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野鸡大学”坑害中国留学生

2009-08-28

环球时报 2009-08-28
关键词:文凭院校英国

滥发文凭牟取暴利 美国就有一万多所

●本报驻外记者联合报道 ●本报记者 李 虹

在钱钟书先生的小说《围城》中,主人公方鸿渐留学游历英法德多国,最终却从一个爱尔兰骗子手中买了份并不存在的美国纽约克莱登大学的博士文凭,并以此“荣归故里”。如今国内也不乏这样的“假海归”,有些人甚至明知自己所毕业的学校是“野鸡大学”,但仍然在国内乐此不疲地宣扬自己的留学经历,并因此得到过一些好的工作机会。但“野鸡大学”的学历终究是纸包不住火。教育部日前发布的留学预警指出,新加坡又有10所私立学校不能再招收国际留学生。如今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但一些学生和家长对留学信息掌握不够全面,或是轻信不良中介的推荐,将孩子送进了不具备招收国际留学生资格的“野鸡大学”,导致孩子在国外学业无成,无功而返。为此,留学专家提醒家长,留学选择学校也要“货比三家”,从正规渠道了解学校信息。

往往打着名校旗号

据教育部门统计,2008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达20万,人数逐渐增高的同时,实际出国留学的成功率却只有20%。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上了“野鸡大学”,给学生和家长造成了终生难以磨灭的痛苦。

朗格国际北京分公司英爱荷部主管徐燕华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野鸡大学”是一个贬义词,指一些大学随便向学生发出证书、文凭等,而这些证书或文凭并不获部分雇主或一般大学所承认。此类院校又被称为“文凭工厂”。徐燕华说,“野鸡大学”常把自己的名字起得与国际知名大学非常相似,借以混淆视听,一般人稍一不留神就会张冠李戴。比如,英国很多“野鸡大学”经常打着剑桥的旗号,在一次中介教育展中,她发现了一家打着美国哈佛大学旗号的学校在中国招生,这多少有些“野鸡大学”的味道,因为像哈佛、牛津、剑桥这类名校基本不会采用这种方式招生。

英国《泰晤士报》5月的一份调查发现,很多冒牌大学通过帮助境外人士获得学生签证牟取暴利。据披露,一所建立于2006年名为曼彻斯特职业大学的机构,曾向1000多人出售学位,有成千上万人通过类似留学申请方式混入英国。调查还透露,一些学校的实际在读学生人数和注册学生人数相差甚远,有的学校注册学生有1178人,但真正来上课的学生不超过200人。很多冒牌学校关于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的声称,也纯属子虚乌有。

据记者了解,“野鸡大学”一般分为两种。第一种是纯粹的国外“野鸡大学”,即国外大量无教学场地、无师资、无教学经验的“三无”学校,以及未经中国教育部认证机构认可的学校。第二种是国外“野鸡大学”与国内院校合作的项目。许多国内院校打着与国外某院校合作的招牌,很多不明就里的学生糊里糊涂就上了当。有关人士还提醒,国内院校并不是随便就能和国外院校办学,必须要经过国家教育监管部门认可。

澳大利亚教育国际开发署(IDP)华东区总经理袁正翔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野鸡大学”有一些共同特征,首先是历史短,一般是刚成立或只有几年时间;其次是课程少、覆盖面窄,而且大多是当下最热门的课程;第三是没有自己的教学场所,很多“野鸡大学”使用远程教育的方法或租赁商业大厦作为教室和图书馆;第四,“野鸡大学”没有或只有很少的教师,学生人数和教师比例过高,一般正常的比例是二三百比一;第五是“野鸡大学”招生时采用比较明显的商业手段,比如对不同学生采取弹性标准;另外,“野鸡大学”的规模较小,学生和教师人数不多,没有图书馆或图书馆里图书很少。

美英日有不少“野鸡大学”

徐燕华告诉记者,据了解,美国的“野鸡大学”有1万多所,英国有2000多所,日本“野鸡大学”数量也不少,但2004到2006年间取缔了很多。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据估算,美国的“野鸡大学”一年收入几乎能达到2亿至5亿美元。徐燕华说,在英国注册成立学院,程序非常简单,只需先以学院名义注册一家企业,然后再在英国教育技能部门注册备案,即可成立学院,无需专门的教学资格审核。凡是这些注册在案的学校就可以向海外学生颁发录取通知书,并通过英国内政部申请学生签证。

袁正翔告诉记者,在美国,开办私立院校也非常容易,政府没有严格的监控和管制,只要花几百甚至几十美元就可以成立一所大学。不过,美国采取的是大学认证制度。也就是说,大学可以随便成立,但是要获得教育部的认证却不容易。没有获得认证,该大学的文凭在美国社会上就得不到承认。袁正翔说,很多国家成立高等院校相对容易,加上审批不严格,可以轻易注册,私立学校受到各方的管控比较少,只要能租几间房,有一个校长和财务甚至没有师资力量也可以到处招生,由于背后有巨大的利益驱动,因此造成“野鸡大学”泛滥。

