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体育版面的视觉冲击力
2009-08-31王建东俞国伟
王建东 俞国伟
[摘要]报纸是“传播有效信息”与“信息有效传达”的结合。当今海量信息时代,报业市场竞争激烈,如果报纸版面没有瞬间捕获读者眼球的能力,即使内容再丰富精彩,也很可能被读者放弃,从而无法完成“信息有效传达”。
[关键词]报纸版面冲击力
抓住“第一视觉”,实现对消费心理的影响,已为市场营销之利器。事实上。报纸版式设计视觉效果的追求与创新,已不仅仅是单纯美学意义上的完善,甚至被提升至报纸经营的战略高度——通过个性化版式,吸引更多的眼球,实现销售目的。
显而易见。打造更具冲击力的“第一视觉”,是报纸版式创新的第一诉求。
体育新闻活泼轻松、受众面广,加之“戒律”相对较少,历来为各报改版的“试验田”与“突破口”。由此,体育新闻版式也必然承担更多设计创新方面的探索。
激情动感体育版式题中应有之义
一个完善、有强烈表现力的版式设计的标志是什么呢?一句话,就是要正确运用艺术规律,处理好图片,全盘统筹,让读者感到版面从头至尾始终如一,具有内在的逻辑性、运动感和节奏感。
大标题、大图片已成为广泛应用的常规手段。面对麻木的眼球,追求视觉冲击力需要更智慧的头脑。一个优秀的版式设计,应当努力开辟新的刺激样式,突破常规视觉屏障,创造一个新鲜的、有独特感觉的
视觉景观。否则,简单地加大图片、加粗字号,不仅吸引不了受众,还会把版式设计逼向死胡同,因为版面容量总是有限的。
版式设计基本目的是引起读者的注意。读者注意是一种选择性注意,主要由个人兴趣、审美情绪而定。不同类别新闻版面抢眼球的方式应根据自身报道领域的特点而有所不同,因而首先需要研究信息化时代特定受众的视觉需求特征和选择心理。
就体育新聞而言,年轻人占读者群主体。他们活泼好奇、思维活跃,勇于冒险尝试新事物,最不喜欢拘泥死板。体育版式设计风格就应适应受众主体的这种审美情绪——对激情与动感的向往与追求。
现代奥运之父顾拜旦在《体育颂》中曾满腔热情地歌颂道:体育是“勇气”,是“乐趣”,使人“内心充满欢喜”……作为反映体育活动的新闻报道也天然具有“让忧伤人快乐,让快乐人更甜蜜”的属性,激情与动感的风格追求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根据“形式与内容一致”的原则,体育版面作为体育报道外在表现形式,显然不宜沿用普通新闻版那种严肃、端庄的编排模式,否则就会损害报道意图与传播效果。动感活泼、热情奔放的编排风格,更能体现体育本质,满足体育迷们的审美情趣。
另外。激情动感的个性化版式追求,也为综合性日报体育版面进行差异竞争发挥自身优势的一种手段。目前,晚报、都市报类“小报”风头正劲,除了办报思路与新闻采写等原因,与“小报”采用更符合阅读习惯的四开张报型不无关系。其版面布局分配灵活性强,易于多个重点稿分头包装。显得热闹。以笔者所在城市为例:几家“小报”每日体育版面都不少于四个,一个版一个主打头条,基本将当天重要新闻突出表现出来了。这对通常只有一个体育版面的日报来说。要把这四条重头同时做足完全不可能。
版面总量不及“小报”,对开张型日报应当在单版容量优势上下功夫。大报单版容量是小报的一倍,宽幅尺度充裕,在编辑手段的运用上具有更多腾挪空间来打造版面视觉冲击力。稿件优化处理的基础上,个性化合理设计,主打稿的表达效果将更凸显。尤其奥运会等大型赛事的版式表达,其大气、冲击感强的版面张力是其他报纸无法比拟的。
总之。由于体育本身具有满足受众感官享受的社会功能。体育版面设计得动感、形象,是满足读者精神需要的重要手段。同时,对吸引读者并得到亲切认同,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打破矩型利用对比创造视觉兴奋点
要让版面“动”起来,首先要求编辑的想法先“动”起来。当今电脑排版软件发达,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前苏联艺术家康定斯基曾说过:“平面是活的。是有呼吸的。”报纸版面编排。也是一个包含特定“语言”的平面设计,因而可以借用平面设计一些基本手段,如:对称、呼应、均衡、韵律、对比、留白等,让版面“呼吸”。给版面以生命。我们不妨把构成版面的诸如正文、标题、图片、线条等要素看成抽象的形态。它们在版面上的分割安排就是抽象的构成与组合。它们之间串联得活跃、畅快、有力、均衡,版面就能给人美的感受。从视觉效果看,水平和垂直给人以安静而稳定的感觉,倾斜与交错给人以跳跃且移动的感觉。考虑出报时间限制。各报版面编排基本是采用水平和垂直架构的矩型文章区组合方式,版面整体呈现出较稳定的“静态”。若采用矩型与非矩型组合方式,差异间的交错与倾斜,则容易形成视觉上的“动感”。
