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刺杀明成皇后始末
2009-08-28
与沙俄争夺对朝影响 派精英闯宫杀人辱尸
林雪原
玉壶楼内悬挂的描绘明成皇后被日本暴徒残杀的油画。
8月24日,日本朝日电视台播出了一段新闻特辑,记录了1895年刺杀朝鲜明成皇后案件的全貌和凶犯后代时隔110年后到韩国谢罪的情景。日本主动播放这段普通日本人知之甚少的“羞耻历史”,不仅引起了韩国媒体的普遍关注,也遭到了部分日本网民的抗议。
明成皇后其人
明成皇后,名闵兹映,是李氏朝鲜王朝高宗的王妃,即闵妃。1897年,高宗改国号为大韩帝国,自行称帝,将闵妃追谥为“明成皇后”。
高宗15岁时,其父兴宣大院君李是应决定为其订婚。由于明成皇后出身贵族又是孤儿,没有复杂的政治背景,正合兴宣大院君的心意,而被选入宫中。那年是1866年,明成皇后16岁。
原先明成皇后并不像个很有政治手腕的人,但高宗对政治完全不感兴趣,沉溺酒色,因此明成皇后入宫数年后就代替高宗处理一些政务,渐渐变得老到。20岁时,明成皇后就开始经常出宫,积极参加政治。摄政的兴宣大院君逐渐对她不满。双方后来因册封太子问题矛盾激化,斗争激烈。这也成为当时政局混乱的原因。
1895年明成皇后被害之后,高宗非常伤心。出于反抗,高宗一直拒绝签署其父和日本人提出的一系列条约。
韩国人对历史上的明成皇后褒贬不一。由于她初期主张开放政策,后期力抗日本并身死殉难,这些还是让多数韩国人敬佩。有韩国的后世史家称她为“伟大的铁女子”。
日本人残忍的刺杀行动
大院君摄政期间一味采取闭关锁国路线,而明成皇后鼓励高宗采取开化政策并引入日本势力,在朝野扶植亲信。两派互斗不断。
明成皇后击败大院君后,对内重用自己的家族成员,对外推行开国政策,缔结了与日本修好的江华岛条约,请来日本顾问,建立新式军队。这一过程中,明成皇后与亲日的改革开化派势力渐行渐远,偏向亲华,多次利用清朝势力扫除政敌以求掌权。
1882年,大院君谋划壬午军乱,明成皇后事先有所风闻,逃出皇宫,借助当时驻在朝鲜的袁世凯清军的力量成功脱离险境,而大院君则被带到中国的天津幽禁3年。1884年 ,朝鲜发生甲申政变,亲日开化派金玉均等夺权,袁世凯率清军平乱,闵妃重掌政权。
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之乱,清军和日本军队介入,随后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战争之后,胜方日本所支持的大院君派得势。明成皇后失势后转而推行亲俄路线,试图借助沙俄的力量重建势力,因而引来了日本人的报复。
2005年5月12日的《朝鲜新报》刊载朝鲜大学校(日本的朝鲜族学校)原教授金哲央的文章,谈到明成皇后被害的经过:当时的明成皇后开始与沙俄联合,要把日本势力赶出朝鲜。虽然有传言说是大院君发动的兵变,其实是日本驻朝鲜的陆军中将、公使三浦梧楼指挥日本兵、公使馆员、在朝日本人等侵入皇宫,杀害了闵妃。
1895年10月8日清晨,日本人把大院君挟持到皇宫,挥舞着日本刀在宫中一边杀人一边找高宗夫妻,后来在玉壶楼搜出闵妃并杀害了她,侮辱其尸体之后将其烧毁。据说,残骸被丢进水池灭迹。
有两个外国人是这一事件的目击证人,一个是当时在宫中的美国军事教官,另一个是俄罗斯技师。两人向外通报了事件,在汉城的各国公使强烈抗议日本的行为。日本政府慌忙把这些凶手召回,但只是做了个形式上的审判,凶手们被判无罪。日本国民还把他们当成凯旋的将军来迎接。
根据日本作家角田房子所著《明成皇后——最后的黎明》记载:明成皇后被杀事件是史上少有的残忍、野蛮事件,暴徒们高喊着“闵妃在哪里”冲进宫中,在一群被吓呆的宫中女官中,他们选出两名美貌者残忍杀害,其中一人在太阳穴处留有出过天花的痕迹,他们认出就是闵妃。杀人者中的一人后来承认那是非常残暴的行为,杀害明成皇后之后又对她的尸体施以了用言语无法形容的暴行。
日教科书不提刺杀明成皇后事件
事件发生后,日本政府不承认自身的责任,反称是大院君和明成皇后权力斗争而导致的结果,称明成皇后是被大院君以及开化派势力所杀。
