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5例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2009-08-28雷红霞

中国医药导报 2009年22期
关键词:相关因素产后出血剖宫产

雷红霞

[摘要] 目的:探讨近年来我院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及减少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我院住院的65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产妇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初产妇,剖宫产发生产后出血率比阴道分娩明显增高。产后出血原因以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多见。结论:加强孕产妇保健,提高产科抢救能力,掌握剖宫产指征,以达到减少产后出血的目的。

[关键词] 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剖宫产

[中图分类号] R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9)08(a)-235-02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居全球孕产妇死亡率之首位。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一直是产科工作者多年来探索和研究的重点课题。现将我院诊治的65例产后出血患者的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5年6月~2008年12月,我院妇产科共分娩产妇1 880例,其中,产后出血65例,年龄22~41岁,孕次1~5次,产次1~3次。65例中,经产妇43例,初产妇22例;有人工流产史的49例,无人工流产史的16例;顺产21例,剖宫产44例。

1.2出血量的测量方法

阴道分娩者在胎儿娩出后,采用容积法+称重法相结合测量出血量。方法如下:置弯盘于产妇臀下至产后2 h取出,直接测量弯盘中的血量;或以称重的方法计算产后22 h出血量。术后回病房以会阴垫集血,应用称重法计算出血量。

1.3 产后出血诊断标准

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 ml者。

1.4 治疗

65例产后出血患者均经补液、子宫收缩剂、止血、抗感染治疗,其中,18例经药物治疗痊愈,24例行清宫术,12例行阴道、宫颈裂伤缝补术,9例行宫腔填纱,1例行髂内动脉结扎术,1例子宫切除术。

2 结果

2.1产后出血的原因

宫缩乏力32例,其中,单纯宫缩乏力14例,第二产程延长10例,合并巨大儿、多胎妊娠5例,重度妊娠3例;胎盘因素27例,其中,前置胎盘15例,胎盘粘连7例,胎盘残留5例;软产道裂伤5例,其中,宫颈裂伤3例,阴道壁裂伤2例;凝血功能障碍1例。

2.2 出血时间

发生在产后2 h以内56例, 2 h以外9例。

3 讨论

3.1 产后出血原因分析

任何影响子宫肌纤维收缩的因素均可导致产后子宫乏力性出血。产妇精神过度紧张、产程延长、体力衰竭、使用镇静剂过多或麻醉过深、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巨大儿、妊高高血压综合征等,其他妊娠合并症如糖尿病、子宫肌瘤、贫血等均可影响子宫收缩,导致产后出血[1]。除此之外,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及凝血功能障碍也是产后出血不容忽视的原因。软产道损伤、胎儿过大、娩出过快或助产手术不当,使会阴、阴道、子宫颈甚至子宫下段撕裂,引起不同程度出血。而凝血功能障碍临床上虽少见,但后果严重[2]。胎盘早期剥离、羊水栓塞、宫内死胎及妊娠中毒症等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而引起出血;有全身性出血倾向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重症肝炎等而引起出血。胎盘因素包括胎盘粘连、植入、前置胎盘等,人流和清宫次数可能是近年来前置胎盘发生的主要原因,孕次及流产次数越多,不同程度损伤子宫内膜及继发感染,再次妊娠时前置胎盘、胎盘粘连、胎盘植入等发生率相应上升,发生产后出血几率也大大增加。本组结果显示,产后出血的原因主要为子宫收缩乏力和胎盘因素。分析其原因可能由于刮宫术、人工流产术损伤了子宫内膜及子宫肌壁肌纤维,从而导致子宫收缩乏力及胎盘粘连。

3.2产后出血的预防

①从孕期做起,加强产前检查及早发现并处理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对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者,应提前住院待产。②第二产程注意保护会阴,教会孕妇如何用力,胎儿娩出后即静注催产素或口服米索前列醇可减少宫缩乏力性出血的发生。③正确处理第三产程,胎盘未剥离前,避免牵拉脐带或按摩子宫,对有多次宫腔操作史者,要注意胎盘粘连的发生[3-4]。④产妇分娩结束后,应严密观察2 h再送回病房。产后24 h内监测生命体征、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应嘱产妇注意出血情况,可间断按摩子宫,使新生儿及早吸吮奶头,反射性引起子宫收缩,减少出血量。同时应及时排尿,以免膀胱膨胀影响宫缩。⑤提高住院分娩率,杜绝家庭接生,将住院分娩费用控制在一个合适范围,提高住院分娩率。⑥提高产科抢救能力,术前做好充分抢救工作,出血保守治疗无效应果断行子宫次全或子宫全切除术,故需有经验、操作熟练的医生施行手术,避免产后出血[5]。⑦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⑧加强婚前宣教,做好避孕指导,减少人工流产次数,从根本上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同时做好计划生育宣传工作,使孕产妇重视孕前期及孕期保健,减少计划外受孕和人工流产次数。⑨对临产后的产妇实施人文关怀,进行有效沟通,提供心理支持,解除紧张情绪,保持充沛精力以缩短产程。

3.3 产后出血的处理

产后出血一旦发生,首先安慰产妇不要紧张、害怕,使之保持安静,尽快建立静脉通路,及时补充血容量。对于发生休克者应立即采取平卧、保暖、吸氧、输血输液等抢救措施,同时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积极寻找病因止血[6]。

综上所述,产后出血的病因不尽相同,但都应是可以预防的。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规范操作;防止产褥感染,坚持母乳喂养。对于产后血性恶露持续时间延长者应提高警惕,及时诊治,以防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产科医生必须有过硬的技术,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不利因素,以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赖婷,叶芳青.1231例产后出血相关因素分析[J].实用全科医学,2008,2(6):158-159.

[2]王蕾,李洁.产后出血41例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4):3386-3387.

[3]陈金莲,杨云.68例产后出血的临床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8,1(14):44-46.

[4]郭玉田,王丽.多元回归与相关筛选产后出血相关因素[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21):45.

[5]杨晓辉.129例产后出血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7):28.

[6]萧丽红,李慧敏,余红娇.101例产后出血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3):121.

(收稿日期:2009-01-06)

猜你喜欢

相关因素产后出血剖宫产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部分城市居民抗日战争了解度的调查分析
大学生运动损伤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
不同给药方案对剖宫产术后出血产妇的心率及血压影响
剑杆织机设计与人机工程相关因素分析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
米索前列醇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产后出血的治疗作用研究
二次剖宫产与首次剖宫产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