所谓“动感”,是运用美学对比原则,将有显著差异甚至相互对立的版面内容结合在一起,制造出版面兴奋点,追求版面的动态美。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得特认为,“相互排斥的东西结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调造成最美的和谐。”版面对比可以通过图文的大小、形状、浓淡、色彩、方位等技术手段,构成版面的差异。新颖而不流俗的对比运用,让版面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例如,2008奥运会期间,《长江日报·奥运特刊》关于程菲夺金的专版就属这一类型。体操项目具有柔美、律动的特点,编辑特意选用了欢快流畅的弧线构图,使版面始终处于矩型与非矩型的强烈对比之中。
按照力学原理。一个平面的上、中、下三大部分其场力是不一样的,1/3处的点最为重要。该版有意将最显著的对比集中于此。上部偏左设程菲夺冠后表情激动的勾边主打图,与右部蓝色底纹交错相连,形成半弧形状重色模块。通过主打图片新闻人物的红色服装与蓝色底纹对比搭配。版面整体色调艳丽、生动、活泼,具有感染力。构架出非矩型形态的版面视觉重心。左下侧正文区编排则以矩型模块为主,既方便阅读,又与重势模块形成差异对比,形成动感之势。
在版面的各个区域,虽是被分割了的部分,但它又是整体的一部分,各区域和谐联系,才能组成一个有意义的新整体。如果组装不好,会造成生硬拼接的割裂感,导致整体创意的失败。编辑将顶部主打图片作勾图处理后,并配一组跳跃的比赛图片作背景,更有力地表现出新闻人物艰辛之后喷薄而出的喜悦情感。沿主打勾图人物的手部轮廓,一道浅蓝色弧线顺势而下,巧妙地将两大模块衔接起来,自然而流畅。更巧妙的是,编辑在右下角又设计了与主打图色调相近的红色半封闭弧形,将两大模块同时“收住”,形成首尾呼应和谐之效。
追求“动感”版面应该讲求章法,活而不乱,错落参差,变化统一。在统筹安排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注意各构成要素间和谐的比例关系,从而使整
个版面主题鲜明,层次清晰,要素呼应和谐。
巧设布景“立体”编排打造“现场阅读”
竞技体育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它能够演绎出人生喜怒哀乐各种情感体验。球迷们都有这样的体验:体育赛事看直播不如现场过瘾。看报纸不如看电视过瘾。为何?因为体育比赛现场气氛能够调动情绪产生共鸣。
当今电视、网络等“立面”媒体迅速发展,也正改变着人们接收信息的方式。直观的视觉信号更容易让读者接收,感性阅读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对于报纸这样的平面媒体而言,应当主动适应新形势,在“直观性”上多动脑筋。当我们已经无法将竞技类图片用出更多新意的时候,可以考虑将文字与图片的组合设计。作为表达视觉张力的另一个突破口。
这方面,长江日报体育版面做过不少成功的探索,将传统的文字稿与图片在版面上“组合式”编排,创新为“图文合成式”。让新闻图片的功能从简单的一种新闻形式、一种版面美化手段,上升为争取读者注意力、提高报道现场感和贴近性的一个亮点,成为增强报纸竞争力的一大要素。
演戏拍电影需要布景。借助背景来烘托故事、交待相关信息。“融合式”编排就是借鉴“布景”手法。即把新闻图片拉大铺设为整版“背景墙”,相关文字稿件置于形象的现场图片之中,“图文交融”以更充分地凸显价值信息,增加新闻报道的感染力。“背景墙”图片除了自身所传递的现场视觉信息外,从本身放大后的形式上,也会对体育版面的张力起到很好的作用。
例如,北京奥运会上,飞人刘翔因伤退赛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新闻,《长江日报·奥运特刊》制作的刘翔退赛的专题版面就采用了“布景”的手法。特刊直接将一张现场新闻照片整版放大——鲜红激眼的跑道、空空的栏架,五环、北京奥运图标下刘翔孤独而痛苦的身影……强烈地反差出一种黯然神伤的现场气息,真实而煽情。作者巧妙利用背景图片的白色跑道线划分正文区反阴行文,图文并茂浑然一体,情绪上相互响应,让读者阅读中恍若身临其境。
此例采用比较极端的实图(未經技术处理)布景,主要考虑图片色彩本身具有强烈感染力,而且安插正文区的“跑道”位置、大小都具备行文条件。日常编排中。实图布景局限性较大,可遇不可求。因为多数新闻图片不可能恰到好处地留出行文空间,另外还存在色彩对文字印刷的影响。相比之下,虚图(经过技术处理)布景适用性更强一些。虚图在保留图片主体画面基础上,将其余部分“羽化”加工,制成浅背景,便于行文。
例如,《长江日报·奥运特刊》制作的奥运闭幕联版,编辑特意选择了最具北京奥运符号象征的鸟巢作“布景”。将一张鸟巢俯拍图放大整版,借用鸟巢钢架实图作版面围框。直观逼真地构架出浓烈的奥运气氛。中间部分采用技术手段虚化处理,安排文字稿件。鸟巢腹部的“2008”图型则为中国代表团51个金牌人物图片组合而成。加之福娃、金牌、中国印等诸多奥运元素点缀,整个版面大气恢宏、寓意丰富。版面语言运用兼具装饰与“解释”之效,形式与内容完美统一。
总而言之,报纸版式设计是基于版面设计的形式法则来进行的。提高艺术鉴赏力和设计水平,是创新精神的源泉。只要敢于探索,不断积累,积极实践,独特新颖的报纸版式就会不断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