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忠华胡小妹:同甘共苦100年

2009-08-27笛乡樵子

晚晴 2009年8期
关键词:玉屏土匪小妹

笛乡樵子

他与她,是一对“结婚”100年的夫妻。如今,他戴着一副铜质眼镜,斯斯文文,虽然耳朵很背,却神清气爽,还能下地干活;她虽然有些老年痴呆,却还能给老头子打打下手,干些家务。

他叫杨忠华,103岁,她叫胡小妹,105岁,他们从幼年开始携手并肩,风雨百年,虽无大起大落、脍炙人口的故事,但也有一些“小插曲”让人唏嘘和感叹。

日前,记者前往玉屏自治县亚鱼乡瓮袍村郑家组,采访了这对百年夫妻的故事。

一箩筐挑回“小夫妻”

瓮袍,是玉屏自治县亚鱼乡最边远的一个自然村,这里虽然边远,交通不便,但千百年来,一条常年不干的小溪滋养了这里的祖祖辈辈。杨忠华就是出生在这里一个家境还算殷实的农家。胡小妹的娘家则在现铜仁市比较边远的鱼塘乡白果屯,两地相距几十里。

杨忠华和胡小妹是表姐弟,一个是姑姑家的儿子,一个是堂舅家的女儿。在此之前,杨胡两家已经是三代姻亲,关系非同寻常。

三岁那年,杨忠华随父亲到外婆家走亲戚,因与表姐胡小妹关系处得很好,玩得开心。看两小无猜,也挺般配,在一股封建思想的支配下,杨忠华的父亲便有了“让侄女服侍姑姑”的念头。随后,他就把这个想法说给了舅子听。

没想到,舅子一家一听说此事,当即满口答应。于是,双方家长一合计,一对“夫妻”就应命而成。

当时,胡家的家境没有杨家殷实,双方商定,胡小妹就作为童养媳由杨家抚养,长大以后就作为儿媳“服侍姑姑”。

杨忠华没有想到,就是因为一次走亲戚,竟然“解决”了自己的终身大事,“娶”回了一个妻子。

“婚事”一经确定,选好一个吉日。一天上午,杨忠华的父亲就用一担箩筐,把这对“小夫妻”挑回了瓮袍。

这一年,杨忠华只有三岁,胡小妹则刚刚五岁。

老婆被抓无奈当兵

成年后的杨忠华夫妇一直过着自食其力的农耕生活,农闲时,杨忠华就去打零工补贴家用,但是,他们这样的“安稳”生活并没能长久地维持下去。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不仅匪患猖獗,国民党军队征兵抓丁也是常事,给老百姓带来了无尽的苦难,杨忠华夫妇就是其中的受害者。

28岁那年的一天,国民党军队来到瓮袍抓兵,提前得知消息的杨忠华跑进深山藏了起来,最终躲过了这一难。没过多久,国民党军队再次来到村里,杨忠华因为信息灵通再次逃脱。

然而,这一次已不像前次那样简单了。国民党军队见抓不到人,便将杨忠华的老婆胡小妹抓了起来,关在20多里外的田坪街上,同时还放出话来说,只要他去当兵,就可以放回他的老婆。

万般无奈之下,杨忠华只好被迫当兵。临行之前,胡小妹抓住他的手紧紧不放,但纵有千言万语也无从开口,只是泪流满面。

还好,杨忠华当兵的这支部队就驻扎在都匀,离家乡也就三百多公里。当时,因为军官克扣军饷,由于饥饿和疾病,一些士兵不能动弹,又被军官“扫地出门”,任其病死饿死。三个月后,杨忠华也因饥饿体力不支被赶出了部队。“那时,我们吃的饭都是用米和谷子混合煮的,难以下口呀。”杨忠华对那段经历至今记忆犹新。

被赶出军营后,身无分文、衣衫褴褛的杨忠华只好一路乞讨着往家乡走。“晚上就睡在人家的稻草上,身上的虱子一抓一大把。”十四天后,他终于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家中。

当杨忠华敲开家门时,胡小妹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个乞丐就是自己的丈夫。当这个“乞丐”的真实身份得以确认后,他们紧紧相抱,泪如泉涌。

总结经验乱世谋生

死里逃生的杨忠华回到家后,为了让老婆的生活过得好些,他开始尝试着去卖苦力,做生意。

起初,他去做挑夫,给人家挑东西。他记忆最深的是从瓮袍挑米到湖南新晃的经历。从瓮袍到新晃有40多里路,那时,他一天之内要挑着百来斤东西在两地之间跑个来回。他有一个哥哥在两地之间的田坪居住,哥哥曾经多次叫他去家里歇歇脚。但是,为了谋生,杨忠华不敢有半点耽搁,只好谢绝哥哥的好意,挑着担子继续赶路。

