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謇翁状元精神 打造特色文化校园
2009-09-01施洪若
施洪若
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清末状元张謇是江苏海门常乐镇人,一生倡导实业救国,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江苏省海门市常乐中心小学于1904年由张謇先生创办,迄今已逾百年。
学校依托状元故里特有的文化氛围,秉承张謇“父教育,母实业”爱国思想, 以“强毅力行”为校训,以“学謇弘謇”为办学特色,坚持“全面发展创特色,知行并进展个性”的办学理念,形成了鲜明的教育特色,有效引领了学生成长。
一、特色环境营造浓郁文化氛围
学校的三座教学楼分别命名“知謇楼”、“学謇楼”、“弘謇楼”,与学校“学謇弘謇”的办学特色互为呼应。学校西花园里开辟有“小啬园”,矗立有张謇先生的铜像,树立有刻有张謇先生“良知之学重在知行并进”等话语的石片。走进校门,放眼望去就是用张謇语录布置的长廊,每个教室和教师办公室的墙壁上都张贴有张謇先生的教育思想语录,每一句都值得一品再品。
学校充分利用空间,让学生参与美化校园。文化橱窗内张贴着师生绘制的张謇故事画,那是展示学生才艺的窗口,催人奋进;教室外张贴着师生的书画作品,教室前布置有“知謇学謇弘謇”的墙裙;弘謇楼天井中留有“追寻张謇足迹”综合实践活动的精彩图片……可以说真正做到了让每面墙壁都“说话”,使学校处处皆育人。
结合学生人人争拿“红五角星”,争做“小秀才”、“小举人”、“小进士”、“小状元”的五级递进小状元评价机制,每班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夺星标准,打造班级夺金榜,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养成。各班每月评选出“班级小状元”,其优秀事迹张贴在教室外面的班级橱窗中。学校每学期评选出的“校级”小状元,其事迹则会张贴在文化长廊的“状元柱”上,供全校同学学习。
二、特色阅读传承特色文化积淀
晨诵午读是学校打造书香校园的重要抓手。晨诵的诗歌,午读的散文,都是与经典对话的平台。学校整理编写了《张謇故事文集》,向学生推介张謇的诗歌、连环画《张謇》和小说《张謇》,并与学校“每月一事”的主题相结合,编写校本阅读手册,让张謇文化特色阅读融入到每月、每个阶段的阅读范围中,挖掘张謇精神的教育意义,实现学校特色文化的阶梯式发展。
学校创建特色网站,以知謇、学謇、弘謇为发展台阶,积累阅读材料,供学生上网阅读。为提高网络阅读的效率,学校要求教师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制作成网页,链接到学校校园网上,供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利用这些资源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去发现,不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以此形成并发展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学校每年举办精彩纷呈的读书节活动,并使读书节不仅成为一个仪式,更成为孩子们交流、体验,获得读书
成就感、幸福感的一个平台。在读书节中,专门开展师生同读一本书、“读故事,画张謇”、班级阅读交流会、校级诗歌朗诵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张謇精神成为读书节里的奇葩,盛开在每一个状元故里孩子的心田。
三、特色实践推行多彩文化活动
张謇是一个实业家、教育家,在常乐及周边留下了不少深具人文底蕴的活动遗址。比如为纪念他而改建的张公祠,中国世博第一酒——颐生酒的百年老厂,代表“近代第一城”辉煌的棉纺厂等等。在这些地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既可让学生学习到各种知识,更能对张謇精神有更深刻的体悟。例如在“酒香深处队旗飘”综合实践活动中,常小的孩子们走进颐生酒厂,了解颐生酒文化,并用自己的笔墨勾画家乡的美好。
张謇的精神意义在于,他不仅仅是一个时代的符号,还植根于这片乡土,启迪、引领着新一批张謇人继往开来,开拓进取。常乐中南公司董事长,以5000元起家,开启了建筑之乡的盛期;常乐镇培育村的“草莓”书记叶剑生,带领乡人共同致富,成为全国劳动模范……他们用实际行动教育着常乐的莘莘学子。学生既学习张謇,更学习现代张謇人,与他们对话交流,学会感恩,树立理想。
学校主张让每一个孩子“幸福成长每一天”,为此搭建了各种平台,发展学生个性特长,让学生体验成长的喜悦,并从中感受张謇的精神。如在艺术特色教育方面,组织了百米画卷绘张謇、千人竖笛奏校歌等活动。在学校文化节日方面,每年组织“弘謇杯”读书节、“弘謇杯”艺术节、“弘謇杯”体育节,让张謇的精神渗透到每一个领域。
四、特色教科研助推心灵成长
让每一位教师都加入到课题研究中,并获得成就感,是学校推动课题研究的目标。为更好地推动 “学謇弘謇”特色发扬,用新理念解读办学经验,学校大力推行特色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中,学校分设小组,专门研究张謇教育思想对学校办学各个层面的推动作用,挖掘乡情教育意义和学校特色文化内涵,关注学生心理认知和发展,提升学校教育水平。
学校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研究张謇先生的“为我所用”、“因材施教”、“知行并进”、“学求致用”的教育思想,并运用于平时的教学之中。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校每学期均组织弘謇杯赛课,让每一个教师都参与进来,展现自我的风采。在此基础上,发现优秀教师,推荐参加市级、大市级比赛。许多教师从这个平台脱颖而出,在海门、南通市比赛中频传捷报,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为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实效,学校由校长牵头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与信息技术课程,几易其稿编写成《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校本课程》,在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形成“知謇篇”、“学謇篇”、“弘謇篇”三阶段系统课程,并在2007年江苏省校本课程评比中获一等奖。2009年4月,学校正式成为南通市信息技术学科基地,并高质量承办了南通市信息技术现场会。此次活动也是学校校本课程实践展示的一个平台。网站建设和校本课程实施,使学校获得了长足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海门市常乐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余志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