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09-08-28周迎祥

现代商贸工业 2009年11期
关键词:素质教学创新能力教学方法

周迎祥

摘要: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钻研,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应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创新的潜能,做到敢想,敢说,敢做,从而点燃学生心灵创新的火花,造就一批知识经济时代独领风骚的未来世纪主人。

关键词:教学方法;素质教学;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7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1—0217—02

1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创新育人观

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要适应新时代的客观要求,要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必须树立创新观念。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发明成果的大量涌现,使我们苦心传授的书本知识,已显得微不足道。古希腊一位哲学家曾说过:“人的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充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培养创新人才,不能只满足于知识传授,而必须立足于挖掘学生的智力潜能,启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点燃学生灵感的火花,引导学生向未知的领域开发,让学生学到创新学习的方法和创新的本领;必须善于发现学生潜在素质的闪光点,认清每个学生的优势与发展方向,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因材施教,使其的个性与特长得到充分而自由地发展。我们不能目光狭隘地把学生训练成唯命是从的小绵羊和没有主见、没有特长、没有鲜明个性,只啃书本的如同一个模子印出来的书呆子;而是应该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奇思怪想、探索尝试、质疑解惑,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精神,使学生有机会进行多种多样的尝试体验。中有学生拥有了想象的激情和思维的广阔空送温暖,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水到渠成,呼之即出。

2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氛围

2、1充分相信学生的创新潜能

创造学认为,人人都有联合行动欲,人人都有创造潜能,小学生也不例外。作为教师,绝不能认为小学生只能接受而不会创造。作为教师,绝不能认为小学生只能接受而不会创造,轻视他们的创造潜能。其实,我们在教学中时常会见到小学生进发的创新火花。如:有这样一道有关比的应用题:六(一)班和六(二)班订《少年报》的人数比是5:3,一,两个班共订64份,两个班各订了多少份?让学生练习。并抽一名学生板演。学生审题后,迅速写出5+3=8。64÷8—8(份),8X 5=40(份),8×3—24(份),订正时,有部分学生说这道题解答错了,而应这样解答,5+3=8,64×5/8=40(份),64×3/8—24(份),这时,老师不能急于下结论,应该让前一名学生说出他的解题思路。原来他是按照比的意义,运用归一问题联系起来综合分析,有一定的创新。我们应该充分肯定这名学生的解法,并当场宣布给予他创新奖,发给纪念品。教师应该有效的保护、充分的肯定、相信学生的创新潜力,激发创新热情,使学生从小树立创造的自信心,尝到创新的喜悦,燃起创新欲望的火苗,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创新潜能的舞台。

2、2创设兴趣情境,激发思维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思维的动力,人的情绪高涨时思维水平明显高于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情绪高涨取决于对某一事物的兴趣。由此,教师要创设使学生对新知识有兴趣的情境,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唤起他们的强烈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激活动思维的目的。如:比例尺的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创设如下教学情境:“老师只要用一把直尺在地图上量一量,就可以知道地图上任意两个地方之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你信不信?”接着由学生出题,教师迅速作出回答。由此激起学生的好奇之心,控秘之意。又如:在教学能被否被3整除,可先让学生利用所学的除法知识写竖式或利用计算器来判断3120、45382、345671、12345等数,能否被3整除?在学生顺利解答之后,教师提出:“如果不写竖式,或者不用计算器,你能很快说出这些数能否被3整除吗”?然后,教师让学生报数,自己很快的做出判断,并让学生用计算器验证是否判断正确,在学生一一验证判断正确之后,教师又说:“你们想知道教师很快作判断结果的秘密吗”?学生纷纷回答:“想”。让学生的情绪高涨起来,把学生带人特定的学习情境之中,激发他们积极探索的动机,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的同时,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活思维。

2、3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和谐的氛围,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的催化剂。如:在教学三个数连加的算理时。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先将前两具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I或者先将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前面的第一个数;或者先把前后各个数相加,再加上中间的一个数,等等。对于学生提出的每一种算法,教师都应该加以肯定、表扬,并和学生一起探讨,研究,找出确实可行的最佳解题方法。在这种融洽,和协的课堂氛围下,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促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信任、尊重、理解的人际关系,使学生身心愉悦,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思维迅速、敏捷,从而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3提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机会