当挑夫不仅辛苦,而且挣钱不多。

杨忠华于是琢磨着去做生意。当时,贩卖桐油是比较赚钱的买卖,他就去离家100多里的铜仁买来桐油,然后打算挑到新晃去卖。谁知,他的生意不仅没让老婆过上好日子,反而更让老婆担惊受怕。因为桐油比较值钱,故深受土匪“青睐”。第一次,他仅仅是被土匪抢去了桐油。第二次,他差点连命都没有了。

此刻,杨忠华结合他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总结出了一套经验:土匪不是很在意那些笨重而又不怎么值钱的东西。由此,他开始了第二次生意历程,这一次他主要是贩卖一些铁锅和鼎罐之类的东西。并且在不久后的一天,他的经验也得到了印证。

一次,他挑着铁锅和鼎罐与一个做布匹生意的人同行,在一个叫牛场坡的地方遭到土匪抢劫。当时,土匪见他的东西不值钱,就叫他挑着东西赶快离开。而卖布匹的人就没那么幸运了,不仅被抢了东西,最后还被乱枪打死,其状惨不忍睹。

就这样,直到解放,杨忠华就是靠着他的这一套“经验”闯荡了十多年的生意场,足迹遍布铜仁、玉屏、新晃,乃至贵阳等地。

“那个年代不太平,生意也不好做,你要想不被土匪抢劫,就不要去买卖那些值钱的东西,还尽量不要成群结队地行走,以免引起土匪的注意。”说起那一段生意经历,杨忠华感触很深。

全国解放享受幸福

解放后,杨忠华当上了村里的民兵队长。那个时候,他经常回忆起解放前的苦难日子,一想到解放后的幸福生活,他做梦都会笑醒。所以,他不惜一切要去维护新的人民政权。

据杨忠华介绍,当时,瓮袍村村民刘元生和杨昭兵组织了一个假农会,专门干一些危害人民政权和社会的勾当。他在“侦查”到这一情况后,连夜赶往玉屏县政府报告了此事。最后,这个假农会被彻底摧毁,相关人员也在被抓获后受到了严惩。

土地联产承包到户后,杨忠华夫妇有了自己的土地,他们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老两口爱吃腊肉,他们每年都要喂一头大肥猪来过年和腌制腊肉。他们想吃新鲜肉了,夫妻二人就趁着赶集买上几斤猪肉,加食盐熬好存放起来慢慢享用。

杨忠华夫妇有一个遗憾,就是一生没有生育子女,但他们的生活毫无后顾之忧。因为侄孙杨昭英一直在关怀备至地照顾着他们。每天早上,杨昭英都要前往老人家中探望一下,如有需要办理的事情则及时给他们办好。杨昭英还是一个村医,他会不定时地去为两位老人检查身体。

尽管两位老人现在不能下田种地了,但各级党委政府每年发放的生活补助就能让他们安度晚年。玉屏自治县老龄办主任杨荣敏介绍,现在,省老龄办每年要给他们每人1200元的生活补助,县委政府每年也要给每人1200元钱,乡政府也会适当给予生活补助,这样一来,两位老人一年四季就衣食无忧了。

据了解,只要天气晴好,老两口还会互相搀扶着到村子里走一走,看一看村子里又有了哪些不同,去小卖部买一点日常生活用品。并且,杨忠华还会隔三差五地步行四公里远去铜仁市的牛场坡赶集,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去了解一些新事物,看一看新变化。

如今,杨忠华还种着几分菜地,兴趣来了还要去菜园里“锻炼”一下身体,而他患有老年痴呆的老伴,偶尔还会去给他打打下手呢。

寿星档案

姓名:胡小妹

性别:女

民族:侗

生日:1904年9月

住址:玉屏自治县亚鱼乡瓮袍村郑家组

文化程度:文盲

职业:农民

病史:无

长寿史:无

生活习惯:早上天一亮就起床,午休2个小时,天一黑就睡觉;一日三餐,一餐一碗饭,喜欢喝甜酒,偶尔喝点白酒;喜食甜食、蔬菜、粉蒸肉、猪肉

脾气:温和,善良

喜爱活动:散步,劳作

长寿秘诀:勤劳,心态好

姓名:杨忠华

性别:男

民族:侗

生日:1906年3月

住址:玉屏自治县亚鱼乡瓮袍村郑家组

文化程度:读过私塾

职业:农民

病史:无

长寿史:无

生活习惯:早上天一亮就起床,午休2个小时,天一黑就睡觉;一日三餐,一餐一碗饭,喜欢喝甜酒,偶尔喝点白酒;喜食甜食、蔬菜、粉蒸肉、猪肉

脾气:温和,善良

喜爱活动:散步,劳作

长寿秘诀:勤劳,心态好

猜你喜欢

玉屏土匪小妹
玉屏县气候季节、雨季及不同量级降水日数等气候变化特征
我家的小土匪
家有“小土匪”
湿润气温?助推油茶业快速发展
玉屏县召开2016年下半年老干部座谈会
玉屏县气候条件对油茶生长及病虫害发生的影响分析
土匪变成企业家
“土匪”蒙难记?
东游Q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