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承诺的力量

2009-09-01范玉侠

中小学德育 2009年15期
关键词:晓晓文具辅导

范玉侠

晓晓,一年级女生,学习成绩中上等,但有着多种偏差行为——偷拿同学的文具,在同学的书本上乱画,与同学关系紧张,不完成作业,撒谎……班主任老师多次对她进行教育,她认错态度也好,但就是没有行动上的改变。我作为心理辅导老师与晓晓接触后,发现她是个伶俐又敏感的女孩,笑眯眯快速眨动的小眼睛里似乎总飘过一丝狡黠,对话时领会能力较强,对成人没有畏惧感。可以看出,这是个善于和成人打交道的孩子,和她建立良好的关系,需要首先把真诚、真情、平等、理解放在首位,让信任从心底由衷产生。在这样的前提下,运用恰当的心理辅导技术,自会产生较好的辅导效果。

经过几个阶段的辅导,晓晓有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偏差行为消失,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渐养成。通过对她的辅导,我体会到老师对孩子的信任和孩子对老师的信任是成功的关键,而促使她变化的正是信任的具体表现形式——承诺。

一、信任,给了承诺兑现的力量

一天,任课老师偶然发现晓晓偷拿同学的文具,但她涨红了脸不承认。过了些天,又有几名同学在她的文具

盒内发现了自己的笔、橡皮等,于是,班主任请家长到学校进行沟通。没想到,她父亲当即扭住晓晓在教师办公室殴打,粗暴呵斥。原来,晓晓从幼儿园大班起,就多次悄悄地将小朋友的玩具带回家,其父一听她又故伎重演,顿时火冒三丈,要狠狠地打这个“贼性不改的小偷”。我们赶忙阻止其父,并安抚晓晓,最后晓晓哭着表示:“我以后再也不拿同学的东西了。”我也郑重地表示:“老师相信你的话,相信你能说到做到!”

第二天,我找到晓晓。通过谈话了解到晓晓的父母是外来务工人员,做点小生意,家庭条件一般,她还有个两岁的妹妹。进一步询问她与妹妹相处的一些细节,感到她的问题与妹妹的出生有一定的关系。妹妹出生前,她从老家来到父母打工的上海,得到父母补偿性的照顾,妹妹出生后,父母将关注的重点转移到了妹妹身上,她感到刚刚得到的爱出现了危机。她需要抓住这份爱,需要得到关注。于是,她将妹妹的玩具拿走,惹妹妹哭。同样,将同学心爱的玩具(文具)拿回家,对她来说,这既是爱的分享,也是想引起父母关注的表现。

于是,我用角色扮演法再现了她拿妹妹东西的情景,通过游戏让她体会到,拿别人东西是错误的,使别人不舒服的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这种拿别人东西的游戏只要玩一次就够了,如果明知不好还反复去玩,别人就会不喜欢她。针对其父亲给她贴上“小偷”的标签,我对她说:“你拿同学东西的行为非常不好,但老师相信你不是小偷!老师相信你会改正,相信你能遵守自己的诺言!”

过了一天,晓晓到我办公室报告:有个同学认为我笔盒里的一支笔和一块橡皮是她的。我看着她的眼睛说:“老师相信你没有再拿错同学的东西。你看怎么向同学证明好呢?”她说出了买笔的时间和地点。借此机会,我又和晓晓谈到信任,让她知道信任需要时间的考验。

