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书香浸润中成长

2009-08-27

作文周刊(中考版) 2009年47期
关键词:白痴读书

【主题阐释】

读书可以让你“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足不出户而揽名胜于笔下,历山川于书中,泛江湖于案头;读书可以让你“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闲坐家中而了解天下大事,静观世界风云,触摸尖端科技。让我们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在书香浸润中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强化训练一】

读书之乐

□张会军

冬日暖阳,山间石板上、家里庭院中,让暖阳沐浴着腿脚,上身和书本藏置在阴凉处,温暖舒适而悠闲自在地阅读,心随书动。书中那看似平淡无奇的文字,蕴藏着令人无法抗拒的魔力,慢慢地熏陶着我们,把美渗透进我们的灵魂。孤寂时轻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豪迈时想起“__________,________”;逆境中自勉“________,_________”;顺境中自警“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善悟的心被灵动的文字所融化,书心合一,乐不知倦。

阴雨连绵,若要出游访友,存在诸多不便,然而却是读书的大好时光。不论细雨霏霏,还是大雨滂沱,手执书卷,坐在自己的专用书房里,根本不用担心有人随意打扰,更会觉得遮风挡雨的家是那么的安宁、温馨,使人无限留恋。此时,随便从书架上抽取一本书,在雨叩窗棂声中读上几段儿,雨润泽了思绪,把人带入了一条悠长的心灵港湾中,让人不禁掩卷凝思。近火暖坐,神思遐想,天地悠悠,古往今来。

走进图书馆,文学、历史、哲学、军事、医学……书本种类繁多,任人随意挑选。或者,看看期刊,翻翻报纸也可以。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飘着油墨清香的新报刊、精短的散文诗歌,都可成为业余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公众信息资源非常丰富的图书馆里,有充足的理由把握时代的脉搏,汲取知识的芳香,亲身体悟时间在充实和愉悦中悄然而逝。

静夜,拧开灯盏,闲坐在计算机前,品着热气腾腾的清茶,酷似活神仙。此时,可读自己购买的书报,可读借来的书报,也可直接网上阅读;可边听音乐边读,可边品茶边读,也可闭上眼睛“读”互联网上的有声文字。字里行间的感情,平静、悲伤、悠远、绵长……心随着文字曲折起伏,沉浸在朦胧的世界里,忘却一切生活的烦恼,尽情享受难得的快慰。

读书之乐,无愧是天下所有读书人的福分!

(选自《青少年美文读本》)

思考练习

1.根据上下文在第一段的横线上写出合适的诗句。

2.本文在语言方面有何特点?

3.结合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简要概括一下作者给我们描述了哪几种“读书之乐”?

4.真正爱读书的人都会拥有一种最喜欢的读书情境。你最喜欢在什么样的情境氛围中读书?获得了怎样的乐趣?用150字左右的文字描述一下。

【强化训练二】

童年与书

□[新加坡]尤今

我的童年是由书砌成的。

我诞生于马来西亚北部一个美丽的小镇怡保,就在那儿,我度过了我生命里的最初八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我的父亲在怡保创办了一家称作《迅报》的小报社。这是一段亦欢亦苦的岁月。在经济上,我们捉襟见肘,毫不宽裕;但是,在精神上,我们很富有。父亲多年以来从事文化建设的理想,通过他所创办的报社,得到了具体的实现。他和母亲,常常在用过简单的晚膳后,把头凑在一起,共同策划报纸的内容。我们几个小孩儿,一知半解地坐在一旁听,听不懂便去翻弄父亲给我们带回来的故事书。

翻着翻着,看着看着,慢慢的,整个人便入了迷。

父亲办的是一家“曲高和寡”的报纸,他不肯随俗,更不肯媚俗,结果呢,读者和他的经费一样,越来越少;最后,终于关门大吉了。父亲在寻找工作上处处碰壁后,终于决定带着一家大小到新加坡来另谋发展。

初到新加坡后,我们住在一个叫做“火城”的地方。我们在一幢高达四层的旧楼房里租下一个房间。楼下,是一长排店铺。其中有一家是卖文具杂书的小店。成人的书不多,儿童故事书倒有不少。新到的,放在平台上;稍为旧一点的,便放在门口的大纸箱里。

那时,我读小学二年级,常常在放学后溜到那儿去看免费书,站着看、蹲着看,那老板,不催也不赶,任我去。事隔那么多年,他的长相,我早已忘了;不能、不会忘的,是他那双含笑的眉、含笑的眼。在那口袋里没有多余的钱的岁月里,倘若不是碰上这么一个慈善随和的老板,恐怕我便得苦苦地压抑我喜欢看书的那一份欲望了。