当时日本曾把受到国际上谴责的驻朝公使三浦梧楼等56名犯罪嫌疑人召回接受审判,但广岛地方法院判他们无罪。现在众多的日本人还不知道这一事件,教科书上完全没有提到刺杀明成皇后事件。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宪政资料室 “朝鲜王妃事件相关资料”的记载称,当时日本政府并没有杀害明成皇后的计划。
据今年8月25日的《朝鲜日报》报道,关于明成皇后被杀害事件,常有传言称是日本的无知浪人偶然所为,实际上杀人者中不乏具有丰富知识的精英,他们中有的曾在美国哈佛大学留过学或毕业于东京大学,有的后来进入日本内阁,有的十次当选日本国会议员,还有担任驻外大使的。
杀害明成皇后的凶手多是熊本县出身,与伊藤博文齐名的日本政界实力派人物井上馨,驻朝鲜日本公使三浦梧楼等是首谋。这次行动代号为“猎狐”。日本报社《汉城新报》参与组织了刺杀行动,《汉城新报》的社长安达谦藏和主笔国友重章都是熊本县出身,直接下手的家入嘉吉也是熊本县人。
韩国曾多次要求日本就杀害明成皇后事件道歉。2006年8月,韩国国会统一外交通商委员会委员长金元雄致信当时的日本外相麻生太郎,要求日方查明杀害明成皇后的事件并就此道歉,还要求日方归还《明成皇后国葬都监仪轨》。据悉,《明成皇后国葬都监仪轨》记录了明成皇后遭日本人杀害后的两年零两个月期间,朝鲜发生的巨变,目前收藏于日本皇室。
杀人者后代谢罪
近年来,日本民间人士发起了反思杀害明成皇后行为的活动,如熊本县的退休和现任教师30人于2004年组成“思考明成皇后之会”,意在纠正被歪曲的历史。
2005年5月10日,杀害明成皇后的凶手后代和“思考明成皇后之会”的成员10人来到韩国,拜见埋葬着皇后的洪陵,那时离事件发生已经过了110年了。
面对杀人者后代的谢罪,明成皇后的后代说:是否接受道歉不是我们能够决定的,政府层面的谢罪是必要的。
2007年7月30日,“思考明成皇后之会”的13名成员再次偕同杀害明成皇后的凶手的后代,访问了安葬明成皇后的洪陵和景福宫等地。该会会长冈崎鹈说:“为了给日本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让他们知道教科书中所没有的历史真相,我们成立了这个协会,这样做也是为了向韩国人表达谢罪之意。”▲
中情局是洛克比空难幕后黑手?
候 涛
近几天来,美、英两国为1988年洛克比空难制造者迈格拉希被释放一事,吵得不可开交,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甚至抨击苏格兰这一决定是“对正义的嘲弄”。然而,一直以来,西方媒体都有关于这场空难背后美国“黑手”的猜测,认为美国中情局为掩盖毒品走私交易行径,巧妙推动了这场空难的发生。
空难背后的中情局影子
“美国阴谋论” 者称,中情局建立了一条从欧洲到美国的毒品走私线,他们称之为“科里亚行动”。中情局允许由蒙齐尔·卡萨尔领导的贩毒集团通过泛美航空公司的客机运送海洛因,以交换被巴勒斯坦武装派别扣押在叙利亚(也有说是黎巴嫩)的人质的情报。
在叙利亚出生的卡萨尔不仅从事毒品交易,更是著名的国际军火走私商。他同许多重大事件有关联,例如1985年“阿基莱·劳伦” 号客轮被劫事件和里根总统武器换人质的“伊朗门”事件。由于业务上的往来,卡萨尔同中东国家的上层人士关系密切,中情局同他合作能得到很多有价值的情报。
美国《时代》周刊1992年4月27日的一篇长篇报道描述道:泛美航空103次航班上的两名美国情报军官马修·甘农和查尔斯·麦基少校,察觉了中情局的毒品交易活动,他们打算向华盛顿揭发此事,由此引起中情局的忌惮。
英国《卫报》1999年4月7日题为《洛克比阴谋:A-Z》的文章,按字母顺序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怀疑:中情局牺牲泛美航空103次航班,以便摆脱麦基少校的“纠缠”。
2009年8月,美国Common Dreams等媒体的报道也怀疑,中情局为掩盖毒品走私网,知情不报。
中情局乐见空难发生?
