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

2009-09-02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年15期
关键词:维吾尔和田维吾尔族

雷 洋

● 教材分析

《和田的维吾尔》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组“民俗风情”中的一篇阅读课文,作者通过在和田的一次亲身经历,感受了维吾尔人特有的豪迈与乐观,向读者展示了维吾尔人热爱生活、豁达乐观的精神风貌。

● 学生分析

六年的语文训练奠定了学生扎实的阅读基础,而且随着信息教学和小组探究式学习在教学中的不断开展,学生具备了运用网络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表达见解的能力。生活在东北的孩子对新疆了解甚少,如果按以往的教学模式,单一的从课文中获取知识,学生必定会受到限制,所产生的疑问无法解决,想深入地理解和感悟维吾尔族的风土民情更是困难重重。因此,我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并制作了专题学习网站,使学生通过对文字的阅读,图片的浏览、视频的欣赏、游戏的互动,形象地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地域风情,直观地感悟新疆维吾尔人的性格特点与精神风貌。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与网站内容,了解和田维吾尔人的风俗习惯和性格特点;培养学生快速查找、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师引导学法,学生根据梳理的特点,联系相关语句,结合网站资源,交流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维吾尔族风俗习惯,感受他们的地域风情和豁达乐观的精神风貌;培养学生热爱、团结各族人民的情感。

●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利用资源自主协作的学习方式,品悟和田维吾尔人的特点。

难点:感悟新疆地域的风俗民情与和田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精神风貌。

●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我们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学习,了解了老北京的春节,古朴的藏戏,多彩的民居,这些都令我们耳目一新。今天,我们再去新疆走一走,看一看。

教师播放MTV《我们新疆好地方》,让学生初步说一说对维吾尔族有哪些认识。

2.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春晖小学教学网站中《和田的维吾尔》一课,分为“课文背景”、“整体感知”、“梳理特点”、“深层品悟”、“拓展延伸”五个部分(如图1)。“课文背景”主要包括作者简介及原文出处;“整体感知”包括课文原文、生字、生词及解词,方便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梳理特点”是为了使学生在快速浏览课文后找出维吾尔人特点的语句,以选择题的方式,让学生在正确答案上勾选,确认后能看到全班学生的选择结果,并且能够在交流面板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深层品悟”结合课文内容,提供给学生关于维族人特点的相关资料;“拓展延伸”部分收集了大量的关于新疆历史、地理、民俗、特产、文化和旅游的资料。

①学习第一、二模块,找出和田维吾尔族有哪些独特的风俗习惯。

②快速浏览各段落,找出各段中最能够反应和田维吾尔人特点的句子,在网站第三模块“梳理特点”中勾选相关的语句(如图2)。也可以在“交流面板”中发表你的见解。

3.深读品悟,感受地域与民族风情

大屏幕出示学习方法,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内容,以学习小组的方式(组员收集信息,组长带领大家共同整理信息,各人发表不同见解,轮流汇报)自主合作学习课文及第四模块“深读品悟”部分,汇报交流学习成果。

①豪气、乐观的维吾尔族。

学生应用网站内容汇报时,把他的计算机画面切换到全体学生的计算机上。

生:我想跟大家交流的是维吾尔族人豪气与乐观的特点。文中第一自然段第二行:“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听着。”我从这句看出当时的环境非常恶劣,并且作者用拟人手法生动的描绘了可怕的沙尘暴。

生:我补充,“忽闻一阵马车飞奔、铜铃丁冬,车上一个汉子嘶着沙哑的嗓子在迎风引吭。”当作者“我”吓得连头都不敢探出被窝的时候,维吾尔汉子却在风沙中高声快乐的歌唱,用对比的手法强调了维吾尔人豪迈与乐观的气概。

师:你们很了不起,提炼出了作者的修辞和写作方法,突出了主题。还谁有不同的感受?

生:我在网页中了解到,和田位于新疆南部,处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腹地,而塔克拉玛干沙漠又是我国主要的沙尘源区,可见和田的自然条件非常恶劣。从两幅图中我知道沙尘暴来袭时遮天蔽日,浑黄一体,能见度仅为50米左右。风力最大可达八级,而在沙尘中赶车的汉子却无所畏惧,实在令人钦佩。

②热爱土地的维吾尔族。

师:豪气、乐观的维吾尔族虽然生活在环境恶劣的沙漠边缘,但是他们却深深地热爱脚下这片土地。“民以食为天”,维吾尔族人的吃几乎离不开土。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的惊叹。谁愿意带领我们共同感受一下?

生:在文章当中第三自然段第一行,“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能想象那黄灿灿、香喷喷的烤肉是在土堡似的土馕坑里烤熟的!谁又能想到维吾尔人著名的日常食品——馕,也是在土馕坑里烤成的!”这两个感叹号表达了作者的惊叹。

师:是呀,对于我们汉族人来讲,不是亲眼所见是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馕到底是什么,土馕坑又是什么样子?你知道吗?

生:我在“深层品悟”中“热爱土地”这个特点当中关于食品的介绍里找到了。老师,我的计算机是XX号,大家请看,这就是维吾尔人用来烤食物的馕坑,人们将屠宰后的牛放入馕坑内准备烘烤。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馕坑,能同时烤制一头骆驼、两头牛和十只羊!看啊。这就是烤羊排,是用羊羔的肋骨,外面用鸡蛋面粉和各种调料腌制后,放在馕坑时烤成的!怎么样?同学们是不是馋得直流口水呀?生活在新疆的人们太幸福了,能吃到这么多的美味佳肴!

③爱美的维吾尔族。

生:“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绣花‘都帕,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从这句我体会到维吾尔人的生活中处处花团锦簇,沙土里种花,房顶上刻花,挂毯上绣花,姑娘们头顶着花,身穿着花,就是长得也貌美如花!维吾尔人真是个爱美的民族啊!

