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真诚”感动人心

2009-08-27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09年45期
关键词:爱荷华真诚借条

【主持人语】

有这样一则故事:孩子来到山上,对着对面的高山呼唤:“喂——,你好,你好——!”高山传来回音:“你好,你好——”孩子不知其中原因,只觉得十分有趣,于是他又对着高山叫道:“讨厌!讨厌!”对面的高山也随即传来“讨厌,讨厌!”的回音。这一下,孩子生气了,便对着高山大吼:“你这个大坏蛋!”毫无疑问,对面的高山也给予了同样的回应。故事虽然简单,却告诉了我们做人的道理:“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孔子云:“仁者爱人”。“仁爱”之心是做人的根本。心存爱心,才会相互尊重,真诚待人,诚实守信,宽容忍让……真诚的为人不仅让人感动,也会带来回报。相信下面文中人物真诚的处世态度不仅会让你深受感动,而且还会让你获得一些做人的启迪。

【选文一】

宽恕伤害过自己的人

□张守管

去年,我曾在美国爱荷华大学看到了一封信,那封信的复印件保存在这所学校已故的副校长的办公室里,那是一封让我们中国人难以理解的信。

那位副校长名叫安·科莱瑞,是爱荷华大学最有权威的女性之一。很久以前,她的父亲曾远涉重洋到中国传教,她成了出生在中国上海的美国人,所以她对中国人有着特殊的感情。她终身未婚,对中国留学生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无微不至地关照他们,爱护他们,每年的感恩节和圣诞节都要邀请到她家做客。

不幸的事情发生在1991年11月1日,那是一起震惊世界的惨案。一位名叫卢刚的中国留学生,在他刚获得爱荷华大学太空物理博士学位的时候,开枪射杀了这所学校的3位教授、一位与他同时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副校长安·科莱瑞也倒在了血泊中。三天后,爱荷华大学28000名师生全体停课一天,为安·科莱瑞举行了葬礼。

这一天,安·科莱瑞的3位兄弟举行了记者招待会,他们以她的名义捐出一笔资金,宣布成立安·科莱瑞博士国际学生心理学奖学基金会,用以安慰和促进外国学生的心智健康,减少人类悲剧的发生。

她的兄弟们在无比悲痛之时,还以极大的爱心宣读了一封致卢刚家人的信。这就是我在她的办公室里看到的那封信——

致卢刚的家人:

我们经历了突发的巨痛,我们在姐姐一生中最光辉的时候失去了她。我们深以姐姐为荣,她曾受到每一位接触过她的人的尊敬和热爱——她的家庭、邻居、各国学术界的同事、学生和亲友。

我们一家从很远的地方来到这里,不但和姐姐的众多朋友一同承担悲痛,也一起分享着姐姐在世时所留下的美好回忆。但我们在悲痛和回忆中相聚一起的时候,也想到了你们一家人,并为你们祈祷,因为这个周末你们肯定是万分震惊和悲痛的。

安最相信爱和宽恕。我们在你们悲痛时写这封信,为的是要分担你们的悲伤,也盼大家能一起祈祷彼此相爱。在这痛苦的时候,安是希望我们大家的心都充满同情、宽容和爱的。我们知道,此时此刻,比我们更悲痛的,只有你们一家,请理解我们,我们愿和你们一起承担这悲伤。这样,我们就能一起从中得到安慰和支持。这也是安的希望。

弗兰克/麦克/保罗·科莱瑞

读完这封信,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我的心被深深的感动所包围——宽恕凶手,反过来安慰凶手的家人,这是一种多么博大的情怀啊!中国的同胞们,你感受到了吗?

(选自《时文选萃》,有删改)

赏析

作为被害者的亲人,不仅没去追究凶手,反而还以真诚博大的胸怀宽慰其家人,这在我们看来,是多么的不可思议!然而,文中被害者的亲人,用他们的行动告诉了我们一个最基本的为人之道:做人,要胸怀博大,有宽容之心。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斤斤计较,烦恼的总是自己。宽容他人,你的生活会充满快乐;宽容他人,你的人生会旗开得胜。宽容他人的同时,你也会赢得缕缕春风。

宽容是豁达的心态,宽容是大度的情怀。宽容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宽容是“得饶人处且饶人”。蔺相如的大度,让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保一国平安;“既生瑜,何生亮”的狭隘,使周瑜在嫉妒中活着并终于在抑郁中死去。

在宽容与被宽容的日子里,你的世界会是一片蔚蓝的天空。

【选文二】

说话艺术

□晴天小米

前两天看见的一段文字让我觉得很有趣,大意好像是说,只有在80年代的时候,才会有人随意批评人家家里窗帘挂得不好看,谁谁衣服穿着没有品位什么的。我深有同感,现代人情商越来越高,再加上审美角度的多元化,很少再有人傻乎乎地对别人的个性化的东西加以评头论足了。但不会说话的仍大有人在。

突然想起今年夏天的一件事。

那天我们一进家门,老妈就非常不开心地对我们说:“今天灌开水,那个凉杯给炸了。”

我们的回答都是第一反应。

我说:“啊,怎么会炸啊,那个杯子不是进口的品牌嘛,这么不经用啊……”

老公说:“一定是杯子用凉水刚洗过吧?”

