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 新村运动
2009-09-03卢林仁
卢林仁
1979年当选日本大分县知事的平松守彦,就任知事不久便在大分县内的市町村长会议上提出了“一村一品”的想法,并于1980年在大分县的各市町村开始了这一运动。
所谓“一村一品”运动,就是挖掘或者生产具有地方特色,值得该地区骄傲的产品,并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使之成为畅销全国乃至世界的拳头产品的一种发展地方经济的运动。具体地说来,一村一品,是指根据一定区域的资源禀赋和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变资源优势为产业和品牌优势,使其逐步成为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或产业集群。使优势不明显的村加快培育出主导产业,使拥有主导产业的村将产业规模做得更大、产业链条拉得更长、发展得更具特色。
“一村一品”是一个形象说法,可以是一村两品,也可以是一村几品。所谓的“村”是一个区域概念,可以是一个村,也可以是几个村,甚至是一个乡镇。所谓的“品”可以是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品,也可以是商贸、餐饮、休闲、文化等行业的产品。“一村一品”强调的应该是一个村至少要开发一种具有本地特色、打上本地烙印的产品,并围绕主导产品的开发生产,形成特色突出的主导产业。“一村一品”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由资源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名品的过程,是一个通过产品开发生产托起一个产业、振兴一方经济的过程。
目前,“一村一品”模式已推广到中国、泰国、马来西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韩国政府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在全国开展“新村运动”(1970年4月,在全国地方行政长官参加的抗旱对策会议上,朴正熙提出了“建设新村运动”的构想),目的是动员农民共同建设“安乐窝”,因为当时占全国人口70%以上的韩国农民生产和生活状况落后,而政府也没有钱。在“新村运动”初始阶段,政府向全国所有3.3万个行政里(行政村)和居民区无偿提供水泥,用以修房、修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随后,韩国政府又筛选出1.6万个村庄作为“新村运动”样板,带动全国农民主动创造美好家园。“新村运动”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改变了农村破旧落后的面貌,并让农民尝到了甜头,“新村运动”由此逐步演变为自发的运动。
上世纪70年代末,政府行政领导退出“新村运动”,全国各地以行政村为单位自发组成了开发委员会主导“新村运动”,吸收全体农民为会员,并成立了青年部、妇女部、乡保部、监察会和村庄基金。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农民自发修筑乡村公路、整治村庄环境、帮助邻里修建房屋、兴办文化事业、关心和照顾孤寡老人等。
到上世纪80年代,“新村运动”逐渐完成了由民间主导加政府支持到完全由民间主导的过渡。在这期间,韩国为“新村运动”立了法,对“新村运动”的性质、组织关系和资金来源等作了详细规定,还成立了全国性的领导机构“新村运动本部”,并在各直辖市和道(相当于省)成立“新村运动指导部”,在各市和郡(相当于县)成立救持会,健全了“新村运动”指导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