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者巧“说话”“无声”胜“有声”

2009-09-02王卫明李铧生

新闻爱好者 2009年11期
关键词:气派反响消息来源

王卫明 李铧生

摘要:获通讯《忻州煤矿安监局好气派》引起非同一般的社会影响,原因在于巧用6种方式“说话”:用数字“说话”,用对比“说话”,用权威部门和权威人士提供的信息“说话”,用图片“说话”,用暗讽“说话”,让匿名消息来源“说话”。撰写此稿的记者不仅注意“巧说话”,还有“必要的不说话”——记者自始至终没有“站出来”对新闻事实发表评论或对报道对象进行性质界定,却取得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关键词:获奖通讯技巧效果反响

虽然新闻报道做不到绝对客观,难免带有主观性,但“尽量客观”依然是新闻报道的终极追求之一:除非以评论形式出现。记者的主观性意见一般不能直接出现在新闻报道中。与“记者出场发言”相比,“用事实说话”更为客观,实施难度也更大。是新闻报道的较高境界。

英国剧作家汤姆·斯托帕德曾经说过:“如果你的目标是改变这个世界,那么新闻工作是一件比较直接、能短期见效的武器。”不过,即使是“用事实说话”,也不一定能取得较理想的社会反响。

美国新闻巨擘普利策(1847—1911)有句名言:“倘若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上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暗礁险滩,及时发出警告。”作为重点揭露不正常的社会现象的新闻体裁,调查性报道可以说是新闻媒介践行“瞭望”职责的利器。

《中国青年报》2006年12月27日一版刊发的独家报道——调查性通讯《忻州煤矿安监局好气派》,就做到了“巧用事实‘说话,践行‘瞭望职责”。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

技巧:用六种方式“说话”

《忻州煤矿安监局好气派》正文仅1098个字,却将山西忻州煤矿安监局不正常的“气派”交代得清清楚楚,原因何在?

第一,用数字“说话”。“10名员工36套住宅9辆公车人均办公面积达到200平方米”,这是文章的副标题,包含4个数字,极具说服力地反映出忻州煤矿安监局的“不正常”。此外,还有其他数字来说明新闻事实:“房间面积最小的140平方米,大的180平方米”,“整个办公楼的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该局正在建设的宾馆……建筑面积在3000平方米以上”等。

第二,用对比“说话”。“整个办公楼的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只比朔州的(煤矿安全监察局办公楼)大一点儿,全省11市除运城外,条件算是最差的。”文中这句话表明,忻州煤矿安监局超标准建办公楼的严重违纪行为,在本省还不是最严重的。换言之,还有更加严重的违纪个案。

此外,还用忻州煤矿安监局辖区内“近两年每年都有一两起特大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新闻背景与该局不正常的“气派”作对比。读者看完后,会情不自禁地想:“工作做得这么不好,实在不该这么‘气派。”

第三,用权威部门和权威人士提供的信息“说话”。“记者在忻州市车管所调查得知,共有9辆公车挂在该局名下”。这是引用权威部门提供的信息,其真实性和权威性毋庸置疑。

“忻州市煤矿安全监察局刘副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强调说……刘副局长说……刘副局长说……”,这是报道对象(忻州煤矿安监局)内部的高级别人士在介绍情况、作出解释,或是直接引语(原话),或是间接引语,其提供的信息,代表了报道对象所涉机关的表态、声音,起到了与记者记述相对应的“平衡报道”的作用,有助于巩固报道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有助于避免报道的片面性。

“有知情人士透露……”则是匿名消息来源提供的信息,也是外部人士不容易了解到的内幕,此信息揭露了忻州煤矿安监局不正常“气派”背后的“不正常”原因。

第四。用图片“说话”。“一图胜千言”、“百闻不如一见”。都说明了新闻传播的一个规律——在证明调查性报道的真实性方面,图片独具优势,具有相当强的说服力、可信度。

《忻州煤矿安监局好气派》配发了记者拍摄的三张彩色照片,分别为忻州煤矿安监局的办公楼、忻州煤矿安监局的住宅楼及正在兴建的宾馆(即忻州市煤矿安全监察局职工培训中心)。这三张图片,不但给读者以真实细节、直观印象,而且给相关报道的版面编排增光添彩。

第五,用暗讽“说话”。文章主标题《忻州煤矿安监局好气派》中的“好气派”,明为褒扬,暗作贬抑,这比“太气派”或“过于气派”等直白词语,效果更好。

第六,让匿名消息来源“说话”。《忻州煤矿安监局好气派》文中“有知情人士透露……”的写法,是对消息来源的“匿名化”处理,虽然会影响相关信息的可信度,但却可以保护消息来源,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效果:“此时无声胜有声”

值得一提的是,《忻州煤矿安监局好气派》不仅注意“巧说话”,还有“必要的不说话”——记者自始至终没有“站出来”对新闻事实发表评论或对报道对象进行性质界定。

尽管如此。这样一来,反倒取得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虽然记者没有把话说透。但读者能够体会到文中的“潜台词”,同样形成了不可低估、忽视的监督之势。

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既达到了传播日的,又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判断失误而陷入新闻官司。

有位新闻学专业的大学生看完此稿后说:“看了这篇文章,我是彻底明白了‘记者的职责是什么——如实、有技巧的记录。至于问题该如何解决,那不是记者必须考虑的事情。”

反响:多个部门介入处理

据《中国青年报》2007年2月8日报道,《忻州煤矿安监局好气派》一文引起非同一般的社会影响:

①被全国多家媒体和网站转载,舆论反响强烈:

②2007年2月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报道了忻州煤矿安监局被此文披露的违规行为:

③引起安监总局党组的高度重视,局长李毅中先后在全国安全生产视频会和总局机关及在京单位干部大会上。对山西忻州煤矿安监局予以严厉批评;

④安监总局安排调查组二赴山西,会同山西省纪委调查组核查;

⑤中央纪委监察部驻总局纪检组监察局对有关责任人员立案调查;

⑥忻州煤矿安监局被此文披露的违规行为全部被纠正:

⑦中国安监系统进行自查自纠。

对新闻报道来说,以上7种反响,只要引起其中任何一种,都足以令人称道、令作者自豪。《忻州煤矿安监局好气派》一文,却将这7种反响一一纳入“囊中”,当然了得,此文收获中国新闻奖通讯类二等奖,实至名归。

猜你喜欢

气派反响消息来源
奋斗正当时 创新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贺信在首都广大干部职工中引发热烈反响
访问交流 反响热烈释德扬法师一行在香港
媒介框架与真实建构之论述
马克·吐温的幽默与美国气派
论教育学中国气派问题的实质及出路
《齐鲁晚报》消息源浅析
记者与消息来源互动关系的理论研究综述
被忽略的一年——谈《狂人日记》的即时反响兼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书写
台湾慰安妇纪录片《芦苇之歌》赴日首映反响热烈等6则
新国博中华民族之气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