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绵竹年画的道德审美

2009-08-31胡昌平

文艺争鸣 2009年7期
关键词:二十四孝绵竹年画

胡昌平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民间艺术形式,它张贴于新年之际,以营造吉祥欢乐的节日气氛,表达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年画形成了道德审美的优良传统。四川绵竹年画是我国四大年画之一,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它的道德审美表现得比其他各地年画更为突出,因为它的题材变化相对较小,一些具有强烈道德教育色彩的题材如“二十四孝图”、“三猴烫猪”等始终占有重要的位置。为何绵竹年画更具强烈的道德审美意识呢?这又对绵竹年画的发展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呢?

一、绵竹年画道德审美的大传统

艺术是审美的,也是道德的。审美是非功利的,道德则重在社会教化、规范行为以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而具有强烈的功利色彩,两者看似对立的。但艺术往往在审美中包含着道德因素,又在道德中显现出审美力量,审美的极致也是道德的极致,因此艺术中的审美与道德应该是一致的,这可以称为道德审美。绵竹年画突出表现道德审美的原因首先就在于中国年画有着道德审美的大传统,而这一大传统又是在正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并在民间世俗生活的需求下形成的。

中国古代画论中涉及到了绘画艺术的道德审美。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指出:“图画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谢赫初步认识到了绘画的道德审美,这对后世的画论有着重要的影响。唐代张彦远秉承了谢赫的这一思想观念,他在《历代名画记》开篇即说:“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发于天然,非繇述作。”张彦远认为绘画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作用,它在“成教化,助人伦”上“与六籍同功”,因而绘画应该为政教服务。宋代郭若虚则说:

“盖古人必以圣贤形象,往昔事实,含毫命素,制为图画者,要在指鉴贤愚,发明治乱。”这些画论观念,虽然只是中国历代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在绘画理论中的延伸或渗透,但都触及到了绘画的道德审美属性,也指出了中国绘画艺术的道德审美传统。

然而中国绘画艺术的道德审美属性在古代画论中并不突出,也不系统。李长之在《中国画论体系及其批评》中指出:“艺术与道德的关系,乃是绝对的。中国画在这上面尤其成功。不过前人不惯分析。所以虽作到而未必意识到,即意识到而未必完全说到。”除此之外,绘画的道德审美属性在古代画论中不突出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古代画论几乎只关注文人绘画而不关注民间绘画,文人绘画以山水花鸟梅兰竹菊等为主要题材,其风格大多是写意而不是写实的,其审美体现为山水亲和性,追求天地人之间的和谐,很少体现写实的、功利性的道德教化,这与正统的主流文化有一定的距离,更与民间文化有着较大的距离。年画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它在很大程度上成功地体现了中国绘画的道德审美,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道德审美的优良传统。

年画起源于原始宗教,其最初的功能是驱鬼避邪,后来,年画主要起着装饰作用。受正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和民间趋善避恶生活理想的支配,年画逐渐具有了道德教化的功能,这主要体现在年画的题材上。年画的题材非常广泛,如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民俗生活、戏曲故事、风景名胜、花鸟虫鱼、时事新闻、仕女娃娃等,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宗教、历史、文学等众多领域,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王树村认为,“丰富多彩的年画作品……充分体现了年画艺术在美化和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进行传统的伦理与美德教育,普及历史文化知识等方面所起的潜移默化之功效。”年画的题材选取具有道德教育功能,在清代康熙雍正年间,年画的题材更是以孝义宣传为主,其道德审美是非常突出的。清末以后,年画的题材有了许多变化,但注重道德教化仍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新中国成立后,年画的题材主要反映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歌颂英雄人物,宣传新人新事新风尚,其道德审美倾向也是非常明显的。纵观年画的发展历史,道德审美应是它的一个重要的传统,绵竹年画正是在这样的大传统之下发展的。

二、绵竹年画对道德审美的彰显

绵竹年画有红货与黑货两大类,红货是彩绘年画,黑货是指以烟默或朱砂拓印竹木版拓片。绵竹年画又可以分为门画、斗方、画条等,画条又有中堂、条屏、横披、单条等。从形式来看,绵竹年画与其他各地年画有较大的不同,从题材内容来看,绵竹年画的孝义题材、劝诫讽喻题材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表现出了强烈的道德审美色彩,而且其他一些题材也有道德审美倾向。

