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人的名与字

2009-09-04朱筱新

国学 2009年8期
关键词:孟姜女弟子长辈

朱筱新

名字对于今人来说,是作为一个称谓。但在中国古代社会,名和字则是两个不同的称谓。

当子女出生后,父母或长辈要给他起一个称呼,这就是名。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只有这个名才是最正式的称谓,故称大名。而在中国古代社会,按照户籍制度的规定,这个名还要记入官府的户籍簿,故又称为官名。

除此之外,一个人从小到大,还会因各种原因有一些其他的称谓:如乳名、小名、别名等。但这些都不属于正式的名称,而且使用的时限和范围有限。

字,是在子女长大成人时,由父母或长辈起的又一个称呼。在中国古代社会,男子长大到20岁(虚岁)时,要举行冠礼,即加冠以示成年;女子在15岁(虚岁)时,则举行笄礼,以盘发插笄(即簪、钗)以示成年。在举行冠礼或笄礼时,待加冠或插笄仪式结束后,还要给受冠者或受笄者起一个新的称呼,这就是字。“男子二十,冠而字。”(《礼记·曲礼》)。所以在古人一生中,便有了由父母或长辈起的两个不同的称谓。

由于名和字是在古人一生中的两个不同时段起的称谓,所以它们还有不同的寓意。名起于出生时,标志着一个人的降临;字起于冠礼或笄礼仪式上,标志着一个人已进入成年。

虽然如何起名和字,并无章可循,且两个称谓产生的时间相距较远,之间是何种关系,古人也没有明确规定,但在一些古人的名和字上,却存在着意义上的相互联系,而出现名和字的有趣现象。

名和字的相互联系,既有在意义上相同或者相近的,亦有相反或者相对的,也有的名和字是因果关系。其中在意义上相同或相近的名和字,常使用同义或近义词。如孔子的弟子李叔乘,字子车。先秦时,以一车四马为一乘。乘,意为车辆。孔子的另一位弟子宰予,字子我。予在古汉语中,常作为第一人称的代词。即指我。他们的名和字,实际使用了同义词。

又如十六国前秦皇帝苻坚,字永固;唐初李世民的谋臣,协助策划“玄武门之变”的杜如晦,字克明;抗金名将岳飞,字鹏举;王佐,字廷辅;尹直,字正言等,他们的名和字在意义上均为相同或相近。

也有古人的名和字使用了反义词,致使意义上相反或相对。如孔子的弟子狄黑,字皙;普墨,字皙。皙,意为肤色白,与名中的黑,在意义上截然相对。

又如东晋豫州刺史谢奕,字无奕;隋朝将领俞仲文,字次武;唐朝韩愈,字退之;唐朝文学家王绩,字无功;北宋学者宋白,字太素;南宋大臣汤思退,字进之;明末大臣钱士升,字抑之等,他们的名和字在意义上,均存在着相反或相对的关系。

还有的古人在名和字上,采用了其它相关联的方式。其中有的是使用相关联的事物,作为名和字。如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他们的名和字,均合成“耕牛”一词,在意义上有内在联系。

还有的古人名和字,两者之间结成一种内在的因果关系。即以名为因,字为果。如曾任唐尚书库部郎中的郑宠,字若惊。其名中的“宠”,即取意“受宠”,其字“若惊”,则对应了名。明朝大臣梁材,字大用。其名和字则将“天生我才必有用”(李白《将进酒》)化入其中。

当然古人的名和字出现意义上的联系,并不是普遍的现象。不过,古人在起字时,确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做法。

古人在起字时,常用伯、仲、叔、季,或孟、仲、季来表示兄弟之间的排行。如孔子,字仲尼,即排行老二。刘邦,字季,即排行老三。

伯、仲、叔、季和孟、仲、季这两种表示排行的方法,在使用时有“正出”、“庶出”之分。古人以正房夫人所生子女,按伯、仲、叔、季排行,即所谓“正出”;以偏房夫人所生子女,按孟、仲、季排行,即所谓“庶出”。

春秋时期的齐国,国姓为姜。齐国国君夫人所生的长女,就起字为孟,称为姜孟。后齐国大将杞粱殖娶姜孟为妻。齐庄公四年(公元前550年),杞梁殖随庄公进攻莒国,战败被擒后遇害。消息传来,姜孟迎丧郊外。齐庄公派人前往郊吊。她认为杞梁殖是大夫,郊吊违背古礼,拒不接受。庄公只得亲自前往其家中吊唁。亡夫后,姜孟悲痛不已,竟哭夫十日,以致城墙崩塌。后姜孟投淄水身亡。此事在以后的历史中一直被传诵,并不断加以改编。杞梁殖又被改为秦朝人,并更名为范杞良;姜孟也被更名为孟姜女,而演绎成“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

这是关于“孟姜女哭长城”故事的由来之一,其中孟姜女的原型,就反映了中国古人字中的排行方式。

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子”字常用于对男子的尊称,如孔子、老子、韩非子等。不过,“子”也常用于古人的字中。孔子的许多弟子的字里,就带有“子”字。如仲由,字子路;曾参,字子舆;有弱,字子有;端木赐,字子贡;言偃,字子游等等。

“子”加在字的前面,在先秦和秦汉时期,使用时是可以省去的。如颜回,字子渊,就可以称作颜渊。但此后,亦有人认为在唐宋以后,字中的“子”就不能省略。如柳宗元,字子厚,就必须称作柳子厚。

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为表示性别,还常在男子的字后加一个“父”字。如孔子亦称作仲尼父,周公旦之子伯禽父,以及仲山父等。“父”在古人的字中,只表示男性,是对男性的一种美称,而绝非父亲之意。但在用于尊称时,“父”字也可以取消。

“父”在古汉语中,与“甫”相通。“甫,男子之美称也。”(《说文解字》)所以,古人字中的“父”也写作“甫”。仲尼父,亦称作仲尼甫或尼甫。

古人的名和字在使用时,因场合和对象的不同而有严格的区别,且其中还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般在君长或长辈面前,称呼自己时只称名;称呼对方或他人时,则称其字。这是因为名是在刚出生时起的称呼,自称名则含与对方相比涉世不深,见识不广之意,以示谦逊。字是成年时起的称呼,称对方字则含有比自己涉世深、见识广之意,以示尊敬。如若反之,则表示不敬或贬低对方。名和字的不同使用方式,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人敬重、对己谦逊的美德。这也有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情,构建人际间的友善、和谐关系。

猜你喜欢

孟姜女弟子长辈
《孟姜女哭长城》缩写
缩写《孟姜女哭长城》
孟姜女不姓孟而姓姜
《弟子规》小绘本
《弟子规》小绘本
弟子规
弟子规
孟姜女姓孟吗?
扫净心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