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皇甫曾与佛教之关系

2009-09-04薛如佳

群文天地 2009年8期
关键词:皇甫中华书局僧人

大家知道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了中国,隋唐时渐盛。在安史之乱后, 唐帝国已是内忧外患, 满目疮痍,一时间消极悲观的情绪弥漫于士林, 于是佛教很自然地成为逃避退让的最佳借口。大历时代的诗人几乎无人不与佛教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当然宋朝江休复在《江邻几杂志》中称作 “大历十才子”之一的皇甫曾也不例外。

皇甫曾,字孝常。皇甫冉的弟弟。天宝十二载登进士第。唐姚合《极玄集》卷下,谓:“天宝十二载进士,历官监察御史”。《唐才子传》卷二皇甫曾小传也称:“天宝十二年杨儇榜进士”。生年不详。安史乱后,流寓江南。大历中以事贬舒州司马。秩满,逢兄丧,故未及时迁转。晚年任阳翟令,卒于贞元元年。

皇甫曾善诗,出王维之门。与兄名望相亚,当时以比张氏景阳、孟阳。协居上品,载处下流,侍御补阙,文词亦然。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称其诗“体制清洁,华不胜文”、“为士林所尚”。有诗一卷传于世。皇甫曾诗,《新唐书·艺文志》无著录。《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著录《皇甫曾集》一卷;传世之《二皇甫曾集》录其诗一卷。《全唐诗》卷二0一,亦编为一卷。

下面我们根据皇甫曾的诗作讨论他与佛教的关系, 并作进一步研究。

首先我们从皇甫曾所游览的寺庙、与众多僧人的交往来初步考察他与佛教的接触情况。

(一)游览的寺庙:

1、鹤林寺。按皇甫曾有《奉陪韦中丞使君游鹤林寺》。鹤林寺在浙江润州丹徒县黄鹤山上,旧名竹林寺。刘宋高祖微时尝独卧讲堂上,有五色龙章,及登基,改鹤林寺名。见《明一统志》卷十一、《乾隆一统志》卷六十三。《全唐文》卷三二0李华有《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文。《全唐诗》卷五一一张祜有《题润州鹤林寺》诗,其中之寺当即此寺。此地正是道融创立牛头宗的地方。由此可得出皇甫曾对禅宗是有所了解的。

2、华严寺。按严维有《奉和皇甫大夫夏日游华严寺》。从严维和皇甫曾的生平史料可以看出两人属于同一时代,都是大历时期著名诗人,并且都与灵澈关系很好。诗题中的皇甫大夫应为皇甫曾,盖当时二人同游此寺。另外严维是越州人,长久生活于越州,《全唐文》卷二六二又有李邕的《越州华严寺碑铭并序》文,据此,诗题中的华严寺应在越州。

(二)交游的僧人:

1、释普门。按皇甫曾有《送普上人还阳羡》,普上人即普门,他为天台九祖荆溪湛然大师的弟子, 谒荆溪学《止观》、《法华》,深有造诣。善属文, 尚古意, 荆溪待以友道(《佛祖统记》卷十)另外梁肃《送鉴虚上人还野序》也提到普门:“东南高僧有普门、元诰,予甚深之友也”。皇甫冉、严维、刘长卿均与之有交。

2、释神邕。按皇甫曾有《题赠吴门邕上人》。邕上人即神邕,神邕为天台八祖左溪玄朗的弟子。《宋高僧传》卷十七《唐越州焦山大历寺神邕传》载“ (神邕)又从左溪玄朗师习天台止观、禅门、法华玄疏、梵网经等”,“ 弟子智昂、灵澈、进明、慧照等咸露锋颖, 禅律互传”。邕修念之外,时缀文句,有集十卷,皇甫曾还为神邕的集子作序。

3、释少微。按皇甫曾有《送少微上人东南游》。少微为襄阳僧(皎然《酬别襄阳诗僧少微》),与文人唱和不少,当时少微上人发自京师,南赴天台。途经常州时,诸人会送,独孤及作序,刘长卿(《赠微上人》《送少微上人游天台》)、皇甫曾(《送少微上人东南游》)都有诗。

4、释灵一。灵一为法慎弟子,据《宋高僧传》卷十五《义宣传》云:“初扬州法慎传于旧章,淮甸之间推为硕匠。天宝初,宣敛衽抠衣……与会稽昙一、闽州怀一、庆云灵一同门为朋也。” 法慎兼修禅宗和天台宗,灵一是法慎高足,也可能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灵一有不少与文士唱和的作品,其中就有《赠别皇甫曾》,皇甫曾也作有《寄灵一上人初还云门》。而且辛文房在《唐才子传》指出冉、曾昆季为灵一诗友。可见二人交往甚深。

