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楼曾为中共秘密融资
2009-08-31谢建骁谢俊美
谢建骁 谢俊美
银楼业是我国传统的手工业之一,以制售金银饰品、器皿、珠宝嵌件为主。人们日常所戴用的戒指、钗、簪、耳环、锁片、项练、手镯、手练等等饰件大都是这个行业的产品。据史料记载,上海第一家银楼是设在南市大东门花园弄的庆云牲记,创办于清代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距今已有220多年。其后开设的银楼较为著名的有裘天宝、景福、乐祥云、杨庆和、方九霞、费文元、老宝兴、老景云、老凤祥、新凤祥等。上海银楼的股东、老板大多来自宁波、苏州和上海本土。如裘天宝银楼,即由宁波人裘丕远堂开设。裘氏在镇江、南京还开设宝庆、宝兴银楼,与上海商人郭楚琴合股开设景福元记银楼、庆云银楼。
银楼无论是规模,还是资本,都无法同银行相比,但因所用金银材料来自政府配给,而饰品销售又面向全社会,因此作为一种特殊行业,它同社会有着广泛的接触和联系。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上海开埠。到上世纪二、三十代,上海已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东亚地区乃至世界的商贸中心之一。上海银楼一时也多达400多家。这些银楼大多设于法租界、英租界以及与租界相邻近的华界地区。
老宝盛恒记银楼与中共早期的秘密交往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法租界成立。革命活动需要经费,革命活动资金的周转使用也离不开金融机构。所以,中共成立后不久,就在法租界银楼工人中开展活动,并很快建立了自己的金融活动据点:位于法租界白尔路(今张自忠路)上的老宝盛恒记银楼。该银楼的股东兼经理为张静乐、张静茂。工人中有中共早期党员、金银饰品制作工张静泉等。
张静泉、张静乐、张静茂均为宁波市镇海县(今宁波市北仓区)霞浦镇人,彼此为堂房兄弟。据上海银楼档案史料记载,张静乐和张静茂在民初从宁波老家来沪谋生。经历年经营积资于民国初年在法租界白尔路(今张自忠路)开设了老宝盛恒记银楼。张静泉,原名张守和,静泉为其学名。幼时在堂兄张范和开设的霞浦学堂就读。张范和崇敬孙中山,信仰三民主义,追求进步,企盼民族振兴、强大,对张静泉的思想影响很大,张静泉后来走上革命道路与他的引导是分不开的。
张静泉中学毕业后,由宁波来沪谋生。由张静乐、张静茂担保,进入老宝盛恒记银楼任金银饰品制作工。当时在银楼工人中,像张静泉那样具有中学水平的人很少。老宝盛恒记银楼距中共“一大”成立的兴业路只有咫尺,距博文女校也只相隔一条马路。张静泉来到上海后,通过阅读有关书刊,很快就与中共发生了接触。1921年,时年22岁的张静泉经中共早期党员俞秀松的介绍,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半年后转为中共党员。
1922年9月,为了推动工人运动,中共上海地方党组织在迎勋路职工教育馆召开“上海金银业工人俱乐部”成立大会。大会由张静泉任主席。俱乐部的宗旨是“联络同业工友”,“保存工人生命”等。出席这次会议的有中国劳动组合书记上海分部负责人阮大时,以及邵力子、高尚德(即高君宇)、俞秀松等人。会后张静泉当选为俱乐部执行委员兼俱乐部主任。
银楼业工人俱乐部成立后,张静泉积极组织工人开展斗争活动。俱乐部成立的第二个月,就组织发动全市金号银楼业工人数千人进行罢工,向租界当局和上海地方政府提出增加工资、改善待遇、承认金银业工人俱乐部等要求。罢工坚持了近一个月,最终取得了部分胜利,但租界当局和上海地方政府拒绝承认金银业工人俱乐部,并强令开除张静泉等3人。
