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几点思考

2009-08-31黄卫国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09年8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实效性院校

黄卫国

“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目的和最终目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没有实效性,一切思想政治教育都会没有任何意义。”[1]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有效性不强。”[2]作为在高校扩招背景下高速发展起来的高职院校,由于各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其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实效性的问题较普通高校更为突出。为此,分析和研究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探求工作方法和策略,是当前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任务。

一、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本内涵

所谓“实效性”,就是指事物经过某种活动过程后,产生的客观结果与预期的目标相比较,它所达到的真实有效的程度或状态。[3]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是指高校按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要求,结合大学生思想、心理和行为的实际特点,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活动的结果(即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格和心理素质)所达到的真实有效的程度。”[4]另外还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主要是指方法的可操作性,在实践中的可行性,产生良好结果的可靠性。”[5]具体说来,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效果。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要求教育客体能把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准则。

(2)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效益。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把内化了的思想道德准则外化为自己的行为,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3)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问题。主要是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何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的投入获得最佳的效果和最大的效益。

二、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本因素

1.社会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冲击

受社会上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和冲击,高职生价值观“泛功利化”的现象较为普遍。另外,由于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一些色情、暴力、迷信的信息内容给判断和鉴别能力较弱的高职生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2.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缺乏科学正确的认识

“目标定位的职业性、内容选择的应用性、教育过程的实践性以及教育模式的开放性”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基本特征。[6]然而,作为近几年才从各类中专学校升格而成的大多数高职院校,由于欠缺组织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导致他们在组织开展工作时更多地照搬一些综合性普通高校的做法,从而难以取得实效。为此,深入研究和把握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和规律,是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前提条件。

3.教育方法陈旧落后、呆板单一

大多数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普遍存在着方法手段陈旧落后、机械呆板的状况,传统的“理论说教”仍然是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由于这些机械、教条、僵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无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脱离现实生活,禁锢学生的思想,扼杀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极大地影响和制约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高。

4.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组织机制不完善

目前,大多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有两条主渠道:一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二是学生工作。大多数院校由一名副校长分管教学,由一名党委副书记分管学生工作,由于各自工作的出发点和侧重点不同,存在着各自为政、互相扯皮的现象,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指导。此外,很多院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及专业课教师还没有树立“全员育人”的思想观念,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两课”教师和专职政工人员以及学生工作部门的事。从而导致了“只管事,忽视人”“只教书,不育人”现象的出现,并大大削弱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5.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存在许多问题

(1)数量不足。高职院校是高校扩招的主体,学生人数增长迅猛,但由于编制等原因,多数高职院校的专职辅导员数量并没有按国家有关文件规定的1:200的比例要求合理配备。据2005年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关于全国高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在200名学生以内超过标准配置的占66%,其中较大规模超过标准配置的占约31%,严重超过标准配置的达10%以上。[7]

(2)素质不高。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教育者的角色要求尚存在较大差距,一些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政治信念薄弱,理论素养差;有的主体意识不强,职业角色认同感不强,缺乏责任心和情感投入;有的知识结构单一,教学能力欠佳,科研能力不足,甚至被社会现实和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所困扰。

(3)队伍不稳。由于缺乏积极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当前多数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普遍存在高流动性、低稳定性的状况。据调查显示:只有7.19%的人认为辅导员岗位是“大有作为的职业”。[8]在专职辅导员中,任职10年以上的只占到10%左右。[9]教育队伍流动性大、稳定性差的状况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主要策略

1.确保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战略地位

由于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解存在偏差,许多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都存“重技轻德”的倾向。有鉴于此,在教育部2006年11月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各高职院校者要大力增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把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增强高职生就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2.充分体现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定位的职业性

“职业性是职业教育系列的根本特征”,“也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核心因素”。[10] “职业性是高职培养目标定位的内涵。”[11]为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要紧紧抓住职业性这一鲜明特点,要坚持把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塑造学生企业精神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任务,要把社会的共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与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纪律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1)开设相关课程。开设《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帮助学生掌握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规范,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强化学生的敬业、乐业、勤业、创业精神。

(2)加强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让学生在具体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体会和感受有关的职业道德知识和职业道德规范,不断增强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和认同,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养成“立业为国,执业为公、恪尽职守,服务为人”良好职业道德。

(3)引入企业文化。以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愿景、企业信条、企业伦理与企业道德等企业精神文化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充分发挥企业精神对学生职业行为的导向、凝聚、激励以及约束功能,切实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

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实践性

“校企结合”“工学交替”“教学做合一”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因此,各高职院校在加强“两课”教学,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的同时,还要依托相关的行业企业,加强校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的建设,使学生在具体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不断加深对相关职业道德知识和职业道德规范认识、理解和体验,同时逐渐学会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生活道德、职业道德难题。通过“校企结合”“工学交替”“教学做合一”,把职业伦理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在实习、实训、实验、毕业设计等各个实践环节,使学生在教育中实践,在实践中自我教育,从而不断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

4.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主体性

各高职院校要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以单纯的“说教式”“强制式”和“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积极开展运用“启发式”“参与式”“体验式”“渗透式”“咨询式”等主体性德育方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实践与尝试。例如,可以通过运用启发式谈话以及道德两难讨论,澄清和加深学生对某些道德原理和道德规范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通过组织案例研讨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思想理论和道德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及社会实践等教育方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同时还应结合不同学生在学习、交往、情感、就业等方面存在的思想问题,开展“一对一、面对面”的咨询式辅导与教育活动,从而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提供个性化的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

5.强化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的系统性

各高职院校要从实际出发,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与培训的总体规划,努力构建和完善日常培训和专题研究相结合、中长期学习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国内培训与国外研修相结合的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的立体式多元化培训体系。通过各种培训方式重点组织专兼职思政工作人员深入学习党的重要思想,学习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和心理学以及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建军.坚持以人为本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48.

[2]李海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弱化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3):73.

[3][4]杨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论[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3 (1):78 .

[5]张耀灿,郑永廷,刘书林,吴潜涛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55 .

[6]吴太胜.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困境与改进策略[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44.

[7]赵庆典,李海鹏.高校辅导员班主任的心愿[N].中国教育报,2005-08-14:3.

[8]林佩云,蔡茂华,陈雄锋.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7(2):48.

[9]梁金霞,徐丽丽.完善制度健全机制推动辅导员队伍健康发展——全国103所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6):88.

[10]陈亚玲.对高职教育三个基本理论问题的再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6(35):15.

[11]李国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研究[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90.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实效性院校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在弘扬职业道德中争创“青年文明号”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