后来家里经济逐渐好转,书本再也不是______(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形容看起来能够实现而实际难以实现)的奢侈品了。父亲爱买书、爱看书,他给自己买,也给家里的孩子买。不是一本一本地买,而是一套一套地买。

他买给我的第一套书是《成语故事十册》。我______(顾不得睡觉,忘记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地看,愈看便愈惊叹于中国语言的优美、精深、凝练、广博。

我和方块字,至此正式结缘。一结缘以后,便终生与它纠缠不清。

在对文字的掌握上有了基础后,父亲便开始为我买中国的古典文学作品。我小学还没有毕业,便读完了《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聊斋志异》等大块头著作。

上了中学后,我有了固定的零用钱,开始懂得上书局去挑选自己爱读的书。这时期,我读了大量的翻译小说。比如:《傲慢与偏见》《静静的顿河》《巴黎圣母院》《父与子》《娜拉》《约翰·克利斯朵夫》《飘》等等,都是一本一本地接着读的。当时喜欢读外国的翻译小说,主要是受作者创作的背景和书里的时代气息所吸引。

除此之外,我对古典诗词也爱不释手,那时记忆好,《唐诗三百首》几乎全都被我背诵下来。

由于从小养成了持续不断的阅读习惯,所以,这些年来,我几乎不能一日无书。

有人说:不读书的人,言谈无味,面目可憎;然而,对于我来说,言谈和面目是不是无味、是不是可憎,都还是其次的问题,最主要的是:倘若不读书,我的日子,便过得无欢、无趣、无味、无乐。

(选自《中学生魅力阅读》,有删改)

思考练习

1.在文章第八、九两段中的横线上,根据括号中的解释写出相应的成语。

2.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第三段中画线句的理解。

3.文中哪句话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4.文章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有什么好处?

5.作者的童年是“由书砌成的”,你的童年中,留给你印象最深的一种“物”是什么?能否简单写一写你与它是怎样“结缘”的?

【隋艳玲/供稿】

【强化训练三】

读书小语

□周国平

世上可做可不做的事是做不完的,永远要去做那些最值得做的事。

读书也是如此。正确的做法是,在所有的书中,从最好的书开始读起。一直去读那些最好的书,最后当然就没有时间去读较差的书了。不过这就对了。

书籍少的时候,我们往往可以从一本书中读到许多东西。如今书籍愈来愈多,而我们从书中读到的东西却愈来愈少。我们对书中有的东西尚且挂一漏万,更无暇读出书中没有的东西了。

开卷有益,但也可能无益,甚至有害,就看它是激发还是压抑了自己的创造力。

我衡量一本书价值的标准是:读了它之后,我自己是否也遏制不住地想写点什么。自我是一个凝聚点,不应该把自我溶解在大师们的作品中,而应该把大师们的作品吸收到自我中来。对于自我来说,一切都只是养料。

有两种人不可读太多的书:天才和白痴。天才读太多的书,就会占去创造的工夫,甚至窒息创造的活力,这是无可弥补的损失。白痴读书愈多愈糊涂,愈发不可救药。

倒是对于处在两极之间的普通人,知识较为有用,可以弥补天赋的不足,可以发展实际的才能。所谓“貂不足,狗尾续”。

读书犹如采金。有的人是沙里淘金,读破万卷,小康而已;有的人是点石成金,随手翻翻,便成巨富。

(选自《在维纳斯脚下哭泣》)

思考练习

1.下面各句,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A.在所有的书中,从最好的书开始读起。一直去读那些最好的书,最后当然就没有时间去读较差的书了。

B.开卷可能无益,甚至有害,如果激发了自己的创造力就是有益的,如果压抑了自己的创造力就是有害的。

C.作者认为,读书时不仅要把自我溶解在大师们的作品中,更应该把大师们的作品吸收到自我中来。

D.天才和白痴都不应该读太多的书。天才读太多的书,就会占去创造的工夫;白痴读书愈多愈糊涂。

2.作者针对读书谈了自己的很多看法,请摘出其中给你印象最深的一则,说说你是赞成还是反对,并谈谈原因。

3.请结合你平时的读书经历,说出一至两则你的读书观。

猜你喜欢

白痴读书
读书使人进步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秀逗蘑菇村
白痴和饭桶
我们一起读书吧
白痴发明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