老妈没有作声,我们也都没当回事。

过了一会儿,嘟嘟放学回家,老妈又给嘟嘟讲了一遍杯子炸了的事。

嘟嘟鞋子都没换,冲进厨房,抓起老妈的手,着急地问:“外婆,您的手没烫着吧?”

……

老妈的感动和我们的惭愧可能都终生难忘。

嘟嘟并没有掌握说话的艺术,但孩子的视角和单纯的心灵是我们大人学也学不来的。

他会提醒我们常常反思一下做人的方式。

(选自《生活周刊》)

赏析

作为孩子,嘟嘟还不一定会说话,但就是这么一位没有掌握“说话艺术”的孩子,一句简短的问候,却能让外婆感动万分。为什么呢?“好言一句三冬暖”——嘟嘟的话里饱含了发自肺腑的对外婆的真诚关爱,这让被物质利益包裹着的“我们”深感汗颜!嘟嘟朴实的话语,蕴涵着令人感动的为人之道:做人,最根本的是要有“爱心”。爱心是冬天的阳光,能融化冬的坚冰;爱心是夏日的甘霖,能滋润人们干渴的灵魂;爱心是春日的和风,能温暖人们的心灵。让我们用真诚的爱心去对待亲人、朋友以及身边的人们吧!这样,人间就会处处有温暖,世界就会处处和谐美好。

【选文三】

一张老借条

□公孙燕

妈妈在整理书籍时,发现了一张借条,她十分惊奇。这是一张20年前的借条,是本地富人张大可的。那时,他向我们家借了200元钱,这200元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爸爸妈妈至少要省吃俭用一年多。

爸妈所在的工厂倒闭后,我们家的日子便过得紧巴巴的。现在,爸爸都50岁了,在深圳一家合资工厂当门卫。他的1000元月薪既要养家糊口,又要供弟弟读大学。看到那张借条,妈妈想起来了,张大可那时候是刚从乡下进城来,曾经借住在我们家隔壁,当时好像是要买人力车借的。当时爸妈和他只是一面之交,非亲非故,就借钱给他了。张大可后来开出租车挣了不少钱,现在可是有钱人了,在“龙香阁”花园买了一套房子。妈妈想了又想,便拿着这张借条去找张大可兑钱,但又担心张大可不认账,妈妈说是去试试看。

好不容易才找到张大可。张大可好像已不认得我妈妈了。妈妈把借条给张大可看,他这才吃惊地望着我妈妈,说:“你是嫂子?”那时张大可管我妈妈叫嫂子。我妈妈说是。张大可看着我妈,问了我们家里的一些情况后,竟呜呜地哭了,说:“嫂子,对不起啊,这么多年了,我没去看过你们,我以为你们的日子过得比我好,我对不住你们……”妈妈见张大可这样,连忙说:“这也不怪你,大家都忙着过日子。”

张大可二话没说,便拿出2000元钱双手递给我妈。我妈说:“不用这么多,你只借了200元。”张大可说:“20年了,嫂子,2000元,不多。”但妈妈最后还是只要了200元。

妈妈拿了这200元,就给爸爸打电话,告诉爸爸这个月不用给家里寄生活费了,同时还说了张大可20年前的那张借条的事。

第二天,爸爸给妈妈打电话,说是想起来了,张大可借的钱第二年就还了,只是那时他一时没找到借条,没想到这张借条躲了20多年又出来了。爸爸叫妈妈赶快把钱还给张大可,并向人家道歉。

妈妈就拿着钱去还张大可,并连连道歉。张大可说:“我记得这钱好像没还啊?”妈妈说:“还了的还了的,孩子他爸不会说错。”

这以后,读大学的弟弟每月都会收到一张500元的汇款单。我们知道,这一定是张大可寄的。收到钱后,我们每月都会为张大可立一张借条,3年后,妈妈将借条拿去给张大可,张大可却把借条全撕了。他保存着的是20年前他给我们立的那张借条。他说,那张借条让他常常想起20年前他在最困难时得到的帮助,现在他将永远记住。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赏析

虽然“非亲非故”,且只有“一面之交”,但“我们家”仍将“至少要省吃俭用一年多”的200元慷慨地借给了张大可。这是羸弱者从躯体里抽取鲜血输送给濒危病人的高尚,是饥饿者从饭碗中匀出饭食救济饿汉的无私。

200元的资助,是父母对贫者的尊重与信任、真诚与无私。它不仅为当时生活窘迫的张大可点亮了生活的希望之灯,也为他后来成为“有钱人”奠定了基础。俗话说“投之以桃,报之以李”“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难怪时隔20多年,“我妈”拿着那张老借条去找张大可时,他会毫不犹豫地要还以2000元,这是父母真诚为人得到的回报。后来得知借条的真相之后,母亲的道歉,张大可的慷慨解囊,乃至后来一系列的举动,更让人性之美熠熠生辉。“一张老借条”,架起了人间的友情之桥,凝聚了双方的真诚无私,它感动并激励着人们向真、向善、向美。

【杨兆军/供稿】

猜你喜欢

爱荷华真诚借条
三生时空的生命体验
为何写作,如何创意
收高利贷
借条丢啦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对学生的爱
班主任如何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美国爱荷华大学开设手游课程学生玩游戏可获学分
借条
设专门项目鼓励留学生与当地学生交朋友—爱荷华大学2015年中国新生行前说明会在京举行
真假借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