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江苏省中考作文例析
2009-08-27李传鹏
李传鹏
【中考文题】
请以“传递”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②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写作指导】
命题作文是指命题人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考生根据这个给定的题目进行写作。它至今仍有存在的价值:首先,有利于直接体现作文的意图,避免考生写作时偏向某一方面;其次,有利于考生的思想迅速集中,能在较短的考试时间内按要求完成写作。要写好本文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切入点要小,视角要独特
这个作文容易写,但是如果选择不好写作角度的话,就容易陷入平淡。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切入:2008年奥运会传递的奥运精神;“神舟七号”发射成功传递的拼搏进取精神;甲型HINI得以控制传递的医疗工作者的无私奉献精神;某个著名景点传递的和谐人文精神;某篇诗文名句传递的豪放旷达等等。从这些角度来看,“传递”可以写自己的切身经历和见闻,也可以写别人的体会和感受。所选素材只要符合作文主题,都可以入题。
2.文体要熟悉,特点要鲜明
尽管题目对文体没有限制,但是考生在选择文体时,一定要选取自己熟悉并拿手的,这样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要想把握好文体特点,就要做到:记叙文要避免平铺直叙;议论文要论证有力;如选取日记、书信等体裁,则要把握好体裁特点。
3.手法要变换,立意要高远
从考场作文来看,写记叙文时很多考生使用的表达手法较为单一,常见的形式就是“三段论”:开头一段议论性的文字,中间部分记叙故事情节,结尾部分照应题目或者提升主题。这样的写作手法非常单调,没有任何波澜起伏。记叙文要想吸引阅卷老师的目光,最好是开头有点悬念,或者从逆向思维切入,行文要在重重矛盾中解决问题,让阅卷老师有豁然开朗之感,认同你展示出的构思和写作功力。当然记叙文也可以用小题材反映大主题,达到以小见大的目的,使文章大气高远,这就要求在叙事中不露痕迹地把自己的主题显示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写作记叙文时,切忌在文末使用议论的手法来提升主题。主题应该巧妙地在人物对话或者在对人物心理的刻画过程中显示出来。
4.写作要联想,思想要深刻
命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的作文形式,要求考生放开手脚,尽情地驰骋在想象的空间,多方位地展开联想,这样,才能使文章丰富多彩。比如命题“传递”,你可以联想传递蕴涵的无形的精神,也可以联想到传递创造的人文力量等。
【满分作文一】
传递
一考生
不知不觉中我来到了这里,我生于斯长于斯的故里:青果巷。
似乎旧颜仍未改,这里的一景一物仍那么熟稔。我像是回到了不谙世事的童年,那个只有五岁的我,趿拉着一双拖鞋,在青果巷的石板青砖上踩下一个个深深的水渍。砖路表面凹凸有致,细细的缝隙里,古老的常州湿润的天气滋生出的蓊绿欲滴的苔藓,散发出略微有些晦涩的植株气息,传递出一份久违的缅怀。青果巷是标准的江南小镇,粉墙黛瓦,灰色的石灰沙砾装饰了这条沧桑的古巷,我忍不住扑向了青果巷临着东下塘建起的民屋,这是我的家!我的故里!青果巷颇有乌镇周庄的味道,不仅仅在于黑色与白色之间的反差,更在于它的原始——原始的房屋,原始的居民。
东下塘水光潋滟,这一条窄小的河流像一位温婉贤良的母亲,清瘦的身影永远伫立不倒,有几只春归的燕子涉水飞翔,蜻蜓点水般轻逸的动作留下的水波未绝,也在我心中泛起涟漪。东下塘的水是稳重的,没有水应有的灵巧,她累了吧!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果巷人民,她不再似从前清澈得望眼欲穿,而多了一份潜心休憩的乏力与倦怠。
燕子飞入了青果巷黑色的屋瓦,飞入了那一层苔藓,飞入了我年幼时的生活。“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青果巷的雾气氤氲中,我隐约感到燕子的眼波流转,它向我传递着疑问:“少年郎,你也回家了么?”耳畔忽又响起母亲的歌声:“青青野果,桃儿花错;青青野果,梧儿叶落……”
原来是场梦。我在梦中故地重游,重游儿时的青果巷。平时做梦,手中总是生满涔涔汗迹,而这次,我似乎分外恬静。
这个真实得难以置信的梦,在向我传递着什么呢?半梦半醒间,我推开窗户,临窗而望,是一片灰蒙蒙的高楼大厦。我的青果巷呢?我的青果巷呢?想必她是被生硬难堪地挤在现代化的常州而难以寻觅了吧!
