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班级管理
2009-08-31廖洪梅艾苏龙
廖洪梅 艾苏龙
班级管理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管理理念、管理艺术以及班主任的自身素质。以学风建设作为开展班级工作的出发点,以爱心为主线,激发班级成员的上进心、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是确保班级管理达到预定目标的关键。
一、摸清学生情况,帮助他们找回自信
对目前的高职学生来讲,在这里上大学非但体验不到“天之骄子”的自豪感,更多的却是一种失落和自卑。但他们到了一个新的环境,又是一个新的起点,仍然会有重新开始,并由此走向成功的冲动。此时一定要设法尽快了解学生,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此时的共勉对形成良好的班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建立起和谐的群体关系非常有利。在这段时间我总是尽可能多与学生接触,与他们个别谈心,并布置学生写一些书面材料,包括入学感想、对大学生活的理解、对专业的理解、对未来的定位、对我的第一印象以及希望接下来的合作方式等。从中了解学生现有的思想动态及个性特点。并以此为基础,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引导班上每一位同学制定各自的包括
知识和技能、职业态度、人际交往能力等在内的阶段性目标。使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努力方向和判断成功的参照物,激发他们内在的动力,让他们在体验超越自我的成功喜悦中找回自信。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避免因此造成的逆反心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校有校纪,班有班规。刚进校的大学生们,在高中的三年中,迫于高考的压力,过着教室、食堂和寝室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压抑了很久的个性在高考后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渴望自由及对约束的逆反心态在刚进校时相当强烈。但为了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形成职业能力,又必须要以校纪班规来进行约束,以维持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良好的个人习惯,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意识作为保证。因此,如何使学生深入理解学院规章制度,并将遵守校规校纪成为自觉行为,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为此,我一般亲自组织大家学习学院的学生守则,重在讲透每一条规定产生的背景及必要性,做到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避免学生对守则中的要求及约束产生歧义或逆反情绪。同时,为了引导学生更多地去理解学校的管理意图,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要求学生立足于守则,再结合自己的专业特色和技能目标,每人拟定一份班规。然后指导班委成员综合大家的意见加以修订和完善,尽量把在校的日常行为规范在班规中得到具体化、量化,明确哪些行为是受鼓励的,哪些做法应加以控制或将受到必要的惩罚。自己订的班规也容易得到同学们的认同,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理解,大家有了统一的是非标准,团队意识及班集体的荣誉感也会逐渐形成。
三、用母爱赢得学生的信任
对于高职生而言,刚性的目标与简单的说教对他们往往是不够的。还需要用真爱去感化他们。我始终把班级看成一个大家庭,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用母爱来赢得学生的信任。工作中,我坚持以爱字当先、育人为本,注意了解、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那些特别需要关心的学生,多给一份耐心和鼓励,争取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在我心里学生都是一样的,如果有区别,那仅仅是潜能或养成习惯的不同。每个学生都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我相信他们的不如意只是时间问题,我允许学生在思想感情与行为上表现出的独立性,真诚地相信他们,用自己的理解换取学生的理解,用信任赢得学生的信任。
四、团结互助,用友爱营造班集体氛围
很难想象只凭借个人的力量去实现班集体既定的目标。因此,我始终把班级作为一个团队,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团队意识和信念,让每一个学生融入班集体生活。促使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形成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关心、共同进步的集体氛围。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要求学生作为班集体的一员,树立起应有的责任心。我班成立了各种学习小组,尽量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小组之间经常进行评比,促进班级整体提高。对思想产生偏差的学生及时加以疏导,同学间发生矛盾时,耐心劝导,教育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化解矛盾。在处理问题学生时我自己也很注意方式方法,经常借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来揭示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避免使用讽刺、挖苦去处罚学生,做到就事论事,不上纲上线。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感受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和归属感。
五、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班级工作的好坏,有很大一部分还取决于班主任自身的素质。先哲说得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但也不能只做指挥官,而是既做指挥官又做战斗员。因为行动永远比空话具有说服力和影响力。比如说,要求学生守时,我自己每次开班会都准时到场;要求同学们相互尊重,我自己就不以“势”压人,而是以平等的姿态与同学们交往。
有人说:一位班级管理不成功的班主任,其失败的理由可能会有100条;而100位优秀的班主任,其成功的经验肯定有一条,那就是爱学生。在一个班集体中,所有的学生不可能在同一起跑线上,但我们应该做的不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想方设法发掘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设法为他们创造闪光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应有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信念。同时,我自己也在“传道、授业、解惑”中与学生们一起品味着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欢乐。◆(作者单位: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
□责任编辑:曾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