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要具有三大责任
2009-08-26
80
阮次山
在我们这代人眼中,“80后”曾是“颓废的一代”,甚至连美国《时代》周刊也曾评论:中国“80后”的心中只有自我。那么,“80后”应该具备什么责任?笔者认为,国际视野、中国意识、公民责任,是这些年轻人不可或缺的。
去年在地震灾区,“80后”志愿者参与其中的感人救灾场面,让人记忆犹新。北京奥运会期间,“80后”用这一代人所特有的热情、自信与微笑,征服了一向挑剔的国际媒体。我曾说过,我不喜欢狭隘的民族主义,那是自卑的表现,是因为觉得人家看不起我们,所以要故意展示给人家看。令人欣喜的是,“80后”已经开始理解:世界上有那么多国家,没必要因为别人与我们不一样而大惊小怪,也没必要因为我们与别人不一样就妄自菲薄,保持开放与自信的心态最重要。
“80后”在有国际视野的同时,也要具备非常鲜明的中国意识与中国立场。在国际视野下,“80后”对中国自身的关切与重视显得更为突出。拥有五千年历史、960万平方公里国土、13亿人口的中国,与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现实国情都大相径庭。在这样一个泱泱大国,建立并完善惠及最广大民众的社会制度,是困难重重的复杂工程。许多“80后”并没有迷失和沉醉于别国的道路与模式,从他们身上,不难看出立足于中国自身的问题意识与求解精神。
“公民”当然是主流话语,然而,什么才是公民的意识与责任,并非人人明白。不少国人,特别是一些有权力、有财富、有知识、有话语权的社会强势成员,依然存在着非理性、不成熟、爱偏激、高欲望的特征。然而,一个真正负责任的人在坚持批评性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建设性,只有蕴含着建设性的批判,立足于批判性的建设,才是公民责任的最终体现。
不久前去世的美国CBS电视台前主播克朗凯特,是我从事新闻职业以来最为尊崇的偶像。他在几十年的新闻人生中,不同于“兜售正义”、“制造对立”和“煽动情绪”等自由派新闻操作方式,始终以平衡客观的专业主义播报新闻。这位不偏不倚的新闻老人,晚年在一次采访中谈到渐成主流的互联网新闻及网民评论时,只用了一个词来表达他所关切的核心问题,那就是——责任。
批判力、建设性与责任感,恐怕是当代青年不能抛离的公民意识。的确,今天的中国面临种种危机,如贪腐问题、群体性事件、利益集团弊端等,但作为“80后”应该肯定社会整体的进步和发展,共同反思和承担责任,通过变革自我与社会,通过建构法制与培育信仰,迎接并引领新的梦想与希望。
当中国领导人将国家战略从单纯追求GDP增长,转变为强调全体国民共享发展成果时,中国发展模式和社会利益的重要调整,很可能给未来中国留下一笔更为珍贵的活的财富——一批具备国际视野、中国意识和公民责任的“80后”青年。▲ (作者是凤凰卫视首席时事评论员。本文是作者为《少年中国:“鸟巢一代”解读2008年中国与世界》一书撰写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