这个梦在向我传递一份情怀,感召着我回到我的青果巷,欢笑着跳入东下塘清洌的河水中。我把这次珍贵的传递藏于心中鲜为人知的角落,因为我想,再过几年,我连这样的传递都得不到了。
如果说分别的感伤是为了团聚时的欢愉,那么自五岁分别后,我与我的青果巷下一次的重逢在何时呢?青果巷,再向我传递几次这样的梦吧!
满分揭秘
幽幽的青果巷,凹凸有致的青石砖,水光潋滟的东下塘,眼波流转的堂前燕,飘缈的儿时谣,这一切却只缘自一场梦。心思细腻、视角独特的作者用他(她)敏锐的笔触,向我们传递梦幻的意境,久违的念想,悠悠的情怀。而现实却传递给了作者淡淡的哀伤,百年名巷混迹、淹没于现代化的水泥大道之间。这对对青果巷钟爱有加的作者来说,怎会不引起无限的感慨,不尽的哀思呢?聪明的作者以虚渺的“梦”为依托,向我们传递着一份浓浓的人文情怀,呼唤更多的人关注古巷的历史文化。你感受到这种“传递”了吗?
【满分作文二】
传递
一考生
旅途漫漫归期远,一封被泪雨浸湿的家书传递来平安与祝福。
梦中花落数十载,一曲被深情诵唱的《回家》传递来无限愁情与期盼。
海峡对岸,余光中的乡愁传递而来。在这明月夜,余光中独斟一杯浊酒,惆怅了数十年的思绪,都寄予了明月。他畅饮一瓢雄浑的长江水,摘下一片血红的海棠贴在胸口,看远山被飘然的白雪覆盖,撷一枝蜡梅,把心中的赤热传递给故乡……梦还是醒了!他只能老泪纵横地立于高山上远眺,用痛哭将这份悲愁传递,从那一岸,到这一岸……
海峡对岸,洛夫的悲痛与绝望传递而来。踏上归途,马背上洛夫的琴弦轻响,抑制着内心的喜悦与激动。然而就在不远处,他乍然勒马,笑容凝结成苦笑。他茫然伸手,想抚一抚故乡的泥土,谁知,却抓回一掌冷露。我踏着这岸的春草花苞,看着洛夫身后的背景一点一点变成严冬。忽然传来一声脆响,一颗赤子之心在“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前被冻裂。他蹲下身去,竖起衣领,独立过着他寂寥的寒冬。不远处满山凋零的杜鹃只剩下唯一的一朵在哭泣,无形的墙壁竖立在一湾浅峡,只有这份悲愁,从那一岸,传递到这一岸……
海峡对岸,百万同胞的期盼传递而来,一湾浅浅的海峡曾经深得无法逾越,游子们用满心的希望把这深渊填满,一座回家的桥梁即将被建立,一道传递爱与真的虹桥在暴风骤雨之后的天空显现。游子欣喜,他说:故乡一点也不远,就在这海峡对岸,我,可以指给你看——从那一岸,到这一岸……
我站在天涯海角久驻,凝望海峡对岸,细听海风传递来一曲令人心疼的《回家》。猛然间,泪如雨下,我放声呼喊:“你快回来!”然后,静静地祈祷,不知这温情的海潮能不能把我的心情传递,从这一岸,到那一岸……
满分揭秘
此文立意较深刻。所选材料典型而独特。余光中是台湾著名的乡愁诗人,洛夫是享誉国际文坛的“诗魔”,作者选择了两位诗人的乡愁诗作为表现主题的素材,实在是聪明之举。文章在表现手法上也有独特之处:1.勾勒诗意的意境,动人的画面。余光中站在高山远眺故乡;洛夫骑马难回故乡;彩虹横跨海峡两岸;作者站在海边遥望台湾并呼唤同胞回归。四幅画,展示了四个动人的场面。2.间接引用诗人的作品。文章第二、三自然段,反映了作者对诗人的作品的熟悉度,作者巧妙地引用诗作来塑造诗人的形象、勾勒画面。如:“畅饮一瓢雄浑的长江水”“摘下一片血红的海棠贴在胸口”“撷一枝蜡梅”等都引自余光中的《乡愁四韵》。3.运用凝练、饱含感情、富有意蕴的语言来表达。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很强,一下笔,诗意一般的句子就从笔底流淌了出来:“旅途漫漫归期远,一封被泪雨浸湿的家书传递来平安与祝福。”文中这样的句子不胜枚举,这样的写作功底一定来自于作者对语文的热爱和平时的勤学苦练。
总之,此文精致、深情,为中考作文的文风又拓宽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