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汽车维修人为故障的产生及预防

2009-08-31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14期
关键词:汽车维修

钟 海

摘要:汽车维修人员在诊断维修汽车过程中,常出现较多的人为故障,为避免减少人为故障的产生,文章阐析了人为故障的特点、产生的原因、影响及预防方法,为维修工作人员作为借鉴。

关键词:汽车维修;人为故障;维修人员

中图分类号:U4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1-0160-02

人为故障指在维修过程中产生的新故障,并不是汽车在工作过程中因自然损耗等原因而出现的故障。人为故障可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时间损失和信誉损失等,因此,作为维修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其产生。

一、人为故障的特点

汽车故障,可分为正常使用而出现的运行故障和维修中造成的人为故障。人为故障数量相对较少;但在诊断上要比运行故障困难一些,有实践经验的人都有这样的感慨:“修出来的故障最难修”。为了更好地对人为故障进行诊断,就必须了解其的特点。

1.意外性。人为故障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新故障,所以在故障出现前,维修人员事先预料不到。正因为这种故障在意料之外,所以故障出现后,在对其进行诊断分析时,向自己改犯错误的方向想的可能性就比较少,这是导致这类故障诊断困难的主要因素之一。

2.隐蔽性。故障的隐蔽性主要指故障现象不能明显地表示产生故障的原因和部位。这类故障常在表面故障现象及机构本身的掩饰下存在,要找到真正的原因要费很大的工夫。

3.奇特性。人为故障现象奇特,常是一些我们从未见过或极少见过的故障。

二、人为故障产生的原因

1.主观因素

“当时没注意到”、“当时没想到”等词语,几乎成了出现人为故障后的“理由”。所谓人为的主观因素大多数指马虎大意。主要表现如下:(1)精力不集中。(2)不好的性格习惯。有些人在日常生活中有马马虎虎的习惯,如在维修工作中仍然保留着这种习惯,那么永远都存在着故障隐患。(3)自满心理。遇到一些熟悉的车型时,维修人员便不仔细研究分析,根据表面现象草率“判决”,从而产生人为故障。(4)责任心不强。如果采取应付的态度进行维修,不出现人为故障才怪呢!

2.专业知识不全

这是产生人为故障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如下:

(1)缺乏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维修人员中,有很多属于靠师傅手把手教的学徒,他们只能照葫芦画瓢,缺乏深入分析和理解能力,这类维修人员很容易犯一些低级错误。去年有位朋友打电话来,说一台亚洲龙发动机大修,大修后发动机发抖,说检查来检查去都找不出原因。后了解到,因吊发出发动机时,有一个爆震传感器的扦头难拆,最后用剪刀剪断,后联结上去。听到后,立刻意识到问题所在,原因是爆震传感器线有一个屏蔽线,防止受到外界电信号干扰的,现在把屏蔽线和信号线一起连接在一起反馈入电脑信号的并不是发动机实际爆震信号,同时也把外界干扰信号一起反馈入电脑,才出现上述故障,处理后,故障排除。分析产生这种错误操作的原因是:维修人员没有电子电路方面的基础知识,不懂得屏蔽线的作用,连接时根据平时拆装方便的原则进行操作,因此就出现人为故障。

(2)结构原理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全面,不够深。如果结构原理方面的知识缺乏,则在修理时就会有很大的盲目性,也就是说出现人为故障的几率就越大。这类故障主要出现在一些新车型、保有量较少的车型或结构比较特殊的车型上。一“老”一“新”两类维修人员都会产生这类故障。“老”维修人员是指虽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但对新知识和新结构的掌握速度慢一些的人员。。“新”维修人员主要是指从事维修工作时间不长的维修人员。在这类人群中。即使以前受过很好的教育,但由于工作时间短,实践经验少,难免会出现以点概面的错误。在目前的新型汽车维修中,因这个原因造成的人为故障特别多。

(3)方法及程序不正确。正确的方法和程序是完成工作的重要保证。不正确的方法主要指:拆卸与装配的方法不当,维修操作时所采用的工具不当,拆装顺序不正确等,对于这类情况,可以通过专业培训和维修时参照详细的维修手册等进行解决。在实际工作中,不只是对汽车进行维修操作,而是要进行许多与此有关的工作,那么如何处理好这些工作之间的关系,使工作有条不紊就是一个程序问题。例如:在自动变速器装配过程中,在装完一组零件后,就应进行一下检查,再进行下一步的装配,从而避免人为故障出现。

(4)实践经验不足。实践经验对维修工作影响较大,尤其是对一些疑难杂症作用就更显突出。维修人员应养成维修后总结的习惯,不断积累经验,提高维修水平。

三、人为故障的影响

1.使直接责任人的心理情绪产生很大的变化,一般表现为心理不安(不知道这次要负多大的责任)、心理难过(在经济上受到损失,自己的形象和信誉都受损)。产生比较紧急和损失较大的故障后,责任人往往会出现恐慌等情况。

2.隐瞒事故。一般,任何单位和部门都对人为故障进行严抓严管,对人为故障的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因此“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责任人在故障出现后的做法。其实,维修人员与管理人员都要对人为故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维修中产生一些新故障是难免的,关键不在发生事故后要在责任人身上去找回多大经济损失,而是要使责任人吸取教训,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3.推卸责任。直接责任人考虑到人为故障的不良后果,往往会推卸责任。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找客观原因,例如将责任推到原车上去;二是将责任推给别人。

四、人为故障的预防

1.对维修人员本身综合素质预防:在日常工作中,要培养自己一种多角度分析问题的“围剿型思维”能力;同时,遇到人为故障自己无法查找时,找别人诊断或协助分析故障,因为每个人的思维习惯、经历及分析问题的出发点可能不一样,这样可以达到多角度分析问题的效果,别因个人名誉而不为。

2.要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预防人为故障最重要的是“对症下药”,根据人为故障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运用标本兼治的方法。“标”就是在维修的过程中,积极预防加强现场操作工艺规范管

理;“本”就是提高维修人员的专业素质,主要是进行有效的专业技能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

五、人为故障的诊断排除

人为故障形式多种多样,原因五花八门,诊断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多角度获取故障信息,进行分析。

2.多从维修角度进行分析诊断。

3.灵活运用故障诊断方法,对检测结果分析时,要注意与运行中的故障区别对待。

六、结语

本文是多年从事汽车维修及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实践和体会,反映了维修人员在维修过程中,相当一部分人为故障是属于我们维修人员的综合素质因素而造成的,应能引起汽车维修行业人士的重视,并采取相应有效的方法,把人为故障降到最低。文中不足之处,请各位同行,为汽车维修行业提出更多更好的建议,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的理性思考讲座.

[3]吴浩.汽车安全检测维修[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4]白崤,张凯良,张西振.丰田轿车结构与维修[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简介:钟海(1976- ),男,广东茂名人,广东省茂名市交通技工学校汽车教研室教师。

猜你喜欢

汽车维修
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中职汽车维修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实施
浅析汽车维修专业一体化专业课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
汽修专业实践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增强职业意识
汽车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工学结合的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