英国内务部、移民局和警方曾多次联手展开行动,查封冒牌大学。但这些“野鸡大学”从教育培训资格名单上被除名以后,又在别的地方建起了新的非法大学,致使英国“野鸡大学”问题一直无法根除。英国媒体近日披露,英国边境及移民事务大臣菲尔·伍勒斯称,英国无处不在的冒牌大学已经成为英国移民系统的“肿瘤”,专家估计每年有数万名非法移民通过获得“野鸡大学”入学申请进入英国,这严重损害了英国这个全球教育中心的声誉。统计显示,过去有权招收留学生的英国大学约有4000所。如今,在政府严格审核之下,重新核准后能招收留学生的大学只剩下1600多所。今年,英国出于对安全和教育国际声誉的考虑,3月启动了新的“计点积分制”留学签证系统,限制了“野鸡大学”的生存空间。

“野鸡大学”盯上中国市场

从教育部统计的数据看,自2002年以来,我国自费出国留学人员连续3年均超过10万人,2008年更是达到了18万之多,作为留学大国,各国的“野鸡大学”自然纷纷盯上中国市场这块肥肉。

徐燕华对记者说,大部分学生和家长是上当受骗误入“野鸡大学”的,但也有一些学生明知是“野鸡大学”却偏要往火坑里跳,这些人能力有限,达不到名校水平又想投机取巧,想用名校的光环包装自己,以为回来后能找个好工作。据说在英国花500英镑就能买到一份“录取通知书”,一份“出勤率记录”证明也是500英镑,如果两个都买,还能优惠,800英镑就能买到。徐燕华说,在办理签证时,一位学生的朋友在英国买了一份录取通知书,作为专业人士她几乎看不出跟真的有什么不同。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人传统的看法认为西方比我们先进,在普通人的眼里,国外就是经济、科技和文化教育发达的象征。从19世纪后期中国人出国留学就成为一种时髦的行为。加上中国的高考比较严格,竞争非常激烈,对于一些考不上理想大学的学生来说,只能另谋出路,到国外自费留学可以说是一条好的出路。随着这些年来留学热一浪高过一浪,许多人远渡重洋,目的就是为了拿到一纸写满洋字的文凭,再一方面就是出于到国外“镀金”,以为回国后能找个好工作。许多单位在聘用这些人的时候,根本不问他的学校出处和其他相关重要问题而一概重用。在这种热潮之下,“洋野鸡大学”当然有空子钻。可以说,盲目的崇洋媚外,是“野鸡大学”畅通中国的思想基础。由于信息不对称,很多学生和家长对国外学校了解得不多,就有可能被“野鸡大学”忽悠了。袁正翔表示,不少中国的学生和家长盲目崇洋,认为国外的月亮比中国圆,很多人还会选择到泰国、南非等国家留学,其实很多国家的高等教育水平并不比中国的高。

擦亮眼睛识别“野鸡大学”

徐燕华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大多数学生进入“野鸡大学”都是上当受骗的,他们都抱着美好的憧憬希望能在国外学到东西,拿到知名院校的文凭,而“野鸡大学”除了一张“假文凭”外,什么都给不了。不仅使得学生和家长经济上受到损失,而且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张颐武表示,到“野鸡大学”混张文凭毕竟“买”不到真才实学,能混一时却混不了永远,现在中国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人才的要求也随之变高,靠这混出来的假文凭就算找到了工作还是会因无法胜任工作而被最终揭穿。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一个例子。在一家国家级新闻机构招聘海外学子的时候,一名从澳大利亚回来的年轻人,拿着不怎么出名的学校的硕士文凭侃侃而谈,这时候考官突然发问:“陆克文对这个问题是什么态度?”这位考生愣了片刻道:“我不认识他,毕竟澳大利亚华人太多了。”考官简直无话可说。

袁正翔提醒学生和家长,一定要仔细看大学的网站和介绍,考察学校的办学性质、师资力量、学校学生人数等等。此外还要慎选留学中介。有些留学黑中介打着国外大学的幌子,抓住学生和家长急于出国学习的心理,不断包装自己的“野鸡大学”项目忽悠学生和家长。

徐燕华提醒说,一般英国的正规学校网址后缀为“.ac.uk”,“野鸡大学”不可能获得这一域名,可从网站域名上辨别,中国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和英国教育官方网站也公布了正规大学名单。而对于美国的大学要检查学校网络域名是否含“.edu”,美国只有正规大学才可申请到该域名,含有“.com”、“.net”或“.org”的网址都有可能是“野鸡大学”。此外,也可在中国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和美国领事馆官方网查询。▲

猜你喜欢

文凭院校英国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文凭能代表知识水平VS文凭不能代表知识水平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法国推出在线文凭证明服务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巴西要发电子文凭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英国“脱欧”的经济账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