5、契上人。按皇甫曾作有《秋夕寄怀契上人》。按刘长卿有《初到碧涧招明契上人》诗,契上人疑即明契。又按皎然有《送契上人游扬州》诗。诗云:“西陵古江口,远见东扬州”,盖亦一越州僧。

6、净虚上人。按皇甫曾有《寄净虚上人初至云门》.净虚也作静虚,按独孤及《一公塔铭》(《全唐文》卷三九0)云:“初舍于会稽南山之南悬溜寺焉,与禅宗之达者释隐空、虔印、静虚相与讨十二部经第一义谛之旨”。可知净虚属于禅宗高僧。

7、霈禅师。按皇甫曾有《赠霈禅师》。霈禅师,越州僧。《宋高僧传》卷五《唐代州五台山清凉寺澄观传》云:“释澄观,姓夏侯氏。越州山阴人也。年甫十一,依宝林寺(今应天山)霈禅师出家”。

8、鉴真。按皇甫曾有《赠鉴上人》。据日本学者藏中进考证,此诗题中的“鉴上人”即著名的东渡和尚鉴真。

此外,皇甫曾与释明川(《锡杖歌,送明川上人归佛川》)、释皎然(《建安寺夜会对雨怀皇甫侍御曾联句》)等僧人也有交往。

由以上内容可知皇甫曾所交往的僧人中天台宗最多,如:普门、神邕。灵一也受到其师法慎禅宗和天台宗的双重影响,鉴真更是一律宗名僧,这都反映了皇甫曾与僧人的接触有不拘宗派的特点。从他所接触的僧人的居住地可以看出有越州僧,如:霈禅师、契上人,也有游方僧人少微,说明他对交往僧人的居住地也是没有限制的。这其实都反映了大历诗人对僧人交往的普遍情形。

下面我们从皇甫曾诗作的具体内容中来简要分析一下他对佛教的态度。

从皇甫曾的生平事迹中我们看不到他幼年时期与佛教的任何关联,想必成年后尤其是混迹于士大夫阶层才开始接触佛教,这明显与刘禹锡等人童年就与佛教有胜缘不同。从“残雪入林路,暮山归寺僧。日光依嫩草,泉响滴春冰”(《送普上人还阳羡》)中,我们看到作者对寺院美好景色的赞美,对僧人超凡脱俗的出世生活的向往。“细泉松径里,返景竹林西。晚与门人别,依依出虎溪。”(《题赠吴门邕上人》)则道出由于天色已晚与好友神邕的依依惜别之情。“真僧出世心无事,静夜名香手自焚。窗临绝涧闻流水,客至孤峰扫白云。”(《秋夕寄怀契上人》)透露作者对“真僧”自在悠闲、尽情享受自然的羡慕之情。而从皇甫曾写下的《赠鉴上人》中,可感受到他对已经66岁高龄且双目失明的鉴真依然要进行第六次东渡的深深感动之情。

不管是向往、羡慕还是感动,也都仅此而已。皇甫曾并没有因此对佛教产生信仰,尽管屡次被贬,他还依然放不下嘈杂的尘世、做着他的官事。寺院景色的幽静美好、僧人生活的悠闲自在也只是在皇甫曾纷繁尘世生活中起到暂时调节的作用。其实这也是大历年间文人对佛教的普遍态度。

总之,由于社会风气的影响,皇甫曾广泛地接触了佛教并对他有了一些认识,但没有因此而对佛教产生信仰。

参考文献:

[1][清]彭定求等.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

[2][清]董诰,等.全唐文[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四库丛刊初编[M].上海:上海书店,1989.

[4]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M].北京:中华书局,1980.

[6]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1995.

[7]赞宁.宋高僧传[M].北京:中华书局,1997.

[8][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9]储仲君.刘长卿诗编年笺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6.

[10]李芳民.唐五代佛寺辑考[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11]蒋寅.大历诗人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2]郜林涛.略论大历诗僧的诗歌创作及与文人的交往[J].名作欣赏.2008(4).

[13]王勇.唐诗中的鉴真[J].唐都学刊.2007年第23卷第4期.

[14]郜林涛.佛教与刘长卿的思想和创作[J].山西大学学报,2001年第24卷第6期.

(作者简介:薛如佳(1985.3—)女,汉族,河北省鸡泽县人,四川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佛教语言文学及古典文献方向。)

猜你喜欢

皇甫中华书局僧人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s Function in Daily Life
小城无名医
潜心磨砺 精益求精
陆费逵的出版生活史述论
白云深处
浅谈中华书局企业文化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人生即修行
乾坤大挪移
当老鼠变成虎
谁怕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