师:说得真好!令我们也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刚才在你读的文章中有很多陌生的词,如“巴扎”“都帕”“艾得来斯”,这些词都是什么意思呢?这些词出现在文章里,给你一种什么感觉?

生:“巴扎”是维吾尔语,集贸市场的意思。“都帕”是订婚时戴的帽子,“艾得来斯”是新疆出产的一种绸,以色彩鲜艳著称。

生:感觉这篇文章的地域色彩特别浓厚,读的时候仿佛真的置身于新疆!

师:很好,希望同学们在写关于民俗特色的习作时也运用富有特色的地方语言与词汇,使你的文章更生动。那么,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还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生:我的计算机是XX号,我从网站上了解到维吾尔姑娘天生爱美,喜欢佩戴手镯、耳环、戒指和项链,喜欢用天然的奥斯曼描涂眉毛,用海纳花涂红指甲,用托特库拉克花作胭脂,用沙枣树油作头油。可见,维吾尔姑娘天生爱美,用花装点着生活中的一切!

师:你们讲得太精彩了!请同学们打开“天性爱美”网页中的小游戏(如图3),用鲜花去妆点维吾尔人的民居吧!

④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

师:生活在如此美丽的房子内,我相信,每一个维吾尔人都是快乐的,幸福的!所以维吾尔人乐观风趣,能歌善舞!谁对这个内容比较感兴趣?

生:“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这一句能看出歌舞在维吾尔人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好像缺少了歌舞,就等于失去了快乐。

生:我的计算机是XX号。书中说“这种歌舞从来不受人员、场地和时间的限制,不论什么人,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想跳就跳。”从这句话和网站上的图片可以看出维吾尔人无论是聚餐,还是在节日,甚至在黑夜里的旷野上,都是想唱就唱,想跳就跳。可见维吾尔人能歌善舞!

生:我想和大家共同欣赏一段新疆歌舞(播放网站中的歌舞视频)。

4.提升认识,体会写法

师:结合全文,说说对“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这句话的理解。

生: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有豁达、乐观的品性。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

师:再读课文第一句话,感觉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生: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5.拓展延伸

师:学完了整篇课文,老师对新疆充满了渴望与向往,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你们呢?让我们浏览网站中的“拓展延伸”部分(如图4),看一看更多的关于新疆丰富多彩的内容,如新疆历史、地理、文化、旅游等。同学们想去看一看吗?浏览你最感兴趣的内容,然后用一两句话说说你对新疆有了哪些新的了解?

6.作业

结合课堂所学和查找到的更多资料,把你的感受或心得发表在群空间里,与大家交流分享。

● 教学反思

1.兴趣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金钥匙

第一次讲《和田的维吾尔》一课是在几年前,在课前我认真备课,记熟了大量关于新疆的资料,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地讲给学生听,本以为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可看着孩子们木讷的表情、听着他们干巴巴的朗读,我知道,我失败了。课后孩子们跟我说:“老师,你讲的有些关于新疆的地形、服饰和食品,我们都没见过,还有些词都听不懂。”是啊,我怎么能把自己的认知强加给孩子们呢?吸取经验教训,这次讲课我决定用最直观的手段。导入时,我就先请学生欣赏了一段新疆歌舞,再问:“你们对新疆有哪些了解?”学生很快联想起在电视上看到的画面和平时生活中吃到的新疆美食羊肉串,纷纷举手回答问题,很快带动了课堂的活跃气氛。接下来,利用专题网站里丰富的内容,每一个环节都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兴奋点,如在“梳理特点”这一环节的选择题,学生不仅可以快速在计算机上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还可以通过局域网看到全班同学的选择结果,并且能够在交流面板中输入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与全班同学交流;再加上“能歌善舞”里的新疆歌舞视频,都令孩子兴奋不已,学习热情高涨。

2.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第一次阅读《和田的维吾尔》的课文时,我就被课文中浓郁的地域风情所深深吸引。经过反复思考,与其自己在讲台上夸夸其谈,不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学习。所以,在深入学习维吾尔人的特点时,我通过大屏幕给出了学习方法。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学习,并且结合网站内容各抒己见、深入交流。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他们不仅在小组学习时纷纷发出感叹,而且在汇报交流时争先恐后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见解。

3.令人惊喜的课后余热

在课堂上,我留给学生学习“拓展延伸”这一部分的时间较少,很多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不能充分阅读。所以要求课余时间学生通过互联网了解到更多关于新疆的内容。他们课后纷纷与我交流,有位学生告诉我:新疆的特产不单是教学网上的水果、和田玉和挂毯,还有果脯、果干、果仁、冬虫夏草和著名的天山雪莲!更有学生用手工纸自制了四方小帽戴在头上,唱起了新疆歌、跳起了新疆舞。可见,孩子们的的确确爱上了和田,爱上了新疆。

4.教学中的遗憾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达到了预期效果和教学目的,但其中也有令人遗憾的地方:本节课中学生接触到的课文和网络资源极为丰富,个别学生在浏览“课文背景”时占用过多的时间,使在学习课文“整体感知”的部分匆匆带过,影响了学习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提醒学生有效地合理地利用时间进行学习,提高快速搜索、整理资料的能力;或把一些非主流的资源内容放在课后时间仔细阅读,如“原文出处”等内容,以免耽误学习时间。

猜你喜欢

维吾尔和田维吾尔族
新疆乌鲁木齐维吾尔族中小学生汉字书写情况调查
浅析新疆维吾尔族舞蹈表演
探析维吾尔文学作品中的生态女性主义
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在新时期的传承发扬路径探讨
维吾尔族老人长寿三要诀
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