3、1让学生大胆质疑。讨论争辩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引导学生多提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把握住学生提出的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辩析、深入研讨,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在学生掌握了圆的相关知识后,有的学生提出“在操场上进行体育游戏要画一个大圆怎么画”?也有学生提出“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车轴是不是一定要装在圆心的位置”?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要首先表扬他们善于思考、善于提问精神,接着放手让大家充分展开讨论过程中进行适当的点拨,并对学生无法解决的疑难进行解疑。这样,不仅使学生对新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进一步理解,促进对数学知识的全面掌握和运用,并且养成勇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3、2让学生充分想像。共享他人创造成果

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想像能力,学会分享他人的创造成果,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直尺。线和长方形框架等学具,实际动手操作,测量,探索出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有的学生说:“只要用直尺测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就可以算出长方形的周长”。有的说:“用线把长方形围一圈,再用直尺测量出线的长充,张的长度是长方形的周长”。还有的学生说:“将长方形的框架存直尺上旋转一圈后,所对的刻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等等。引导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互相交流自己创造的劳动成果,从而推导Iu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最简便的方法的: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让学生自主的获

取新知识面的同时,学会与人合作进妈的精神,在玩中学,在学中体会思考的乐趣,创新的乐趣。

3、3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知识面的同的是为了应用,为了解决生活蝇的实际问题,把知识变为技能,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设计一些有创造性的作业。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课尾我布置了这样的一道开放性的巩固作业:小钢买笔盒用去了5元4角,他应该怎样付钱?哪种付钱方法最简便?有的学生说:“5个1元,4个1角”。有的学生说:“1个j元,?个?角”,有的学生说:“2个2元,1个1元,2个2角”等等,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促使学生动脑筋、多思考,在观察思考和争论中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不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应用独创的新颖的方法解决问题,它是一切发明和创造所必需的,我们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思维因素,强化思维训练,为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1注重发散思维的训练

发散国维是创造的核心,在教学中应创设情境,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子思考问题,如: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方法,或者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和联想,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如:教学分数应用题:一本书,小明看了2/5,剩下的比已看的多20页,小明看了多少页?学生的解法是:20/(1—2/5—2/5)×2/5—40(页)这时教师可以引导:“从看了2/5,你们能联想到有关的份数吗?谁还有好办法”?这时许多学生都能根据题目的特点,展开联想:一本书是5份,已看的页数就是2份,就是20×2=40(页)。这样通过联想,把整数归一法的解题思路迁移到解分数应用题上来,解决别开生面,独到而巧妙,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而且让学生发散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通过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书本上的知识,而且诱导了发散思维,扩展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

4、2重视非逻辑思维的训练

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非常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而忽略对学生进行非逻辑思维的训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应该象重视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一样。重视对学生进行非逻辑思维的培养。如有这样一道习题:房间里有两个儿子,两个爸爸,房间里一共有几个人?很多学生论说:“2+2=4(人),房间里一共有4人”。但也有的学生生说:“房间里一共有3人”。到底谁对谁错呢?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前者是按逻辑思维方式思考的结果,后者是按非逻辑思维方式思考的:房间里有一位爷爷、一位爸爸、一位儿子;爸爸既是爷爷的儿子,同时又是儿子的爸爸,只是一个人具有双重身份,所以说只有3个人,这种说法也是正确的。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非逻辑思维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3注重直觉思维的训练

直觉思维不是按信息量进行有意识的程序性思维过程。人们往往对直觉思维不重视,不肯定,在教学中反映出不能说明理由那得判为错误,甚至扣分,压抑了学生的直觉思维,这对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其实,教材中有些问题是可以用直觉思维去解决的。如:一个工人每天生产200个零件,6天可以完成,现在需5天完成任务,每天需要比原来多加工零件多少个?启发引导,鼓励大胆猜出想,抓住灵感,使之形成清晰的思路:方一:200×6/5—200=40(个),正常的逻辑方法解答给予肯定,方法二:200/5—40(个),让学生说明理由,如果不能说明道理,教师应给予讲解,引导他们说出思路,抓信思维的瞬间,开动脑筋。学生由于年龄特点,不能解释其中的道理,教师应做到心中有数。告诉学生这是一种思维方法,而且是比较先进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得到鼓励,不断去探索、寻找。原来6天工作量现在要5天完成,比原来少用1天,现在每天除了原来每天生产200个零件以外,其余的一天的200个零件,必须由现在5天均分,也就是现在每天比原来多做的零件个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要发现并捕捉学生思维上的亮点,使之变为思路,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用正确的直觉观察、发现、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素质教学创新能力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导学互动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建筑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工程管理类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