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强化扶贫开发 促进农民增收

2009-09-03徐永祥戴增喜

老区建设 2009年11期
关键词:贫困村全县重点

徐永祥 戴增喜

江西永修县扶贫开发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把扶贫工作的重心转移到贫困人口上,始终坚持贫困人口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地位,发动和组织贫困人口参与扶贫决策、项目实施,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切实保障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

一、创新机制,强化措施。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扶贫开发

通过以科学发展观引领扶贫开发工作,坚持“以整村推进为主体和产业扶贫、雨露计划为两翼”的扶贫开发工作中心和重点,突出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突出发展扶贫产业,突出提高农民脱贫能力。2008年管理使用财政扶贫资金274.03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191.3万元,省级财政扶贫资金36.8万元,市级财政扶贫资金15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30.93万元。同时,重点村接受省市县帮扶单位资金(物资)210万元。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和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县绝对贫困人口减少756人,低收入人口减少1437人,重点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300元。

1整村推进项目全面实施,贫困村基础设施问题有效缓解

2008年共实施整村推进项目67个,安排资金177万元,其中公路建设项目19个,水利设施项目8个,产业开发项目21个,学校建设项目1个,科技推广与培训等其他项目18个。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新建或改造乡村道路21条38.4公里,受益人口4.5万人;尤其是较为偏僻的滩溪镇阳门村和九合乡永光村,捆绑后3年的扶贫开发资金并整合交通部门资金,兴建了10公里长的通村主干道水泥路,解决了村民祖祖辈辈行路难的问题,全村群众交口称赞。新建或维修水利设施(提灌站、渠道、水库、水坝等)8处,新增农田灌溉面积3000余亩;维修改造村小学教室面积1020平方米,明显改善了贫困村生产生活和社会事业方面的条件。

2雨露计划培训注重实效,贫困村农民素质进一步提高

永修县依托“江西省通用技术工程学校”和“永修县蓝天职业技能培训基地”两个培训基地,开展了电工电焊、微机操作、电机平车、针织来料加工、果树栽培等专业技能培训,培训贫困村劳动力300余人,转移就业率达95%,大部分就业于本县工业园企业和圩区乡镇电排站。向省、市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输送学员120余人,其中向九江科技中专、南昌女子职业学校等省办市办挂牌基地输送重点村科技中专生28人,为贫困学员提供了再学习和掌握职业技能的机会。同时,大力开展科技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重点举办了以九江水梨栽培管理为主的3期科技培训班和3次现场参观活动,参培农民共600余人次。市高级农艺师徐英法的讲课使受训农民收获很大,现场参观活动给农民启发很大。此外,联合农业、科技等单位在贫困乡镇开展了以柑桔、生猪、家鸭、雁鹅等种养业为主的实用技术培训,共培训1200余人次,大大激发了农民学技术的兴趣,尤其是受训青年农民技能明显提高。

3推进产业扶贫,贫困村农民增收渠道逐步拓宽

充分利用各重点村的基础资源,着力挖掘和培植其发展潜力。今年,永修县扶贫办把开发利用重点村坡地资源发展九江水梨作为扶贫主导产业来抓,已购苗和全面落实市办下达的2500亩任务,并把规模化发展和示范引导作为培植重点。同时,联靠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在贫困村致力打造六大产业基地:一是在何岭、同兴村分别建立1000亩九江水梨生产基地;二是在竹岭村建立1000亩柑桔生产基地;三是在林丰村建立1000亩油茶生产基地;四是在屋场村建立1000头生猪繁育养殖基地;五是在高桥、朱村村建立50000羽家鸭养殖基地;六是在何岭村建立10000羽雁鹅养殖基地。目前,这些基地有的已初露端倪,有的已形成一定规模,发挥了良好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特色产业基地的形成,为贫困村农户逐步脱贫致富创造了坚实的基础。

