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次“葬礼外交”扭转中苏关系

2009-08-26

环球时报 2009-08-26
关键词:列日涅夫苏方葬礼

苏联透出改善关系善意 中国特使受到特殊礼遇

樊 繁

朝鲜半岛南北双方近日开展的“葬礼外交”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不少媒体和评论家在给予积极评价的同时,纷纷猜测这场“葬礼外交”能否为朝韩关系“破冰”。20多年前,在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猝然去世之际,中国曾果断决策,发起“葬礼外交”,进行了一场中苏关系史上的“破冰之旅”。

中国外交部首场新闻发布会

自上世纪50年代后期起,中苏关系逐渐恶化。在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执政的前半期,中苏关系甚至恶化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不过,晚年的勃列日涅夫意识到了改善中苏关系的重要性。

1982年3月,勃列日涅夫借举行庆典之机,在离中国不远的塔什干发表长篇讲话。讲话中虽然对中国进行了攻击,但明显出现了不少新变化:明确承认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完全承认中国对台湾的主权等。勃列日涅夫发表讲话230天之后就去世了,这篇讲话被人称为其对华政策的“绝唱”。

一直关注中苏关系的邓小平听出了勃列日涅夫讲话的弦外音,他指示外交部立即作出反应。那时,中国外交部还没有正式的新闻发布会制度,没有专门的发布场地,几十名中外记者受邀出席,大家就站在时任新闻司长的钱其琛周围。钱其琛在会上发布了一个三句话声明。

举行新闻发布会在新中国外交史上,这是破天荒头一遭。这条消息很快传到世界各地。苏联《真理报》为此也刊登了一条消息。有外电评论称,对抗的中苏两党两国“似有和解的可能”,事情果真如此的话,“世界面貌就会为之改观”。

中国特使奇特的“机场讲话”

中国政府回应勃列日涅夫讲话后不久,邓小平请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给勃列日涅夫传口信。8月又派外交部苏欧司司长秘密前往莫斯科传递信息。中苏封闭已久的大门似乎就要打开。

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猝然去世。次日傍晚,中国驻苏使馆收到了国内发来的三项决定:以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名义发唁电;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乌兰夫到苏联驻中国大使馆吊唁;派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黄华作为中国特使到莫斯科参加吊唁活动。对当时而言,这不仅是近20年来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第一次就一件非庆典事件给苏方发来电文,而且意味着中国领导人十七、八年来第一次进入苏联驻华大使馆,更是中国领导人13年来第一次与苏联领导人见面。

14日晨,黄华一行飞往莫斯科。黄华启程后,邓小平又指示发表了一个简明的“谈话”,其中暗含了许多中方对苏正面看法。这篇稿子作为黄华离开首都机场时对记者的谈话发表。

11时许,苏联副外长伊利切夫在莫斯科机场见到了中国驻苏大使杨守正,他高兴地说,那份文件(黄华的“机场讲话”)已经看到了,写得“很正面”。伊利切夫还半开玩笑地说,“文件”中“祝愿苏联的建设事业日益发展”这一处,“建设”一词前面如果加上“社会主义的”这样一个形容词,那就更好啦……

12时10分,黄华一来到机场贵宾室,杨守正就把他拉到一边,汇报了在北京发表“书面谈话”一事。黄华听后先是一愣:“哦,原来还有这么回事,我上午离开北京之前发表了个‘书面谈话!”看完“谈话”稿后,黄华对这一“神来之笔”感到非常振奋:“小平同志的决策真英明!乔木同志的文章写得真好!”

“葬礼外交”打破中苏“坚冰”

勃列日涅夫的葬礼11月15日在莫斯科红场举行。葬礼前一天,苏方安排外国代表团与逝者的遗体告别,特别把黄华安排在比较靠前的位置。各国领导人送的花圈摆放在棺椁两旁,中国特使献的花圈摆在较为显著的位置上。

15日晨,黄华抵达红场参加葬礼。这是继周恩来总理参加斯大林的葬礼后,中国领导人第二次参加苏联最高领导人的葬礼。

黄华曾回忆说:“苏方不但对我们代表团参加葬礼作了很好的安排,而且我们的所有活动都受到周到的照顾和礼遇”,“在所有的仪式和活动中,都把我们安排在社会主义国家队列较前的位置;在红场的追悼大会上,所有其他国家的代表团都是只让一位成员上观礼台,而让中国代表团的4位成员都上了观礼台。”

当天下午,安德罗波夫总书记会见了黄华。这次会见用了三、四分钟,而安德罗波夫同其他国家代表的说话时间一般才半分钟。葬礼结束后,苏方翻译特意赶来,要求逐字逐句核对黄华同安德罗波夫谈话的记录,说是上头要求逐字汇报。

遵照邓小平同志的指示,黄华还主动提出与苏共政治局委员、苏联外长葛罗米柯举行会见。对此,苏方给予了正面响应。次日,两国外长举行了20年来的首次会晤。这次会谈持续了近两个小时。

勃列日涅夫去世后,接任的安德罗波夫一上台便大刀阔斧地推行“新政”,但由于年高体弱,他“在位”仅一年零三个多月便病逝了。安德罗波夫死后,接任的契尔年科1年后也疾终于“位”上。

为此,中国先后派出万里副总理和李鹏副总理参加了二人的葬礼,即第二次、第三次对苏“葬礼外交”。可以说,第一次对苏“葬礼外交”使中苏关系的“坚冰”得以打破,而后面两次则使双方接触、交流的程度不断得到提升。

万里副总理参加安德罗波夫的葬礼之时,苏方给他以高规格的接待。苏共新任总书记契尔年科在集体会见外国领导人时,与万里副总理进行了友好交谈。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阿利耶夫也与他举行了会谈。李鹏副总理参加契尔年科的葬礼时,接任总书记一职的戈尔巴乔夫与他举行了正式会见。这是中国领导人事隔20年后首次与苏联最高领导人进行会谈。中、苏两国之间的“葬礼外交”,由此走上另一个高度。

到了1988年秋天,戈尔巴乔夫出于内政外交的需要,终于决定迈出实质性一步。1989年5月16日,邓小平在北京会见了戈尔巴乔夫。中苏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猜你喜欢

列日涅夫苏方葬礼
为冰川举行“葬礼”
这是在葬礼上听过最多的一句话
1956年赴苏接收中共档案
自己的“葬礼”
两种不同的管理
痴恋勃列日涅夫,一个女人孤独的爱情守望
是爱情就让它纯洁吧
冷战时期中苏外交秘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