渐渐地,我欣喜地看到了她的变化。一天放学时,晓晓在大厅捡到一只笔袋,跑到办公室交给我。据班主任反映,此后,班级再没有出现丢失文具的现象。

二、理解,让承诺从内心发出

晓晓是个比较调皮的孩子,进入一年级第二学期后,似乎更“疯”了:乱画同学的桌子、本子,有一次,乱舞的铅笔还划到了同学的脸……为此,同学和她的关系不太好,任课老师也不太喜欢她。当铅笔划到同学脸的事情发生后,她找到我,说自己犯了一个错误,但并不是故意的。在与她的交谈中,我发现她是带着一种敏感、戒备的心理与同学相处的。认为同学存心疏远她,不跟她玩,还故意碰撞她,连道歉都没有,所以她也这样对待同学。根据观察,晓晓虽然是外来工子女,但并不自卑,只是以自我为中心,爱使性子,容易记仇、报复。于是,根据先前所掌握的情况,我假设她的问题来自于家庭,而且主要与跟妹妹的关系有关。根据这个假设,我让她讲讲在家是怎样对待妹妹的,并评价自己与妹妹的关系。通过交谈了解到,妹妹的出生,影响了晓晓的生活,所以晓晓对妹妹既喜欢又厌烦,常有冲突,这种心理被投射到与其它同学的关系中,导致她时常用乱画来发泄内心的情绪。不过她仍然将与妹妹的关系评为100分(百分制),由此看出,她在内心是爱妹妹的。于是,我顺势引导她:同学们天天在一起,就像你和妹妹在一起一样,也有闹意见、不高兴的时候,姐妹之间应该学会包容、谅解。

也许我把同学比作她的妹妹,破解了她的不能言说的情绪,使问题变得清晰,容易把握,所以她很快明白了一个道理:同学就像我的妹妹。并主动表示要改变自己不好的行为。

与此同时,班主任及时在班级中加以引导,希望同学之间有矛盾、有冲突时先检查自己的问题,同学间要学会谦让、宽容。

一段时间过去了,晓晓遵守了自己的诺言,不再跟同学使性子、耍脾气,真的像对待妹妹一样对待同学,她给自己和同学的关系也打了100分。

三、承诺,给了她飞翔的翅膀

晓晓一直存在不能按时按量完成作业的问题,被发现了就补做,但往往又心存侥幸,少做或不做,反复教育效果不明显。直到有一天晚上,她爸爸将她的书本全部撕烂,她哭得不知所措。

我和班主任分析了情况:其父母文化水平不高,脾气暴躁,生活没有规律,从晓晓在学校边做作业边玩的情况,可以看出其家庭生活缺少条理性。但晓晓本质上并不厌学,接受能力也较强,应该是习惯养成和生活程序方面出了问题。于是,我们决定采用乔治观念法对其进行训练。

按乔治观念法进行自我训练,离不开对学习者良好情绪状态的引发和维持,因为这是认知心理活动过程中的关键——情绪变量,伴随着自动完成作业程序的必须是一个积极的情绪状态。

经过前面的接触,我已与晓晓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她对我,没有畏惧;我对她,没有教育者的居高临下,没有策略性的伪善,有的是自然流露的信任,这种信任,对方是能感觉到的。

自动化程序的训练是这样进行的:每天放学时,晓晓来向我默述当天布置的作业,内容要详细,再说出做各项作业的顺序。次日检查作业完成情况,指出存在问题或予以表扬。

前两次默述,我们采取了强化手段,先对我默述,再去对班主任复述一遍。晓晓表现得很配合,作业也完成得好,我和班主任都表扬了她。之后,晓晓也一直遵守自己的承诺,每天放学后准时到我办公室默述,并汇报前一天的作业完成情况。渐渐地,这个程序变成了自动化,一个包含在愉悦中的自动化。

这样,晓晓一直坚持到学期结束,每天见我的时候她总是笑吟吟的,各科作业再没有少做现象,期末考试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个有着严重不良学习习惯的孩子,因为自己的郑重承诺,转变为一个学优生。

任何一个孩子的成长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任何一个案例的辅导都可能有曲折,但不变的是对孩子的信任。用心去信任,用心去承诺,定会收获承诺的硕果。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小学)

责任编辑王红曼

猜你喜欢

晓晓文具辅导
登鹳雀楼
十二星座家长怎样辅导作业
“自然态”科技创新辅导之无心插柳
开在你心底的花
红豆发夹
来自以色列的创意文具
达· 芬奇画蛋
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课程开展研究
小霸王也有柔软的心
捡文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