4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社会扶贫新格局

主动做好与14个省市定点扶贫单位的沟通和配合工作,努力争取包村单位的帮扶。同时充分调动本县力量投入扶贫开发,在县直部门挑选17个较有实力的单位安排到17个重点村开展帮扶,并且组织186名县乡党员领导干部在全县重点村开展“一帮一结对子”包户扶贫活动。据统计,省市县定点扶贫单位共为永修县重点村投入和争取各类帮扶资金(物资)210万元,尤其是市委办公厅做了大量牵头组织和群众发动工作,省国税局、省信用联社、市委统战部、市审计局、市林业局等单位在村部、学校、道路及农田林网建设等方面均投入了几十万元资金和物资,帮扶效果十分明显。包户扶贫的党员领导干部在资金、物质、信息、技术指导、就医、助学等方面为困难群众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深受群众称赞。

二、因村制宜,强化管理,促进贫困村经济发展

1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确保扶贫项目和资金充分发挥效益

加强扶贫项目和资金管理,建立和完善扶贫开发项目资金管理“四制度二监督”制度。一是实行项目申报审批制。项目立项实行层层申报,项目经村民代表大会议定,由乡(镇)审核上报,县扶贫办实地考察核实后,报市扶贫办审定批准下发后方可立项。二是实行项目预算审核制。项目预算设计书必须明确项目工程概况、项目工程量、项目单价分析及总投资、项目资金主要来源,技术含量高的重大项目预算必须由有资质的专业设计人员编制。预算经县扶贫办审核同意后,项目方可开工。三是实行项目公示制。扶贫重点村对当年实施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必须向村民代表大会通报,并用宣传栏、公示牌等形式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四是实行资金分配奖惩制。继续坚持“八不扶”原则和“八挂钩”奖惩激励机制,适时对各重点村实施项目的进度和项目效益等情况在全县进行通报,表彰先进,鞭策落后。五是切实落实群众监督。各村必须成立村务监督小组,参与扶贫项目的立项决策、施工管理、竣工验收,扶贫资金的报帐请款单必须有村务监督小组成员的签名。六是加强对项目和资金的检查监督。结合全县开展强农惠农资金检查的有利时机,联合县监察局、财政局对全县各乡(镇)、村的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展开了一次全面检查,确保了财政扶贫资金的安全有效运行,使有限的扶贫资金发挥了最大效益。

2创建基地,因村制宜发展产业带动农民增收

永修县坚持把培育特色产业作为重点村农户脱贫致富的有力途径,依靠重点村的自然资源,充分挖掘潜力,联靠全县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集中安排扶贫资金33万元,并积极争取定点包扶单位扶持资金10万元,抓示范,创基地,形成了六大扶贫产业基地,尤其是抓住全市在赣北突出发展“两水”产业的有利契机,在贫困乡镇着力推广九江水梨2500亩。为打造九江水梨扶贫支柱产业,要求水梨栽种必须集中连片,提倡大户承包经营。同时,多次举办水梨栽培管理技术培训班,邀请省、市专家授课,组织农户到本县规模较大、效

益较好的水梨基地实地参观学习,帮助农户掌握栽培技术和树立对水梨发展前景的信心。此外,通过示范引路和典型带动,适时适宜地创建了柑桔、油茶、家鸭、雁鹅、生猪等扶贫产业特色基地,大力拓展了贫困农户增收渠道,成为贫困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

3搭建平台,广开渠道开展“雨露计划”培训

一是搭建重点村初、高中毕业落榜生及贫困生再学习和掌握就业技能的平台。邀请南昌女子职业学校、九江科技中专和县蓝天职业技能培训基地联合举办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初、高中毕业生“为创业奠基”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全县重点村232名因各种原因不能升学的应届和历届初、高中毕业生在此次活动中充分了解了三所培训学校的基本概况、办学特色和就业方向,积极参与技能选学。二是搭建来料加工市场与贫困村留守妇女增收的平台。积极与浙江义乌市和江西上饶市联系来料加工业务,组织贫困村留守妇女参加手工针织技术培训,然后领取加工针织材料,按件计酬,使贫困村妇女足不出户就能每月至少赚到二、三百元。三是搭建重点村劳动力与县工业园区企业定向培训平台。主动上门和县工业园区企业联系,建立用工定向就业培训意愿。四是搭建农户学习掌握种养业实用技术的平台。结合发展扶贫特色产业和“一村一品”工作思路,聘请专业人员授课,农民抓住培训机会,解决了不少技术难题,增强了创收致富的信心。

