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八届高中生作文大赛”管窥2009江苏高考作文走向
2009-08-31徐长征
徐长征
2008年12月13、14日,由江苏教育报刊社主办、《江苏教育报》编辑部承办的“江苏教院附中杯”江苏省第八届高中生作文大赛现场决赛在江苏教育学院附属中学举行。来自全省各地的237名写作高手汇聚省城南京,现场构思挥毫。大赛结束后,《江苏教育报·高中生周刊》制作了《作文大赛专辑》,王栋生老师对此次大赛作了综述。笔者认为,透过这次大赛,可以管窥出09年高考作文在命题和批阅方面的大致走向。
一、命题倾向议论文,注重考查理性思维能力
现场决赛以“‘没有问题的问题”为题,仅限议论文。这个赛题让参赛的选手和指导老师感到“意外”。王栋生老师指出:“这样的命题正是建立在近年来高中生议论文写作水平大幅度下降、高中生热衷于编故事的现实之上的”。回顾一下近几年的作文大赛赛题,我们也许可以体会到这一届命题者的良苦用心。05年的“陌生人”,06年的“车站”,07年的“漂泊者”,都是侧重“感性”的。比较这次大赛的题目和08年高考作文题。我们也许会发现考生们感到意外的原因:两道题都容易下笔,但都有一定的理性思维深度,不好用材料。
王老师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在不久前江苏省教育学会举行的作文大赛中,共有三道题供选择,其中一道是议论文题目。148名选手,选写议论文的只有2人,写得还不怎么样。按笔者理解,选手不写议论文大致有这样几点原因:其一,老师平时训练得少,学生不会写;其二,认为议论文枯燥,平时读得少;其三,认为写议论文直白简单,能“一眼望到底”,不能创造“朦胧美”,不像写散文、小说可以“光彩夺目”。实际上,好的议论文能体现出作者独到的眼光和缜密的思维。本次大赛。获得特等奖第一名的陈思怿同学,就是抓住了我们现在教育中“没有问题的问题”,进行深刻分析,写出了我们教育中“没有问题”的问题,显示了小作者可贵的问题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高考作文题的命制有它的延续性,但它的延续性要放到一个时间段来看。笔者觉得,较前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相比,08年的作文显示出鲜明的创新精神和反思意识,是一个转折点,因此,09的作文会呈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也许09年的江苏高考作文命题还不会突然过渡到要求写议论文,但命题者可能会在命题的倾向上有所体现,给写作议论文以更大的空间。
在议论文的写作中,说理能力的训练是重中之重。省教育学院附属中学的冯为民老师指出:“说理能力最能反映思维品质与语言表达的流畅性、知识的丰富性和文化积淀程度”。在平时作文训练中,说理能力一直是议论文写作的“短板”,学生不会说理,以事例代分析、重举例轻分析的现象非常严重,这也是造成多数学生议论文肤浅的重要原因。
二、注重文体规范,写好“体正而规范”的文章
近年来,倡导“注重文体”的呼声一直不断,但学生轻视文体特征造成的文体不明、思路混乱的现象却愈演愈烈。王栋生老师在综述中说,有相当数量的选手不会写议论文,学生不了解文体,写出的文章“四不像”。大赛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是个老问题,这和老师平时忽视从文体特征入手解读课文有很大关系。在高一便做高考题,就开始写话题作文,成为普遍现象。还有的老师在作文课前想到什么题目就写什么题目,没有计划,缺少系统性。到底规范的记叙文、议论文应该怎么写?老师轻于讲,学生“屑”于听。再加上网络文化、快餐文化的兴起,学生阅读心态日趋浮躁,文体规范意识愈来愈淡薄。冯为民老师强调:学生一定要写出“体正而规范”的文章。考生不论选择什么文体,首先要做到写什么像什么。蔡明老师指出:我们现在有部分学生不会写议论文,主要体现在不会分析概念、不会提出分论点、不会论证等方面。在200多参赛选手中,只有两三个能提出明确分论点,这样的现状令人担忧。其实,不仅议论文是这样,部分学生写的记叙文也不符合规范。对于作家来说,文体特征也许真的不那么重要,但对于初学写作者来说,写规范的文章是必须经历的阶段。
三、慎重“文体创新”,回归质朴文风
1998年,面向新世纪、培养新人才的“新概念作文大赛”由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等七所全国重点大学联合《萌芽》杂志共同主办。“新概念”旨在提倡:“新思维”—创造性、发散型思维。打破旧观念、旧规范的束缚,打破僵化保守,提倡无拘无束;“新表达”——不受题材、体裁限制,使用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反对套话,反对千人一面、众口一词;“真体验”——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在新概念精神的引领下,文体创新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书信体、题记尾记、分镜头、证明题、实验报告等等,蔚为大观,精彩纷呈。十年过去了,“至今已觉不新鲜”,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他们没有发扬“新概念”作家们勇于创新、见解深刻的一面,仅把绚丽多彩的“形式”奉为圭臬。王栋生、蔡明两位老师真诚提醒考生不要写题记、后记,一些地区高考阅卷和作文评选中,题记、后记已不纳入评阅范围,不记字数。
2007年高考阅卷期间,何永康老师在现场就打捞出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被多家报刊转载,何老师写了点评和按语,称这篇文章“为质朴文风开了一扇窗”。在批阅中,因为老师阅读一篇文章的时间受到限制,阅卷老师很容易受到“外表”的“迷惑”,语言好往往能得高分。但笔者预测,2009高考作文批阅,语言炫丽而思想苍白的文章可能会引起阅卷老师的“特别注意”。王栋生老师说:“议论文的语言是用来体现人的水平,是用来讲明道理的,是用来表达一定的追求和境界的。语言过于花哨会让人觉得文章‘不干净。因此,简约朴实应该是议论文写作的追求。”
四、关注社会热点,更须冷静思考
在这次作文大赛中,有一类文章引起了大赛评委们的注意,专家们把这一类文章称之为“三鹿作文”。王栋生老师说:“有的同学热衷于不加选择地旁征博引,这和奶粉掺三聚氰胺是一回事”。学生准备好的材料用不上,又不会分析,所以也只能“铤而走险”了。蔡明老师也指出:“在教学中,有的老师急于求成,生怕学生写作文缺少材料,就将一些所谓最时髦、最新鲜的‘时代活水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要求学生记忆和背诵,所以本次大赛中就出现了很多的‘三聚氰胺,要知道,一个学生写这个热点,我们会认为他关注社会和生活;两个人写,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蔡明老师谈的这个情况,应该引起考生的注意。“热点”大家都熟悉,也最容易想到,于是就一窝蜂的“挤上去”了,结果造成阅卷老师审美疲劳。解决“撞车”的办法有两点:其一。“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学会对热点冷思考,能从热点中透视出新的观点,靠见解深刻取胜;大家都知道的,不详细叙述,而是找到合适的切人角度。其二,“广博积累。人有我多”。这里的“多”不是简单的罗列材料。而是穿插使用,有时是信手拈来,有时是顺势一击,展示作者广阔的视野、深厚的阅历和积淀。
从“好奇心”到“‘没有问题的问题”,“学会思考”永远是重要的要求!正像王栋生老师说的那样——“你的思考很重要”。2009年的高考即将来临,我们不主张猜题、押题,但我们如果能注意到08年高考作文题和本次大赛赛题透露出来的这些信息,学会关注和思考生活,提升认识,相信大家在面对2009年高考作文题的时候就不会再感到“意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