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加减乘除”法提高农民素质

2009-09-03冯世民曾德明

老区建设 2009年11期
关键词:加减乘除贫困地区素质

冯世民 曾德明

提高农民素质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一项重要战略性举措,更是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如何提高农民素质呢?本文试从“加减乘除”法的角度就如何提高农民素质问题,作一些有益的探讨与思考。

一是“加法”,就是广泛引进建设新农村的人才、大量吸收资本。目前在贫困地区农村中,人才太少,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的数据来看:①、拥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据统计,就城步而言只占3.1%,在全国所占的比例大概也高不了多少。②偏远农村普九未普及,师资质量差,因此,贫困地区农民考上大学的比例很低。据调查,城市人口中的大专和本科学历比例明显高于贫困地区农村,竟分别高达55倍和280倍(《学习参考资料》2005年第7期第6页)。③、农技人员明显偏少,每1万名农业人口中仅有农技人员五人,远远低于发达国家40人的水平,而且事业经费严重不足。由于以上原因,所以农技成果在贫困地区农村中的应用效果打折扣,成本较高,甚至有很多科技成果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由于贫困地区人才少、资金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贫困地区“三农”的发展和整村推进进程。因此,在构建贫困地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提高扶贫开发水平过程中,务必大量引进人才、大量吸收资本。

大量引进人才就是要鼓励在外打工拥有一技之长的民工回乡发展,鼓励大中专学生回乡创业,鼓励城市青年志愿者到农村从事教育、科研、卫生等工作,鼓励城市的中小企业家到贫困地区农村发财。

大量吸收资本就是要吸收政府资本、民间资本、外资资本、城市工商资本等。要全力加大对贫困地区“三农”的投入,加大转移支付的力度,加强对贫困地区“三农”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建立农民的思想道德、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尤其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加大扶贫开发的力度。充分利用社会扶贫平台,吸收社会资本,激活各方面资本,从而形成激活的资本不断壮大,“三农”的资源得以利用、“一体两翼”得以推进,农民的利益得到增长,才能使更多的社会资源服务于缓解贫困这个目标。

二是“减法”,就是要切实减少农民、减轻农民负担。之所以要减少农民,是因为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民人口占绝大部分,而且资源也十分有限。按户籍登记,有73%的人口是农民,贫困地区约2.5亿人(《学习参考资料》2005年第12期第33页)。仅靠几分地是富不起来的。譬如浙江的温州、台州人们的致富靠的不是人均不足三分地,而是离开土地去经商,利益的驱动使他们转变身份,普遍致富。事实上全国已经有1.3亿农村人进了城,他们并不居住在农村,进城后,有了较为稳定的收入。因此务必减少农民。

那么如何减少农民呢?主要靠加快中小城镇的建设,加强中小企业新型工业化发展,开发人力资源,从而大量吸纳农民。像日本1.25亿人有650万个企业,平均不到20人有一个企业;而我国呢?12.965亿人,按照国家工商局登记的不到700万个企业,就是185个人才有一个企业,如果将个体户中实际已经达到小企业规模也计算的话,最乐观估计,至少也是每100人才有一个企业(《学习参考资料》2005年第8期第32页)。

要实现扶贫目标,消除贫困,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就要对贫困地区加大素质教育、公共支出和公益性支出扶持力度,在人力资本、民生社会发展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获取发展条件,应该大力减轻农民负担,加快减贫速度。第一、要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在税费上减轻农民负担。切实做到在对农民免收“两税”(农业税、特产税)的基础上,进一步取消各种不合理的收费,堵住“三乱”的口子。第二、要真正实现义务教育制度,在教育上减轻农民负担。同时还要规范和整顿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继续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第三、要积极探索并努力推广以医疗保险为重点的农村社保体制,在农民看病时减轻负担。当义务教育和医疗保险机制健全后,农民的主要支出项目也就基本消失,农民可支配的收入就会有很大的提高,可以拿出更多的钱来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智力投资等,才能为贫困农民提供更可靠的保障,消除贫困地区绝对贫困户。

