05黄春芬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作业数学学生

黄春芬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大多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然而,对如何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设计新型的数学作业,利用数学作业来发展学生却关注并不多,不少教师仍然布置一些形式单一、陈旧、缺乏应用意识的计算题和应用题,学生仍停留在以“练”为主的机械操作式的作业模式中,这种作业形式已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曾几何时,“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今却这般的面目可憎,作为教师。如何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设计形式多样、内容生动可感、又富有探索与思考的作业,让孩子重新喜欢数学呢?本文就此谈几点做法。

一、讲究趣味和思维含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兴趣,苏霍姆林斯基有一段精彩描述:“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所显示的真理感到惊奇和震惊,在学习中意识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意志和智慧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就是兴趣。”难怪古人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业设计要摆脱机械重复的、枯燥乏味的、烦琐的死记硬背、无思维含量的练习。作业题型要做到“活”一点、“新”一点、“趣”一点、“奇”一点,通过多种渠道,把丰富知识、训练和发展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以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使之产生一种内部的需求感,自觉主动完成作业。

如有一位二年级数学老师,在教完了表内乘法口诀后,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题:秋天到了,你们想欣赏秋天的景色吗?秋天的景色是多么的美丽啊!假如学校决定明天去秋游。要求秋游时大家自己带点心,而且这次秋游的点心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去买,不要再叫爸爸、妈妈买了。下面是老师收集到的一些食品的单价:可口可乐4元、饼干2元、面包2元、汉堡包8元、苹果1元、梨8角、炸鸡腿5元、果冻5角……用30元买本组的点心,你计划怎样买?你可要让大家既要吃得饱,又要吃得好哦。同学们,用你们学过的知识,看哪一组安排得最合理?这种趣味浓厚的作业,不是靠多题量或复杂计算来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而是把知识点融在情境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知识掌握的情况。靠灵活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作业形式不仅充满童趣,而且训练富有思维含量。能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不仅达到了训练的目的,还激发了学生内在的智力潜能与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更好地促使学生接受知识并进行再创造学习。

二、适应层次与个别化要求

长期以来,全班学生同做一道题的教学观念已根深蒂固。而学生的自身特点和掌握知识水平不一样,这种“一刀切”的作业形式显然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作业需要,不利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教师要改变作业单一化的弊端,坚持差异教育理论,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和布置适宜不同层次学生的分档作业,让学生自由选择。这样,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胜心,让他们各尽其能、各展其思,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

分档作业是按学生的学习程度分类对待,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能够独立完成的作业,并且能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畏困难,努力向更高一层次的作业题挑战,作业题设计做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定内容而不定人数,让不同层次学生在“跳一跳”的过程中各有所得,不断提高学习能力,获得学习乐趣。同时,实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更深层次地唤醒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最终达到全体学生充分、自由、和谐发展,人人各有所得,人人得到发展。分档作业的编排设计一般遵循对低层次的学生是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对中层次的学生是有变化、多思考、小步走、多反馈;对高层次的学生是多变化、有综合、主动走、促能力。按以下的要求:

c档:作业内容属于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训练。本栏作业来源于B档作业的调整(稍有变化的题目数量减少,难度降低,比较基本的题目可以强化训练)。这类题目适用的是班级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通过训练,使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吃得了,学会最基本的知识,掌握最基本的技能,真正减轻学困生的心理压力,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

B档:作业内容属于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包括变式、判断比较和一般综合题等)。本档作业来源于课后作业和相对应的学习指导训练题。本档作业题面对的是班级的大多数学生,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和相关的基本技能,完成学习目标,并通过一定量的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A档:作业题型属于与本课知识有关的智力训练题、提高题(它包括综合面广、灵活程度高、创新意识强的题目),作业来源于课后和相对应的学习指导训练中的星号题或教师自编的补充题。这类题目面对的是班中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完成B档作业的基础上,再完成A档作业。通过训练,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得饱,达到拓宽学生思路和知识面、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能力的目的。

