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活、鲜、特作文创新并不难

2009-08-27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09年7期
关键词:新意文章作文

李 德

“文贵创新”是广大师生基本认同的作文理念,“有创新”不仅是高考作文发展等级里的评分细则,也是广大师生在平时作文训练中的目标。但怎样才能写出新意,怎样才算写出新意,大多数学生还是不甚了了。由于“新”的标准比较模糊,很多考生就只能在文体创新方面大费周折,结果往往并不尽如人意:要么写成了四不像,要么是言已尽而意未达。各种杂志上关于怎样写出创新作文的指导文章也是层出不穷,但大都缺乏实际的指导作用。作文创新真的那么难么?其实不然,只要从以下三点入手,写出有新意的优秀作文并非难事。

一、思维要“活”

何谓“思维活”?简单地说就是要能在写作时打开思维。人们对某一问题看法的相似性,或者对同题作文处理的相似性,根本上是因为思维的相似。由于高考是万人同题作文,大家在年龄、知识积累、思想认识水平等方面有太多的共性,在考场上写出千人一面的作文实在比写出别出心裁的佳作要容易得多。因此,要破除“万人同题、千人一面”的魔咒,首要的,就是要从思维方面寻找突破口。

首先,审题时要运用发散思维。发散思维,又叫多向思维或多角度思维,即我们在审题(包括审材料)时,尽可能地从多角度去思考,在广阔的思维过程中,找到最佳的切入角度。比如有一篇优秀高考作文《答案是什么》,作者在第一段明确提出“什么是幸福”的问题,正文中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非常典型地表现出该生成熟的发散思维能力:他分别从拿破仑、葛朗台、佛陀、房龙以及作者自己的角度来解答,最后又引出上帝,而面对上述人等各自的幸福观,上帝的沉默无语正好巧妙地道出了作者的主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其次,在确定文章的立意时,要运用求异思维。面对同一个话题,甚至是同一个题目,怎样才能主动避开和别人“不谋而合”呢?求异思维是法宝。求异思维就是要敢于标新立异,敢于言别人不曾言。举个例子,“谈美与丑”是个比较老套的题目,但有个学生却写出了新意:大姆指其貌不扬,既粗且短,甚至是五指中最丑的, 戒指也从不会戴到它上面。但它是五指中最有力的,它从不吝啬对别人的赞赏,也从不会去指责别人、戳别人的脊梁。这篇《姆指颂》生动形象,别具匠心地写出了作者的美丑观。

再次,在搜索作文素材时,尽可能地展开联想或想象。有人说联想和想象是写作的双翅,这是十分恰当的。这双

翼挥动得越勤越快,翱翔的雄鹰会飞得更高更远,从而有效避免和其他考生“撞材料”。

二、内容要“鲜”

自有“话题作文”以来,各种“话题”或已考到,或已练到,虽不能说搜罗殆尽,也至少很难再争奇斗妍了。2008年的“坚强”(四川)、“好奇心”(江苏)、“带着感动出发”(安徽)等都是回归生活的常规题目,全国卷、北京卷、陕西卷甚至不约而同地出了与“地震”有关的作文题。这正合了白居易的一句话“文章合为时而著”。“时”,即现实生活。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社会未来的主角,怎么可以舍现实而不顾呢?但我们很多中学生平时积累材料、考场使用材料却刚好相反:谈文化必屈原、李白;说坚强一定是张海迪、海伦;议挫折多是贝多芬、霍金;赞公仆一定有任长霞、孔繁森;以及丛飞的爱心、金晶的爱国等等。这些材料不是不可以用,但反复使用,怎么可能有新意呢?

最生动、最新鲜的,莫过于现实生活了。要想文章内容不落窠臼,能够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就只有在内容上贴近现实生活,反映现实生活。比如,关注身边的长幼亲情,感受同辈的喜怒哀乐、思考时代的风云变化、讴歌社会的正义与进步等等。高一语文教材前两次作文训练是“感悟生活”和“写出真情实感”,这应该是中学生写作的根本。2008年安徽的作文题目是《带着感动出发》,有一位考生的作文最后部分是这样写的:

“地震可以摧毁万物,却割不断我们与灾区同胞的情谊。而使我们紧紧相连的,其中一根看不见的线便是感动。

当温总理亲临现场指挥救援,当一位孩子被救出时挥动伤手敬礼,当一双双爱心之手伸到募捐箱前,我们眼中滚动的是泪水,心中涌起的却是无限的感动。那举国默哀的三分钟,刷新了中华历史的记录,让人永远铭记这感动中国的岁月。琵琶音在岁月中消逝,武侯祠也更多了一份神秘,不久的将来,汶川人也会重建起他们的家园,可是,他们留下的那份感动却是知音难觅的叹息,是敬慕赞叹的歌颂,或者,是生离死别的哀伤?面对着黄昏那瑟瑟的黄叶,我默默地思索,一份感动,便是做人的一个原则,带上你心中的感动出发,那么就不会在灯红酒绿中迷失方向……”

