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合作不必效仿欧洲一体化
2009-09-04
雷建锋
人们经常将东亚区域合作同欧洲一体化进行类比,希望东亚也能像欧洲一样一体化。然而,安全困境的现实使东亚合作不能像欧洲一体化那样发展。以欧洲一体化的模式进行东亚合作会对各方都不利。
东亚国家的当前面对的安全困境远大于西欧一体化的创始国在冷战期间所面对的安全环境。欧洲在冷战之初的国际环境部分消解了本地区,特别是法国与德国的安全困境。由于北约的建立,法国与德国在一体化进程中能够通过多次博弈实现各自利益,而不担心一次的让步会全盘皆输。这也有利于西欧地区的整体利益。欧洲一体化发展到现在虽然也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可以说,欧洲一体化弥补了欧洲和欧盟成员国的实力相对衰落与不足。
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冷战结束后,虽然欧洲已进入后冷战时代,困扰东亚各国的“安全困境”问题依然没有减缓,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被加强。朝鲜的核试验就是这种安全困境下的产物。虽然美日同中俄没有像冷战期间那样剑拔弩张,但美日同盟针对中俄的目的则是不言自明。另外,日俄、中日、韩日之间的领土还没有解决。
具体到中日两国而言,日本战后一直将日美同盟看作日本对外战略的基轴。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的民族认同更加迷惘。日本没有从心理上同亚洲国家走近,只能投入美国的怀抱。随着中国的崛起,日本在短期内会同美国抱得更紧。同样,中国面对强大的美日同盟,不得不加强军事实力以自保,而这种本来是防御的措施却被日本视为“威胁”。多次博弈之后,这样多次博弈则会陷入恶性循环。双方的不信任以及各种误会实源于此。同时,亚洲共同体建设的困境与美国的“隔岸平衡手”的推力有关。在新世纪,美国用日本遏制中俄的战略不会改变。这些客观情况决定了东亚共同体建设任重而道远。
消减中日之间的安全困境,是摆在两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难题。中日作为世界第二和第三经济大国,如果联合起来,不仅中日两国将较少受制于人,且东亚地区的国际地位则大幅提升。从日本方面看,村山和福田首相在任期间促进两国关系发展的外交活动具有深远意义。而有些日本领导人的种种“强硬”作风事实对中日两国和东亚共同体建设都很不利。从中国方面看,中国领导人在处理中日敏感问题上也始终保持克制态度。中日之间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如果都能采取就事论事的态度,互相考虑对方的感受,而不是迎合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东亚合作可能会更顺利。盲目跟从欧洲一体化只会拔苗助长。▲(作者是外交学院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