张静泉虽不能回到金银业工人俱乐部,也不能继续在老宝盛恒记银楼作工,但因张静乐、张静茂的关系,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仍可以利用老宝盛厘记银楼,作为党的金融活动据点。上海银楼业同业公会档案资料对老宝盛恒记银楼的经营活动和盈利情况有如下记载:说张静茂在日本经商,张静乐在上海主持银楼业务,兄弟俩与往来日本上海间的上海海员勾结,由老宝盛叵记银楼在上海将收进现货金银熔铸成条块,托海轮携至日本,再由张静茂在日本暗中转手销售,从中获利云云。这则记载实际上是隐饰之词。考虑到老宝盛恒记银楼与中共的特殊关系,考虑到张静泉曾在该银楼当过工人,与张静茂、张静乐是堂房兄弟,实际上老宝盛恒记银楼是在秘密为党融资。该银楼进出金银现货交易是为中共服务。所谓“勾结海员”,“携至日本”都是“托词”,是为了转移外间视线。所谓“勾结海员”,实际上就是与中共地下党接头、联络,所谓“海员”就是中共地下交通员、联络员或某一负责人。所谓携至“日本”可能就是送至某一红色革命根据地。张静茂也并非在日本工作,实际很可能是秘密前往革命根据地。1949年上解放后,张静茂、张静乐协助张静泉之父将张静泉当年离沪前交其保存的中共早期会议文件及革命刊物交给中共华东军政委员会一事,也印证了张氏兄弟开设的老宝盛恒记银楼曾为党工作这一事实。
芜湖银楼曾为中共秘密融资
中国革命互济会的前身是“全国济难会”。鉴于“五卅”惨案之后列强和军阀政府疯狂迫害革命者和民主进步人士,1925年底,在中共领导下,由郭沫若会同恽代英、张闻天、沈雁冰、沈泽民等人在上海联合发表宣言,宣布成立“全国济难会”,以营救被反动当局逮捕的革命者,并筹款接济他们的家属。1929年,在沈钧儒的支持下,改称“中国革命互济会”,鲁迅先生后来也是互济会的成员。
张静泉被上海租界当局强令开除出上海银楼业界后,经党组织的安排,改名张人亚,在商务印书馆工人合作社工作,1924年后先后三次奉命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直到1927年初才回国。同年3月,为了迎接北伐军进军上海,张静泉参加组织领导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张静泉转入地下斗争,不久再次奉命前往苏联。
1930年,张静泉从苏联回国,担任中国革命互济会全国总会主任,并经党指派,由上海秘密前往安徽,在芜湖开设银楼金铺,秘密负责处理革命根据地没收来的财物以及党员捐献和友好人士捐赠的物资,将其兑换成金银或钞票,转交上海的中共中央,作为党的活动经费。据后来叛变的向忠发交代,由张静泉经手,向忠发签收,由闽西革命根据地运往上海中共中央的黄金计有两次:一次为1930年6月。计运送黄金700两;一次为1930年底,计运送黄金2007两。此外,尚有大量黄金银两从其他根据地运往上海,这些也都是由张静泉负责一手经理的。1931年中共中央机关从上海秘密迁往苏区后,10月,张静泉也从芜湖秘密前往江西中央苏区,担任瑞金苏维埃中央政府工农监察委员,正式结束以开设银楼金鋪为掩护,秘密为党融资,筹集革命经费的活动。
张静泉是目前我们已知的中共与上海银楼金铺有着重大关系的人物。它证明了中共为了开展革命,处理没收和在战场上缴获的敌资,解决党所需要的部分斗争活动经费,曾利用了传统的银楼金铺这一金融形式进行革命活动。由于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很多,我们可以推想中共开设和利用银楼金铺肯定还很多。这在中共以及上海银楼金铺史上
无疑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中共对上海银楼业的秘密调查
为了迎接上海解放和维护上海解放后金融市场秩序的稳定,在1949年初,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就组织专人以江南研究会的名义,对上海的钱庄业、金号业、银楼业开展秘密调查,并写出了专题报告《上海黄金市场与钱兑、金号、银楼》,并于同年3月以《上海调查资料》(金融篇之七)在党内发行。
