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孩子味儿

2009-09-01

中小学德育 2009年15期
关键词:重点中学恐慌味儿

殷 明

案头放着杨红樱的笑猫日记之《能闻出孩子味儿的乌龟》,尽管已经读完好长时间了,但书中这样一个情节依然不断浮现于脑海:千年老龟感慨万分,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问题,这个年代最大的问题就是越来越多的孩子没有孩子味儿了!没有了孩子味儿,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呢?乌龟把马小跳和他的朋友们带到了一个一切都十分衰老的地方——太阳是衰老的太阳,皱巴巴的;树是衰老的树,树叶绿得发黑;河流是衰老的河流,河水几乎凝固不动。在这个地方,衰老的人特别多,只有几个孩子,但乌龟说他们不是真正的孩子,因为他们的心已经老了。

千年乌龟的话令人深思,让我不禁想起了“童年恐慌”一词。童年恐慌是指儿童因面临巨大压力不能理解也不能承受所导致的一种较强烈较持久的焦虑心态。令人不安的是,“童年恐慌”现象正在呈愈演愈烈之势。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相当多的儿童因考试或学业压力而心情不好(76.2%)、郁闷(55.4%)和烦躁(54.2%),部分儿童因此睡不着(38.2%)、不想学习(25.1%)、自卑(24.5%),还有少数儿童甚至对生活绝望(9.1%)。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总结了造成“童年恐慌”的三大原因:“不能上重点小学就不能上重点中学,不能上重点中学就不能上重点大学,以后就找不到好工作”这个被家长和学校看来“合情合理”,却会让儿童对未来产生恐惧心理的训诫,是“童年恐慌”产生的直接原因;以学习成绩论成败,学校过度追求升学率,是导致“童年恐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浮躁、扭曲的社会价值观念和舆论导向是导致“童年恐慌”的深层原因。

解读这些原因,我愈发明白现在为什么孩子味儿越来越来少了。尽管所有人都从童年走来,但随着时间的流逝,那时的记忆总是渐渐淡忘,在我们成熟的同时,童年也成了孩子气的代名词。生命发展本来自有其次序,但现在,这个次序显然已经被我们打乱了。作为家长和教师,我无力改变现实这个大环境,可我愿意闻到孩子味儿。

春雨绵绵,学校报告厅前的那条水泥通道被冲刷得一尘不染,只有旁边低洼的地方留有一些积水。这积水区是五(1)班的保管区。放学了,几个男孩子来打扫卫生。我在三楼远远看去,本以为他们马上就会离开,因为地面实在不需要清扫。可就在眨眼的功夫间,他们几个卖力地扫起来,细一看是在扫水,但激起的阵阵水花都溅到脸上了,他们却全然不顾——孩子们沉浸在扫水的喜悦中。“简直是在做无用功!”我身旁的一位老师说道。我笑了笑。在我眼中,这是一幅多美的画面啊!孩子不受拘束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快乐着自己的快乐。我闻到了,孩子味儿就是童心飞扬,做自己乐意做的事情。

前段时间听了一堂三年级的语文课《花瓣飘香》。课文讲了一个小女孩的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妈妈生病了,小女孩在摘花瓣送给生病的妈妈时被花的主人也就是作者看到,于是有了作者和小女孩之间的一段对话。作者在与小女孩的对话中,由衷感到小女孩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老师上课时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想一想如果小女孩给爸爸写信,她会对爸爸说什么呢?大多数孩子都说小女孩会请爸爸放心,让他安心保卫祖国边疆,他们会好好学习等等。听着学生的回答,上课老师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可我心里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这时一个男孩子站起来说:“爸爸你快回来吧,我和妈妈很孤独。”小男孩言真意切,表达着自己的心声。此时,我闻到了,孩子味儿就是无忌童言,说自己想说的话。

孩子味儿可能还蕴藏在浓浓的书香之中,还散发在有趣的游戏之中,还体现在小小的一场玩闹之中……其实只要将儿童当“儿童”看,尊重童年生活,我们就一定能经常呼吸到如新鲜空气般的孩子味儿。

(作者单位:江苏无锡市泰伯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余志全

猜你喜欢

重点中学恐慌味儿
年味儿与虎年春节
年味儿再淡, 过年都是喜庆的
在中国感受“别样”年味儿
无电之夜
重点中学美术教学面临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鞍山市重点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恐慌星期六Miya
省重点中学评选退出历史江西将更注重评选“特色高中”
因为恐慌,所以占有
甲流蔓延令印度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