孝义属于道德范畴。它是中国道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戏曲、小说、绘画等艺术的题材来源。明代天津杨柳青年画作坊就绘印有《孝行图》(俗称《二十四孝图》),后来,二十四孝故事中的“曹庄杀狗”、“桑园寄子”、“单衣顺母”等成为清代年画的流行题材。山东潍县、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等地年画都有《二十四孝图》,但得以流传下来并且至今仍将其作为主要题材的只有绵竹年画,《二十四孝图》是绵竹年画的代表作之一。绵竹年画博物馆收藏有清代绵竹年画《二十四孝图》的刻板,年画博物馆的画家又花费多年时间重新绘制了《二十四孝图》,绵竹年画北派师李方福也绘制有《二十四孝图》。以孝义宣传为主题的《二十四孝图》之所以是绵竹年画的代表作,其主要原因在于绵竹自古有孝的传统,且流传着许多孝的故事,二十四孝故事之一的“涌泉跃鲤”就发生在毗邻绵竹的孝泉镇。

“涌泉跃鲤”的故事说汉代人姜诗孝敬母亲,其妻庞氏善体夫意,共同孝亲。姜母喜饮江水,距家六、七里,庞氏常往取水孝亲;姜母又喜食鱼脍,夫妻常作,且召邻母共食之。一日,宅旁忽有泉水涌出,味如江水,且每天涌出两尾鲤鱼,让姜诗夫妇就近取其供亲。在孝泉一带还流传着许多姜诗、姜妻及其子安安“一门三孝”的故事。孝泉镇现隶属于德阳市旌阳区,但历史上曾归绵竹管辖;绵竹在隋代时名为孝水县,其得名于姜诗孝亲、涌泉跃鲤的故事。孝泉镇现建有以姜公祠为主的德孝城,每月农历八月二十八日姜诗诞辰日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并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弘扬德孝文化。绵竹年画生长在德孝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所以《二十四孝图》才成为其代表作,绵竹年画也是弘扬德孝文化的有效艺术形式。在绵竹年画的门神中,有一种名为《带子上朝》,它取材于唐代郭子仪父子的故事。郭子仪之子郭暖娶升平公主为妻,在郭子仪八十寿辰时,众人祝寿,而升平公主持贵不肯前往,郭暖怒而殴打公主,公主就回宫告之父母。于是,郭子仪带子上朝请罪。唐肃宗认为此事不关朝政,便与皇后共劝驸马与公主和好,并升郭暖官阶。《带子上朝》虽然寓意喜寿双临,但也含有孝义宣传的寓意,只有儿女孝顺、家庭和睦才会带来喜寿双临。因此这也可以看作是绵竹年画中的孝义题材。

在绵竹年画中。劝诫讽喻题材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三猴烫猪》、《春官偷酒壶》、《五子告母》等。《三猴烫猪》由清代绵竹年画师邓朋先创作,刻画了三个猴子在与猪玩牌赌钱,猴子趁美女给猪送茶敬

烟献媚之际,在偷换纸牌。《三猴烫猪》构思巧妙,幽默诙谐,讽刺了丑恶的社会风气,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具有劝诫人们戒赌从善的道德教育作用。《春官偷酒壶》画的是一个春官送春时乘主人不注意偷盗其酒壶却被当场捉住,春官羞愧万分。这一题材显然是对不良行为的讽刺,能让观画者在审美中获得道德教益,在潜移默化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五子告母》同样有一个故事,它讲叙了一个女人生活不检点,不断勾引男人,并生下五个孩子,为了不妨碍她继续勾引男人,她就把五个孩子弄死。后来,五个孩子的阴魂找阎王告状,阎王就把这个女人收到阴间,结果她又勾引阎王,阎王在判案时徇私舞弊,五子大闹。这一题材的年画幽默风趣,充满讽刺,对不贞不公不仁不爱的恶行恶德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其用意非常明显,就是在鞭挞丑恶的同时劝诫人们从善从德。上述三种年画,可以说是绵竹年画中的珍品,也是现今绵竹年画绘制中的重要题材,它们具有浓郁的巴蜀地域特色,在独特的幽默讽刺中实现了道德教育,这是绵竹年画区别于其他各地年画的一个重要艺术特色。