报告关于银楼业,主要介绍了上海银楼的历史、组织沿革、清末、民国等各个不同时期业务经营特点和营业状况等。关于银楼业内的组织活动,报告说,同业的组织时间很久,一共有三组:即大同行(同义组),现有会员18家;新同行(凝仁组),现有会员16家;第三同行(仁义组),现有会员170余家。三组因相互间的猜忌和轻视,二、三组的饰品拿到第一组(大同行)的银楼去兑换或脱手,成色需要打折扣。统一的公会组织是银楼整理委员会。三组资方如此,劳方亦是如此。而各店职员为了“身份问题”,不愿加入职工工会,而另行成立了上海市社会局不予承认的联谊会。以工会为例,又分同义、凝仁、仁义(一般工人)、套色、砑亮、大件、洋镶、拔丝(技术工人)、工役九组,全上海银楼业共有工会会员1000多人,未加入工会的工人有2000多人,联谊会会员约七八百人。
关于银楼饰品的制作,报告说银楼业的生意是“金银饰、珠翠钻石”。店铺之外,普通工分为实录(粗工)、螺丝(细工)、砑亮、套色、大件(银器)、洋镶(嵌珠宝)、拔丝各部,人数以实录为多。各店资本颇难估计,一般言之,大同行如裘天宝银楼,估计有黄金2600两,大同行每家至少有1000两。新同行每家有金数百两至1000两不等。第三同行店虽小,但存金数也许与老的店家不相上下。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银楼业有过一度黄金时期,一般每天金饰品销售量在百两左右。1945年日本投降数月前,裘天宝银楼一天最多卖出黄金饰品3000两,老凤祥银楼最多一天也曾卖出过黄金1000两。
报告认为银楼职工薪水大部分依靠厘金,生活尚好。但自1947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颁布“经济紧急措施方案”、禁止黄金、外币自由买卖后,银楼业务遭到很大打击。上海银楼业公会联合全国各地银楼业界,虽多次赴南京向国民政府请愿,但成效甚微,银楼业被迫停业。1949年1月币制改革失败后,银楼业虽然复业,但到5月上海即告解放。随着上海解放,金融业实行全面军管,上海银楼业最终以整体性的全盘歇业而宣告结束。
《上海黄金市场与钱兑业、金号、银楼》报告,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对上海地区金融市场实行军管提供了基本资料,为新的中国人民银行接收乃至后来改造上海原有金融机构、了解上海金号、银楼实际情况提供了依据。
上海银楼的歇业与国营上海金银饰品商店的设立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为了稳定政局,巩固新政权,打击金融投机倒把扰乱社会秩序,6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司令部由陈毅、饶漱石、粟裕、谭震林等署名,发布《金银管理办法13条》,其中第8条规定:金银饰品业除出售制成品外,不得私相买卖金银,不得收兑金银饰品,并应将所有材料成品及每日成交情况呈报当地中国人民银行。布告引起了上海银楼业界的强烈反响,7月6日,上海市银楼业同业公会先后两次呈文中共上海市财政经济接管委员会,要求将此条令加以修正,遭到拒绝。军管会并对抗令不遵的庆福星、景华等少数银楼老板加以拘捕,对金融投机活动进行坚决打击。为此,上海市银楼业同业公会遂于1950年4月22日正式通知全市所有银楼停业。至此在上海存在100多年的银楼业正式宣告终结。各银楼见大势已去,遂纷纷歇业和改业。
上海银楼歇业和改业后,为了尊重广大市民的习俗,满足广大市民对金银饰品的需求,1952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在南京东路432号设立国营上海金银饰品店,专门制售金银饰品、礼品、器皿,办理旧金银饰品置换新的金银饰品、承接制造证章、奖章、来料加工订货等业务。原则上只卖出,不收进,以工人、农民为主要服务对象。该店以制售实用小件居多,曾发售毛泽东金质、银质像章以及制售、订制结婚戒指等。银楼业自此进入国家专营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