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文本,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

2009-08-31魏葵青

江西教育C 2009年8期
关键词:文本教材语文

魏葵青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根植于现实,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通过学习,我发现这一理念在人教版实验教材中得到了很好体现,编者巧妙地围绕专题组织每个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处处给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机会。那么如何根据这套教材,充分运用各种语文资源,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呢?

一、依托文本 ,活用教材

语文教材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课程资源,其内容来源于生活,为语文教学内容向生活、向社会开放拓展奠定了基础。在教学中,我努力使文本内涵的学习在与语文资源的整合中,如春风春雨般滋润学生幼小的心灵。再现真实情境,激活已有经验,走进文本,“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教学时,借助情境的创设,再现文本语言所描绘的画面,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能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获取信息,有身临其境之感,较好地理解课文,体验情感,激发学习兴趣。如,在学习《荷花》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荷花开放时的美丽画面,学生置身于形象生动的动感画面中,通过读读、看看、说说、想想,深深体验到了荷花的形状美、姿势美,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朵荷花在翩翩起舞,加深了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来思维的。”我们常常以 “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引导学生走进创设的文本情景,和文本中的人物平等对话,在角色转换中加深体验、感受。如,上《长城》一课时,学生从网上下载了长城的图片,当起了小导游,向大家介绍长城的雄伟壮观。以课文作为源头,挖掘新的活水,注入新的空气,进而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二、依托文本,补充教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的,教师要有全新的视野,创造性使用课文这个例子,帮助学生最大限度拓宽语文学习内容、争取语文学习空间、激发语文学习兴趣,打通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渠道。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与感受走入语文课堂,又带着语文课堂的收获与感悟走向社会生活。我经常引导学生进入相关网站查阅资料,并鼓励他们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信息工具来查找有关资料,围绕主题广泛阅读。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搜集尽可能多的关于主题的信息资料,形成对主题理解较宽广的视野,构筑足够幅面的知识背景,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兴趣和知识背景判断信息的有效程度,并对有效信息进行深入阅读,积极内化。以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这一单元的主题是“金色的秋天”。在学习《识字一》以前,学生在报纸上、课外书上收集了很多关于秋天的词语;学习《秋天的图画》和《黄山奇石》前,学生通过上网找到了一些有关“秋天”“ 黄山奇石”的图片,再用彩色打印机把这些美丽的图片打印出来;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时,学生通过上网查到很多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学习《古诗两首》前,有的学生查阅了《唐诗三百首》,有的学生上网收集了有关苏轼和杜牧两

位诗人的背景和知识介绍。依托文本,补充教材,在这一活动过程中,让学生置身于一个更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自主选择语文学习的资源。

三、依托文本,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依托文本,引导学生把课内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语文实践活动中,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知识结构,结合所学内容,设计、组织一些与教学有关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如写字比赛、古诗文朗诵、作文展台、办手抄报、编课本剧等,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是极为有益的。比如,我在班里开展的“古诗文朗诵”比赛活动,激起了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有条件的购买喜爱的古诗读物,没条件的从高年级教材和借来的课外读物中摘抄,每天晨读时他们都会自觉地诵读。又如,学《丑小鸭》一课时,老师与学生一起把这个童话故事编成课本剧,学生竞相扮演剧中的角色,兴趣很高。在欢乐的气氛中,不仅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而且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和实践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再如,在学习了《可贵的沉默》后,让学生给父母制作贺卡,为父母过生日,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从中懂得怎样回报父母给予的爱。

在探究如何依托文本拓展语文学习空间的过程中,学生的视野不限于教室、不限于校园,而与家庭、社会相通了,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明显提高了,知识面更广了,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作者单位:江西省德兴市铜矿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徐纯军

猜你喜欢

文本教材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