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体育教学评价精确与模糊的双重性

2009-09-02罗浓珍

中国科技财富 2009年14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效果评价

罗浓珍

摘要: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中有一个非常重大的变化,就是关于评价方法的改革。在过去几十年中,对于体育教学的效果检验,最主要的依据是绝对成绩的反映。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新课程标准》,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体育课程掀起了新的一轮改革高潮。各校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部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是其中重要的一环。体育教学效果的评价存在着精确性与模糊性双重性,如何进行两者的有机整合,本文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体育教学;效果;评价;精确模糊

衡量,也就是人们对有价值的事物所作判断的过程,教学质量的评价主要是针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衡量评判的过程。长期以来,体育教学评价的内容比较单一,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则以学生达标,技评成绩为依据,以此评定教学效果的优劣。评价时只注重学生的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和体能素质的高低,不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进步幅度、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的情感重视不够,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把体育教学效果化为各项指标数据进行定量评价和绝对性评价,就是把群体中每一成员的某种指标逐一与评价标准进行对照,从而判断优劣。是为了判断个体或群体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不是对群体中的个体水平进行评价,也就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这种标准被称为客观标准,在评价时要把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这种评价方法,对于体育教学效果的科学化、精确化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然而,过分强调评价的数据化、精确化也会违背教学效果本身所特有的规律,使效果评价工作失于偏颇。体育教学效果同任何事物一样,同时具有精确性与模糊性,其中模糊性显得尤为复杂和突出。

1体育教学效果在内容上的模糊性。体育教学效果的内容体现着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综合发展与统一。一般而言,评价学生某一时段各项运动成绩的精确性较强,容易用指标数据表示出来(通过一阶段或单元的学习进行测定),而学生的思想觉悟、情意表现、合作能力、智力发展、识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运动技能的形成状况、创新思维的培养、个性的发展等则模糊性较高,大部分难以用数据衡量。

2体育教学效果表现在形式上的模糊性。教学效果不同于经济工作的效果,能直接以一定数量和质量产品表现出来,而是首先表现为学生头脑中的隐形效果状态。当这种隐形状态进入活动(练习、游戏、竞赛、测试等)过程时,才转化为有形的状态效果。因而难以用数据衡量,即使是身体练习、测试这些能用数据测定效果的活动,也往往由于成绩的不真实性和测验内容的片面性,给精确的评价带来困难。

3体育教学效果体现在时间上的模糊性。体育教学工作的周期长(如初中阶段是三年),见效慢,效果的体现相对于体育教师的工作来讲,在时间上是落后的。但当效果表现为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技术、技能等素质时,又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反复发生作用。学生在校时形成的良好的学习态度、锻炼习惯、获得的技术、技能等素质,会在其一身中产生很大影响,这就给某一确定时间内的教学效果评价增加了难度。

4体育教学效果作用在范围上的模糊性。体育教学效果的产生是多因素的,受多层次(大、中、小、幼)、多学科、多功能(社会、家庭、学校)的立体交叉影响。如果单纯采用数据化的教学效果评价,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1、妨碍正确教育思想的确立,助长片面追求升学率风气的蔓延,导致在中学最后一年或更长时间里考什么教什么;2、导致教学工作上的形式主义;3、诱导学生弄虚作假等。

新课程标准倡导体育教学评价时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评价学生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和体能素质,还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成绩的进步幅度、情绪表现与合作精神,评价的内容是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是精确评价与模糊评价相结合。

体育教学效果的正确评价方法,应该是精确与模糊相结合,采用“一个基础,三个结合”的方法: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即评价者将课中测试的数据及各定性指标按一定标准量化后所做出的评价与课中的各项评定内容,根据评价者的经验,从理论上对学生的质量作出的分析与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就是把测试的原始成绩与客观的应有标准进行比较,评价个体或群体是否达到了这一标准与被评价对象的群体或集合中建立基准,然后把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比较来判断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优劣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即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随时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评价,以使于学生随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改进,然后再对学生各个方面的发展作一个终结性的评价。这样才能准确公正地评价一个学生,既能保证评价结果的信度与效度,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评价中笔者认为应坚持以下原则:

1发展性原则。教学评价不是直接目的,而是通过对整个体育教学活动的

价值判定,优化教学过程,最终实现新课程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科学性原则。评价必须具有可信度與可靠性,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应合理设计和安排评价的标准和方法,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和科学方法,教学评价要以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为依据,遵循课堂教学的规律、原则,适应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和学科特点,努力提高教学评价的科学水平。

3全面性原则——指教学评价时要对评价的对象各个方面作全面的观察和描述,最后要进行分析。

4致性原则。是指在进行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时,必须标准一致,这样才能以比较来鉴别,改进体育教学工作。

5可行性原则。是指体育教学评价的设计与组织是切实可行的,评价的内容、方案、指标、方法等都要符合本地的具体条件,在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时,要充分考虑本地教学实际水平,过低,起不到评价的激励作用;过高,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也达不到,会使学生失去信心和兴趣。

6坚持客观性原则。评价必须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评价人必须根据由教学目标确定的评价标准来进行,不能随意主观臆断或掺入个人感情,被评价者对评价是否客,公正是非常敏感的,如果评价客观,会使被评价者增强信心而奋发向上,反之,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7形成性原则。评价时要注意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全系统地进行分析评价,在确定指标时,要从整体出发,分析各个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它们之间的联系,根据各自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效应,确定指标及其权重。

8评价与指导相结合。评价是按照一定的原则,标准对评价对象已完成的行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定,使被评介者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指导是评价的继续和发展,确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方向,从评价到指导,再从指导到评价,循环往复,这是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沿着科学性轨道发展的关键。

9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相结合。静态评价只是评价学生装的个人表现,关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而动态评价则是评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现更重要的是,动态评价是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进行,其特点就是把评价与教学连接在一起。

10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把评价的

标准,原则,方法交给学生,让他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经常进行自我评价,不断的改进师生关系,促进教与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在自评的同时重视他评,能准确地发现教学的优缺点,有利于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一步。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要求,设立尽可能全面体现教学效果评价指标数据为基础,把指标数据的质量评价与对比评价、动态评价(预测和追踪评价)和整体评结合起来。为了学生的进步和发展,2007年国家已着手对课程标准进行修订,新的体育教学评价只要它能够更好地突出通过体育达到育人的功能,能激励我们的学生进步,学生就欢迎这个评价,并积极的参与到其中去,作为第一线的体育教师应该想办法主动地去思考去创造性地工作,尽量地去构建一些比较简洁可操作的评价体系,以适应现代体育的教学要求。

参考文献

李愿。相对性体育学习评价的实验研究。中国学校体育,2006(4):65--66张亚平。现阶段中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研究与发展。中国学校体育,2006(7):7—9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效果评价
灵动耳环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