4积极协调,充分发挥社会扶贫的巨大作用

2008年以来,永修县继续加大与省、市定点帮扶单位的联系和沟通,积极配合他们做好帮扶工作,大力发掘和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同时广泛深入地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着力在全县营造上下联动,全力扶贫的良好氛围。一是实行领导带头制。全县“一帮一结对子”包户帮扶的领导干部186名,其中担任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正副组长的县委、县政府领导带头结对帮扶一户贫困户,80个县直、驻县单位的主要领导或班子成员各包一户,8个扶贫重点乡(镇)的96名班子成员各包一户。二是强化部门包村制。对全县17个定点包村扶贫单位明确了包扶的主要任务和措施,各包村单位在机关经费相当紧张的情况下,仍挤出资金35万元、物资折款15万元扶持各重点村。三是强化督查问效制。对包村扶贫单位和包户领导发放帮扶成效登记表,不定期地进行督查,统计帮扶情况,通报工作动态,推广典型经验。

5强化学习和教育,搞好扶贫队伍自身建设

加强理论学习,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报告精神,深入了解新时期扶贫开发政策的新观念,树立与时俱进意识。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在扶贫系统提出“执政为民,做贫困群众的贴心人;扶贫帮困,做贫困群众的解难人;提高素质,做为民致富的引路人;清正廉洁,做为民致富的清白人”,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贫困户服务的意识。实行包片责任制。将全县8个乡镇17个重点村划分为三个片区,进一步强化了由3名同志分片包干的责任管理,实行“五包”责任制,即:包基础工作,包项目论证,包工程监督,包项目验收,包档案资料。

三、加大力度促进农民增收。实现新突破

1强化资金投入,促进贫困村基础设施实现新改观

积极争取省、市、县扶贫资金的投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统筹安排好各类扶贫资金,紧紧围绕全县新农村建设要求,努力促进贫困村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力争实现17个扶贫重点村村内道路硬化、亮化,家家户户通有线电视,村民饮上安全水,村容村貌生态环境有较大改观。同时,加大农田水利建设投入力度,确保贫困村群众生产条件得以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300元左右。

2强化产业扶贫,促进农民增收实现新突破

通过加大扶贫资金注入和扶贫贴息贷款等方式,加大对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扶持,培植新产业。引导各重点村根据本村自然资源、生产条件和产业基础的不同情况,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研究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体系。同时,鼓励和指导形成一定规模产业的重点村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民提供产、供、销一体化服务。探索通过扶持县重点龙头企业和培植市场前景好、具有产业优势的支柱产业带动贫困村农户发展的路子,逐步使贫困农户走向富裕。

3强化转移,促进贫困村劳动力实现增收

结合贫困农民外输内转的需要,按照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源的配置需求,创新培训模式,改进培训手段,加大培训力度,确保培训农民实现转移就业。同时整合各方面力量,组织和动员全县各部门、各单位、各界人士积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献计出力。

4强化协调配合,促进社会扶贫力度逐步加大

进一步加强与省、市定点包扶单位的联系沟通,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争取扩大扶持力度。继续坚持县直单位扶贫包村和党员领导干部“一帮一结对子”包户扶贫制度,落实帮扶责任制,明确帮扶目标和措施,并对部门帮扶工作实行监督检查和考核。同时,总结宣传扶贫济困的典型事迹,广泛宣传发动并组织民营企业家、个体工商户等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加大社会扶贫力度,加快推进扶贫开发进程。

5强化自身建设,确保各项工作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进一步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廉政建设和效能建设,解决党员干部在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县扶贫办及系统内深入开展“做贫困群众贴心人的活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贫困户服务的意识;坚持学以致用、以学促改、重在治本,努力提高干部的业务、政治素质;开展正风气、树形象、转观念、促发展的活动,树立扶贫人的良好形象;严格财经纪律和项目资金管理,完善自身建设和各项制度,扎扎实实地做好扶贫开发各项工作,促使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作者简介]徐永祥,男,江西省社科院研究员;戴增喜,男,江西省永修县扶贫办主任。

[责任编辑:李丽娜]

猜你喜欢

贫困村全县重点
存在感
吕梁临县光伏扶贫实现“三个全覆盖”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宽带网络将覆盖90%以上贫困村
脱贫攻坚拉响新警报
单品推荐“抓住重点,改头换面”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贫困村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
所谓“重点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