三是“乘法”,就是要加强培训农民、提高技术水平。劳动力的文化、技术素质与农民收入相关程度非常密切。通过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强力抓科技培训的几个乡镇,种植延季西红柿的情况来看:凡是掌握了种植延季西红柿技术的农户,种一亩地的延季西红柿,收入上万元的是常事,它就相当于把这亩地用于种稻谷十年的收入。所以要充分发挥科技兴农的乘数效应,努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农业的科技含量。然而,现实生活中对农民的培训状况十分严峻。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只有20%接受过短期培训,只有3.4%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只有0.13%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有76.4%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像建筑行业有3200万农民工,只有10%参加过培训(《时事资料手册》2006年第三期第27页)。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呢?一要加强公益性教育基地建设。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现有的各级各类党校、职业中专、培训基地的作用;要增加投入,扩建校舍,增添设备,搞好硬件建设;要引进人才,扩大师资队伍,加强软件建设,不断提高其教育能力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要积极扶持贫困乡镇和有条件的村兴建公益性教育基地。同时,要引导市、县、乡现有的培训基地,通过逐级延伸和联合办班等多种形式,逐步到乡、村设立分校或开设班级。二要大力发展社会化教育基地。一方面,要降低门槛,鼓励民间兴办各类专业技术学校和培训班。另一方面,要放宽政策,支持现有的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进行市场化运作,通过举办夜校、周末班、专题培训班等,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补贴。同时,要鼓励农民参加各类教育和培训。对于通过业余学习,取得有效毕业证书的农民要给予一定的奖励。三要调整扶贫培训思路,适应市场需要,根据新阶级扶贫开发的新形势、新任务,扶贫培训工作要因地制宜,做到五个结合:一是常规培训和高新技术培训相结合。二是生产领域培训与加工、流通领域培训相结合。三是农业生产技术培训与劳务输出培训相结合。四是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五是单项技术培训与综合素质培训相结合。

四是“除法”,就是要消除言行陋习、除去陈腐风俗。农村中的言行陋习和陈腐风俗主要表现为:“等、靠、要”,求神拜佛迷信等。时常有人说“阎王赐了一升糠,不怕你半夜喊天光;阎王赐了一升米,可以睡到半日起。”这些落后的言行,在越困难的地区表现得越多,但是其影响不能低估,它严重地影响着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的建设。

因此,目前,我们必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解决其贫困问题,务必消除这些落后的言行。一是注重文化扶贫,剔除封建守旧陋习,要用先进文化来占领农民的思想阵地。将村级图书室、活动室甚至民间文化纳入扶贫范围,让农民通过掌握各类科技文化知识,获得市场信息,知晓法律常识,了解外部世界,让先进、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文化占领农村文化的主阵地,弘扬正气,让封建迷信以及各种歪门邪道没有立足之地。其次通过各种大小会议以及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面对面的直接灌输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观;还要通过各种媒体、网络,广泛宣传,进行间接的灌输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牢固地占领农民的思想阵地。二是实行观念扶贫,改变小农经济思想。坚持把贫困地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放在与产业开发,基础建设同重要的位置,以改变守旧、懒惰、分散、满足现状等小农经济思想为切入点,采取组织外出参观,举办培训班,算账对比,典型引路,开展文明创建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转变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观念。三是要树立起靠神靠佛不如靠自己的思想观念。靠神靠佛只是幻想而已,仅仅是一种陈腐的精神寄托;这种陈腐的精神寄托,如果离开了填饱肚子的物资生活,断定是难以为继,是不现实的。所以要逐渐消除靠神靠佛的观念,扎实树立起只有靠自己才能发展的观念。要拿出自力更生建设新农村的实干精神。只有自力更生,才能丰衣足食;离开了自力更生,企图“等、靠、要”,可以断定是等不来、靠不住、要不到的。

在以上“四法”中,“加法”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当务之急,“减法”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必然趋势,“乘法”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长远之策,“除法”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内在要求。这“四法”是缺一不可的,只有把这“四法”有机地统一起来,按照提高贫困农民素质的客观规律,进行“四则混合运算”,就能卓有成效地减少农民的数量,提高农民的素质,增加农民的收入,才能把我国扶贫开发事业不断推向新阶段。

[作者简介]冯世民,男,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扶贫办;曾德明,男,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尧水根]

猜你喜欢

加减乘除贫困地区素质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比亚迪集团扶贫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经济新常态下人力资源管理“加减乘除”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数学素质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