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节目
2009-09-04王黎冰
王黎冰
五一节、端午节将至,我浮想联翩,慨叹不已,感觉如今节日真多,无论是“土节”还是“洋节”,都赶趟似的莅临。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遭受着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猛烈轰炸及强有力的挑战,在这种洋节日和土节日强烈的反差下,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沉思这样一些问题:中国传统节日经历了几千年风雨的锤炼,洋节蜂拥而至,大有越俎代庖之势,经历数千年风雨的传统节日传承至今,何以反而走了下坡路呢?西方文化是否已经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之中?我们到底应不应该过这样的“洋节”?
我们还是先回过头来看看节的本义。
节,指的是生活的节奏,放松、调节。
一个节日,仅仅是氛围就足够让人惬意忘形。在这种节日所营造出来的惬意氛围中和亲人、朋友聚聚,借着节日的浓情蜜意释放所有的烦恼,卸除往日的重负,让劳累的身心有个放松的空间,只有这样人们才能以更大的热情投入新的生活、工作。
如今节日越来越多。舶来的洋节与传统节日正处在融合与择优的过程中,但是无论哪一个节日,最重要的意义是,在热热闹闹中交流情感,化解诸多生活中的烦恼和减轻工作压力。
那些关于选择过“洋节”还是过“土节”、“土节”似乎没有“洋节”那么有市场了之类的争论没有多大意义,其实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青年的生活方式日益接近、趋同,作为经济与政治产物的文化在这种世界趋同的总体形势下越来越融为一体,这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这是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
一些年轻人以“拒绝洋节”为题发出呼吁,组织者是个刚刚工作不久的大学生,他说:“发起这个主题的目的是想先从形式上断绝西方文化的“侵略”,使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节日不再被国人淡漠。”他还说:“对外国人来说,洋节是非常传统和正规的节日,但是到了中国,就逐渐演变成一种形式上的狂欢和媚俗。”
但我想说的是:狂欢有何不好,借着节日的氛围尽情的宣泄,将过往的不快统统在狂欢中释放;“媚俗”又有何不妥,我们本身就是凡人,过得就是一种大众的、“俗气”的生活。今天的中国人,在“洋装”掩盖下的依然是一颗火热的中国心。
邓小平曾说过:“无论黑猫白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现在让我套用这句话,无论“洋节”、“土节”,能让人快乐的就是好节!只不过节日“光临”也要循序渐进,不要来得太多太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