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心!拯救者会成为被拯救的人

2009-09-04萧惑之

中关村 2009年7期
关键词:华尔街美国政府经济学家

萧惑之

“为最大限度掠夺全球资源和满足利益集团的贪婪欲望,白宫政客、美联储高管和华尔街金融家,沆瀣一气,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终于酿成了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是美国,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美国政府至今也没做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忏悔。金融危机的最大受害者,并非美国,更不是华尔街的富人,而是“全球化”波及的欧盟、俄罗斯、巴西、日本和韩国,当然中国也厄运难逃。据业界专家揭露,“美国政府和华尔街已经通过事先设计的风险分散机构转给了世界各国”——全世界都要为美国的金融风险买单。特别是以“中国制造”为荣的国人,“哑巴吃黄连”——中国的外汇储备维持了美国人的过度消费,他们可以寅吃卯粮,我们却要节衣缩食,精打细算;现在又只好束手无策地默默忍受美元“贬值”和政客“赖账”之虞。

时下的美国政府又在大造“救市”的舆论。这一疑似“负责任”的举措,业界专家看得透底——“救市,另一个大陷阱”!美国政府的“救市”是有选择的,其原则就是对“美利坚”更有好处。人们记忆犹新,“雷曼兄弟”的破产,美国政府之所以见死不救,是因为雷曼欠的是欧洲央行的资金,前后高达80多亿美元。据悉还有香港、台湾和新加坡投资者约30多亿美元的资金。一部名曰《经济杀手》的书稿,讲述了美国为独霸世界,采取了“麻醉亚洲”、“搅乱拉美”、“操纵中东”、“欺诈非洲”的战略思维,倒是向世界纯真的人们敲起警钟。这较之于矗立在华尔街的所谓的“国债钟”更有昭示意义。

美国政府又在开动极其强大的宣传机器滔滔不绝地放言:美国的实体经济极其健康,基础十分稳定,金融领域出现问题是暂时的……于是“利益集团”的御用经济学家、金融高管们,则以“权威”自居,赤膊上阵,为美国政府作秀,诱惑你“现在抄底正当时”,机会难得,时不我待!于是,“大批资金滚滚流入美国”。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金融管理成为一把“双刃剑”,既可以“聚资”发展经济,亦可以“敛钱”中饱私囊。许多国家的“政要”都可能成为“金融家”的把玩之物,甚至“为虎作伥”;老百姓成为“羊群效应”的祭品,也就不在话下。“股市有风险,入市要谨慎”——勿谓言之不预,当然要自负其责了。一位中国的经济学家分析了美国政府的“救市”方略——“美国出政策,其他国家出钱”。可谓一语破的。中国的“救市”,撒出的是“真金白银”,那是血汗钱啊!至于在“美利坚”的土地上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则要看美国人的“脸色”和“行为”。“只管播种,不问收获”——实属一种无奈之举。大不了说上一句“只当是交学费了”——自欺欺人罢了。

按照自由经济的理念,对“救市”不以为然。美国经济学家陈志武教授认为“目前看来美国政府并没有从这次危机中得到教训,道德风险问题将会凸显”。“政府救市使得市场经济一个很重要原则无法发挥出来——通过受挫逼着人们去纠正非理性行为”。“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如果一个政府的财政部发债,同时又由中央银行购买这些债券,这一运作流程完全是在印钞票,让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为美国的货币、金融政策承担风险”。这只不过是一种“以邻为壑”、“延续人祸”、“转嫁危机”的伎俩而已。当心!拯救者会成为被拯救的人。

事实表明,用巨额外汇储备购买美国债券,并非上策。一位经济学家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购买者的选择权已被美国剥夺——如果不买,美国大量印制钞票,美元储备将大幅贬值;如果购买,就是穷国补助富国,美国国债的市场价值可能继续缩水,而且金融市场稳定之后美元可能大幅贬值。继续增持国债,意味着未来可能出现更大损失。”需要补上一句的是,“穷国帮富国”的实质是——“富人”笑纳劳动者的“剩余价值”。

“治国者”,慎思之。

猜你喜欢

华尔街美国政府经济学家
全球金融:华尔街面临的真正革命 精读
经济学家还需汲取的教训
美国政府对华北伪政权出笼的关注及应对
从经济学家到摄影师
美国政府工程采购合同管理的主要做法
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 詹连富
美国之行——参观自由女神与华尔街
华尔街:人性的迷失——读《华尔街的继承者》《华尔街之狼》有感
论货币民主(下):兼谈“占领华尔街”运动
美国政府绩效评估的经验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