朱瓦尔·阿维夫是纽约一家私人情报调查公司的负责人,空难发生后他接受泛美航空公司委托,进行调查。阿维夫早年曾是一名摩萨德军官,指挥过以色列著名的 “上帝之怒”暗杀行动。他的调查显示,中情局事先知道炸弹会通过“行李交换”混进飞机,但中情局未采取任何措施。
1989年10月,阿维夫递交了一份正式报告。在这份报告中,阿维夫称一名黎巴嫩裔美国人哈立德·贾法尔同黎巴嫩真主党有联系,贾法尔毫不知情地将装有炸弹的行李箱带上了飞机,他本人还以为自己携带的是毒品。然而,纽约法院以证据不足为由,拒绝对毒品走私展开调查,苏格兰警察和美国联邦调查局也对阿维夫的报告置之不理。
无独有偶,1990年,曾是美国国防情报局军事情报军官的莱斯特·科尔曼出版了一本名为《八爪鱼的踪迹》的书。科尔曼宣称,他在塞浦路斯首都尼科西亚的毒品管制局办事处见到过贾法尔,他在书中暗示贾法尔是一名毒品送货人。书出版后没多久,科尔曼就被联邦调查局盯上了,于是他只好去瑞典寻求政治避难。
英国记者保罗·福特认为,美国有关机构蓄意对科尔曼进行“封口”,他在《伦敦书评》中高度评价了科尔曼图书的价值。但是,福特也只是认定中情局知情不举,而幕后黑手另有其人。2004年,在去世前4个月,福特在英国《卫报》上发表了《洛克比肮脏的秘密》一文,把真正的幕后指使者指向“伊朗和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
2003年,一名中情局前官员埃德温·威尔逊站了出来,他明确肯定了科尔曼的说法,即中情局事先对炸弹被偷运进泛美航空103次航班一事完全知情。但中情局对此予以否认。
英国前外交官哈泽尔丁对美国政府在洛克比空难发生前的表现很吃惊。就在空难发生前16天,美国驻芬兰大使馆曾得到警告,有一枚炸弹会被安放在从法兰克福起飞的泛美航空103次航班上。1990年美国总统委员会关于航空安全的专门报告也提到,数千名美国政府雇员知道“赫尔辛基警告”。故而,没有一名在莫斯科大使馆工作的美国外交官乘坐这趟航班,要知道这是在圣诞节期间经德国转飞美国最流行的航班了!
利用空难打击夙敌?
2001年,由苏格兰法官组成的特别法庭,判处迈格拉希策划炸毁客机,犯有谋杀罪,判其终身监禁,后来改判为27年。判决后,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指责此案的审判结果是在美英两国的压力下做出的,认为这是一个政治判决,而非司法判决。
2005年8月,苏格兰一名前郡警察局长发表声明,宣称洛克比空难调查中的主要证据都是伪造的。他谴责美国中情局用移花接木的手段,把洛克比空难的脏水全泼给了利比亚。此外,还有一名不愿意公开身份的知情人也对《苏格兰人报》表示,中情局早知道空难会发生,后来形势的发展使他们决定嫁祸给利比亚。
不过,《苏格兰人报》的报道称,很多人认为洛克比空难的“真正”制造者是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这个组织得到叙利亚支持,有伊朗的资金援助。一些参与初期调查的中情局人员也表示,相信是该组织策划了这起空难。然而,海湾战争爆发后,一切都改变了,美国和中东各国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不可否认的是,利比亚仍然是美国的眼中钉。所以,一些报道甚至认为美国政府故意伪造证据,利用洛克比空难来打击夙敌利比亚。
由释放迈格拉希引发的英美之争,一时间看来还难以平息,然而洛克比空难真相的扑朔迷离则更让人感到无法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