三、讲求探索与开放

以往一味要求学生按照课本做习题,考什么学什么,以期在考试中能有好成绩,这种应试的短视行为,既反映了传统应试教育的观念在作祟,其背后的教师本位思想在作怪,在新课程理念普及的今天更应该坚决摒弃。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我们必须把学生从不利于他们发展的“题海”中解放出来,精心设计能体现数学学习的探索性、开放性练习题,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如学习“百分率的应用”后,可设计这样的开放性作业:“六年1班有48名同学,在读书读报活动中,班委决定每人购买一样价为5元的书,书店对购买50本及50本以上者给予打九折,利用以上信息,说说你的购书方案”。学生在作业中提了多种购书方案:1、学生个人单独购买,全班共付:5x48=240(元);2、班级统一购买,并且购买50本,全班共付:5x90%x50=225(元),书多买2本,钱还少花15元;3、多买2本再按九折转买出去,全班共付:5x90%x50-5x90%x2=216(元);4、多买2本再按原价推销出去,全班共付:5×90%x50-5x2=215(元);从中发现后两种方案比较合适,且最后一种方案最为合算。这样开放性的作业,能让学生对所获信息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会得到不同的解决结果,并从中发现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体验到思考的快乐和创新的成就感。此外,如学习《利息》前,可安排学生到银行或信用社了解储蓄的意义、方式和利息、利率

的计算方法;学习《长方体的表面积》后,让学生自行设计和制作洗衣机、彩电、电冰箱等家电的包装箱模型,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从中领悟创新设计的魅力和数学美;学习《百分数的意义》后,引导学生收集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百分数材料,并把这些材料进行归类、展览;学习《比例》后,让学生测量、绘制学校平面图,家庭所在村子的示意图,以及如何测量旗杆的高度,等等。……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不仅巩固了课堂里所学的知识,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长了见识,开阔了他们的视野。

四、增加创新性和实践性

提到数学作业,人人都能想到填空、计算、文字题、应用题这几样,最多再加个作图题,基本都是书面形式,内容呆板,缺乏活力,比起说笑逗唱、琴棋书画等语言类艺体类的学科作业,数学作业显得异常枯燥,也难怪学生厌烦数学。其实,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记忆与反复操练的,而是学生真正的动手动脑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才能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为此,在设计作业时,我们不妨胆子大一点,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数学话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实践性和创新性的活动作业,使数学活动成为学生高效作业的一种新形式。比如:

1、观察作业。观察是思维的窗户,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发现事物的规律和本质。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可布置这样的作业:请你在家观察蝴蝶、天安门等平面图形的形状,有什么发现?对具有这种特征的图形你有什么感觉?

2、调查作业。让学生在生活中进行数学调查,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增强学生的数感。如:完成数学活动课“节约用水”教学后,可让学生调查家里或学校每月的用水情况,根据调查的结果,写一份合理用水的建议书。

3、实验作业。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和发展能力。如:学习“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后,可要求学生根据自家中消毒液的说明书自己配置一些消毒药水给厨房用品消毒。

4、小课题探究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探究,不仅能深入理解数学,体验乐趣,而且能自主建构知识。如:学习“比例尺”后,要求学生给自己家里的客厅制作一个平面图,并思考:你认为这客厅的设计和摆设合理吗?你有什么改进的措施?为什么?请你写一篇探究报告。大胆另类的数学活动作业必定能引起学生的心灵震撼,必定能激起他们沉寂多时的数学情愫,重新鼓起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勇气,扬起远航的风帆。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习行之功”,重视课外作业的设计布置,把学生从过多过滥的作业中解脱出来,使学生作业以趣味训练、体验成功、探索创新、自主选择为主,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升华,技能在作业中熟谙,能力在作业中形成,思维在作业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习惯、方法,在编织精巧的作业训练中得到培养,学生能够自主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明远,钱理群,江晓原,现代教师读本(教育卷),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223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95

[3]余文森,当代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86

[4]孙培青,中国教育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338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作业数学学生
快来写作业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作业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我想要自由
聪明的学生等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