绵竹年画的其他一些题材也具有道德审美倾向。同其他各地年画一样,绵竹年画的题材也是非常广泛的,这些广泛的题材大多具有道德教育功能。绵竹年画的历史人物题材主要有岳飞、黄忠、诸葛亮、穆桂英、水浒人物等,这些人物大都是民族英雄、良将贤臣或绿林好汉,他们本身就是忠孝仁义等传统美德的代表。绵竹年画也有许多以戏曲故事为题材,如《西厢记》、《翠香记》、《双旗门》、《白象山》、《破镜重圆》等。中国传统戏曲本身就注重道德宣传与教育,以戏曲故事为题材的年画必然具有道德审美的倾向。在绵竹年画中,娃娃年画占有很大比例,如今绵竹乡村庭院墙壁上绘制的年画主要是娃娃年画。娃娃年画一般含有国泰民安、子孙万代、种族不绝等寓意,这是我国人民乐善厌恶思想意识的具体反映,也具有道德审美的倾向。当然,这些题材的年画所具有的道德审美属性是普遍的,并非绵竹年画所独有。然而,由于绵竹地处四川盆地西北,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交通不便利,外来影响较少,在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中,绵竹年画的题材变化较小,它比其他各地年画更好地坚持着中国年画的道德审美传统,这也是绵竹年画在中国年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个原因。

绵竹年画突出的道德审美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绵竹年画所表现的道德意识大多都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精髓,它能够以独特的艺术形式起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同时。绵竹年画的道德审美通过寓教于画的形式,能够让人们在审美中获得道德教育,这可以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有效途径。

三、道德审美与绵竹年画的发展

当前,民间艺术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困境,年画也举步维艰。从题材的道德审美角度来看,我们认为,绵竹年画的发展一方面要继承传统,另一方面更应创新。但是,继承传统不是死守传统,从清代到现在,绵竹年画的题材选取并无多大变化,因而,在一定程度上说,绵竹年画有些死守传统而具有保守主义色彩。同时,创新也不是抛弃传统,不是以外来形式或题材代替传统。王庆生认为:“文艺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不在于能否炫耀祖传秘方和进口的洋货,而在于用一种比较清醒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进行选择。”这虽然谈论的不是年画,但同样可以运用到年画上。绵竹年画要生存与发展也应该具有清醒的审美意识与审美理想,既应坚持道德审美的优良传统,又应注重适应道德的时代变化而选取新的题材创造新的作品。就《二十四孝图》来说,以图扬孝,坚持中华民族孝的美德,是适应当前社会需要的,但其中杂糅着的愚孝愚亲就不符合时代的发展,因此,选取具有时代特色的孝义题材来进行道德教育恐怕比《二十四孝图》更有效果。

年画是民间艺术形式,属于民间文化形态。民间文化形态与主流文化形态及精英文化形态不同。又深受后两者的影响。绵竹年画的道德审美正是在主流文化形态与精英文化形态或者说是在统治思想和文人绘画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在这一过程中,三种文化形态取得了某种程度的一致而又以民间文化形态为本,所以绵竹年画的道德审美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如今绵竹年画的创作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民间艺人的创作,以李方福、陈兴才为代表,一种是画家的创作,以绵竹年画博物馆的胡光葵、刘竹梅为代表。前者带有原生民间文化形态色彩,固守着传统的道德审美而没有变化与发展;后者带有精英文化形态色彩,受国画(文人绘画)或西画影响而淡化了道德审美。与此同时。主流文化形态在当前绵竹年画中的影响并不大,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它的道德审美缺乏时代意义。因此,绵竹年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以主流文化和精英文化的道德审美去影响和改造几乎停滞不前的民间道德审美,又以民间道德审美为本位。也就是说,绵竹年画的生存与发展既要符合主流文化的要求,又要有精英文化的积极影响,更要立脚于民间,满足当前民间世俗生活、审美习惯和道德理想的需要。这样才能有真正的市场,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

猜你喜欢

二十四孝绵竹年画
四川绵竹红岩什邡式磷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牛年画牛
年画
缸鱼年画之旅
墙头上的《二十四孝》
论高校教育中绵竹年画的传承与创新
二十四孝 拾葚异器
武艺 二十四孝图
二十四孝 卖身葬父
试论绵竹年画的美学特征及其对产品设计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