这篇作文获得了56分的高分。因为它能及时表现当前社会最能打动人心的事件,能及时抒发当前人们郁结在胸的情感。这样的内容,因其“鲜”而有新意。

日升月落,四季代序,故事天天发生,人人独具个性:生活是如此生动活泼。只要我们有一颗善感的心、真诚的心、不老的心,写出有新意有生命力的文章又有何难!

三、语言要“特”

语言要“特”,就是要写出有个性的语言。所谓个性语言,是指那些真实的、发自内心的、能感染人的语言,而不是那些言不由衷的假语;是指那些新颖的、独特的、能引人深思的语言,而不是那些老套的拾人牙慧的陈词滥调;是指那些富含韵味、饱含哲理能启迪人的语言,而不是那些苍白的、空洞无物的废话;是指那些新鲜的、有趣味性的、令人惊异的语言,而不是那些呆板的,味同嚼蜡的学生腔;是指那些幽默的、富含智慧的、逗人发笑的语言,而不是老气横秋、枯燥说教的言辞……有个性的语言,使人眼界为之开,心胸为之爽。当然,要写出能让文章焕发光彩的个性化语言,也并不是难事。

最重要的一点是脱掉伪装,还我本真。学生都是有个性的人,为什么说起话来作起文来就成了面目可憎的“异口同声”了呢?那就是只要一开始写作,有学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伪装起来,装腔作势,说着言不由衷的话。有的学生喜欢模仿,尤其喜欢模仿成功的高考作文,结果成了邯郸学步。放开思维,敢想敢说,敢说敢写,只要符合语法,只要思想健康就会是好的语言。

当然,通过对作文语言的修饰、锤炼,也是可以做到“特”,做到有个性、有创新。常见的方法有:

第一招:返璞归真口语化。这一点我们是从一些方言电视剧、娱乐节目中受到的启发。比如川剧《傻儿师长》、热播剧《武林外传》以及小沈阳的舞台语言。这些语言有共同的特点:来自生活,生动形象,易于理解。所以,在作文中适当地用一些口语,使用一些方言词汇或句法,会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尤其实用的是,多积累一些谚语、歇后语、口头禅等,可以使行文语言展现出使人过目不忘的生命力。

第二招:巧用修辞有亮点。掌握一定的修辞手法,在作文时适时运用,使作文语言有文采。比如排比使句子工整,语言凝练,行文有气势;比喻使句子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使生僻变熟悉,也能使人产生联想,丰富文意;还有拟人、借代、对偶等等。

第三招:诗词文言增典雅。从启蒙到高三,我们学了背了多少优秀的诗词曲赋,难道背这些优美篇章只是为了高考背默题么?为什么不会灵活化用,从而为作文增色生辉呢?那篇《赤兔之死》虽不足为训,但至少从语言上看,它是一篇有个性有新意的好文章。有些学生能够把一些古诗词串联使用,有些学生能够巧妙化用,都是很好的尝试。另外,现在一些流行音乐的歌词也写得不错,只要借用恰当,也会使作文“言之有文”。

第四招:搞怪出新笑煞人。幽默的语言人人爱,俏皮搞笑能使人一扫沉闷,展颜莞尔。要使语言幽默可以从钱钟书、老舍、契诃夫等人处学习。总结他们的经验,除了个人的学识经历外,学会使用反语、仿词、自嘲、夸张等修辞,学会使用求异思维、悖论法等逻辑方法都是很有用的。比如下面这些学生作文中的句子:“天哪!我的衣服又瘦了。”“以后不要在我面前说英文,OK?”“你以为我会眼睁睁地看着你去送死吗?我会闭上眼睛的!”“我最近真的很忙,甚至一天都很难保证有16小时的睡眠!”“不要和我比懒,我懒得和你比。”“帅有个啥用?到头来还不是被卒吃掉!”这些幽默诙谐的语言不仅搞笑,其实里面还包含着一定的认知感悟。这些语言大多是同学们日常在轻松自由的对话状态下发明的,写作时可记得择其优者而用之。

总而言之,只要思维放得开,内容贴近生活,语言有个性,文章就能写出新意,让人爱读,给人启发。■

猜你喜欢

新意文章作文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经典款也能穿出新意
必具独特新意方为真诗
新意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