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昌焘:借势出演新角色

2009-08-25杜昌焘

中外管理 2009年8期
关键词:杨总借势资本

杜昌焘 纪 亮

乐凯选择和《中外管理》合作,“我们仅仅是觉得,有一些管理问题是可以探讨的,是值得探讨的,这是我们多年交往的精髓所在”。

我离开媒体的视线已经很久了,这是退休之后给自己提出的要求。当年由于乐凯(本刊注:退休前杜昌焘多年掌舵乐凯胶片)的特殊性,必然要和媒体接触,退休之后就没有这个必要了。我很喜欢现在的状态,和朋友聊聊国家大事,和年轻人可以聊聊股票、谈谈资本市场,接触各种各样的新朋友。

但是,虽然如此,我对《中外管理》依然有着很深厚的感情,从我们十几年前开始合作算起,我与杨沛霆总编辑也有了十多年的友谊。杨总很关注我们,而1990年代末的时候,当时乐凯正是从管理上需要一个提升,要给我们的管理人员一个新的思想、一个新的认识,开拓眼界。

当时与《中外管理》的合作,是一种浑然天成的合作:双方都有这个需要,而且我们认识上都有一点,我们都是脚踏实地的、非常务实的人,这是我们合作的基础——这种合作是要解决问题的。我和杨总见面没有客套,见面就是谈问题,而且就是谈实实在在的问题,谈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建立在彼此欣赏的基础上,我没有把乐凯说得天花乱坠,杨总也没有把《中外管理》粉饰得优秀无比,我们仅仅是觉得,有一些管理问题是可以探讨的,是值得探讨的,这是我们多年交往的精髓所在。

换个角度看管理

这几年我的转型比较大。之前是在企业中直接参与企业管理的,退休之后虽然也是从事企业管理工作,但是立足点已经发生了改变。现在我更多干的是董事,这时我的主要工作,就更关注风险问题、宏观问题。我现在在意的,不是用几句话来描述战略,而是如何把战略实施下去,把战略整个推进;不是讲风险,而是分析控制风险。一个企业不可能没有风险(如果企业没有风险,企业就没有前途),关键是如何化解风险、如何化险为夷。

我最近所关注的是重组、并购、资本市场的事情,是在俯视整个企业运作。企业做到一定的时候,上市、并购、重组,就必然涉及到资本运作。过去我们讲,做产品做到一定程度,就要开始做企业了,资本问题就不能不关注。

中国的资本市场在快速发展,却面临着很多的问题。中国的资本市场,或者说中国的金融体系和国外相比,比实体经济与国外的差距要大得多,所以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很严峻的。1997年乐凯股票上市时,我说这是乐凯的标志,标志着乐凯开始进入了资本市场,对我们将是有很大挑战。这几年金融业、资本市场的发展,到现在的金融危机,确实也给我们出了很多的难题,给了很多思考的空间和研究的题目。这些事情参与之后,实际上不仅仅是工作的需要,而且是改变人思维的需要,提高人的思维长度和广度的需求。

人这一辈子会扮演很多角色,就是在不断变换角色,不改变人会很痛苦的。这种改变,不是要不断做事,把事情做得更大更好,而是对事情有一个更深的认识,有一个新的理解。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认识、适应、跟进的过程,顺势而为。到了我这个年龄,造势已经是不可能的,顺势与借势是很重要的。我只是看看哪些地方我还能做些什么。

被低估的国企

管理永远是一个不断地提出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不断地变化的过程。

我离开乐凯这些年,时势已经发生了变化。现在到处在提倡创新,但在原有基础上创新,才是有效的创新。今天的企业应该创新,但是要脚踏实地,认认真真,不要搞浮躁的东西,不要搞花哨的东西。这方面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走的是完全不同的两条道路,民营企业的灵活也带来了浮躁,国有企业的僵化也保证了稳健。

在这方面有一些学者在不断地诟病国企,认为国有企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实际上,虽然民营企业有很灵活的机制,但是在基础管理上跟国有企业比还是有差距的。可能民营企业现场管理抓得严,浅层次的人事管理比较好,但是人才的培养、骨干队伍的形成和人事管理体制的建立,还是有问题的。因为它的基础不好,这些方面应该、也必须向国有企业学习。

中国企业有自己的一些特点,善于总结自己的特点,学习别人的长处,还是很有希望的。这是一个互补,也是一个平衡,更是一种和谐。而国有企业在这种和谐的关系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对于中国企业管理的思想、方法的推进,是功不可没的。

杜昌焘对《中外管理》说

国外的杂志,高端的注重理论,中端的注重技术的应用,低端的注重应用性、产品化。现在世界上由于经济的变化、管理理念的变化,有几个方向性的问题:第一是更细化了,门类更具体;第二个是数字量化更严谨、更明确。所以希望你们更加务实,不要只去论道,不去做事,这样才能办出自己的特色。

我一直关心《中外管理》的发展,对《中外管理》是有特殊感情的,希望你们能够成为百年杂志。我希望你们能够继续往前走,拓展思路和人脉,不要总是沉溺于过去,要开创新的局面。

我祝杨沛霆总编辑健康愉快、心想事成!管理

(本文根据采访录音整理而成,未经本人审阅)

责任编辑:杨 光

格言:就企业经营来讲,应该审时度势。该造势时造势,该借势时借势。海尔张瑞敏的经营理念比较接近道家学说,总是强调变;而我的观点更接近于儒家,即企业在市场上给自己定好位,每个人给自己的角色定好位。 1999年8月刊

学习国外的管理经验必须与企业的发展阶段相联系,不能忽视历史,片面地来看一招一式,不同企业的状况也不一样。所以研究管理要根据不同行业.不同阶段,找到国外理论可以对接的地方。 2007年2月刊

猜你喜欢

杨总借势资本
借势奥运,潮玩撬动创意新品
“数”中寻机,借势破局
资本策局变
“借势”等十二则
第一资本观
VR 资本之路
背后
借势冬奥会 实现新跨越
背后
“零资本”下的资本维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