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产学研经济探讨
2009-08-25范越
范 越
[摘 要]本文在回顾产学研合作机制产生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产学研自主创新主体合作模型,并且阐述了产学研自主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当今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现状及当前突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关键词]产学研 合作模型 方案
作者简介:范越,兰州交通大学机电技术研究所办公室主任,经济师。甘肃兰州人。经济师,研究方向企业活动分析。
产学研联合起始于斯坦福大学科技园,产学研是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发展,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加快先进技术在企业中的推广应用,促使高科技成果商品化、产业化、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进一步解决科技和经济结合的问题,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其发展目标是大学为研究开发中心,在大学附近建立起各学科研究开发、生产与经营系统,科学园为个研究开发、生产和经营单位给予优惠政策,使科学园互相激励,互相调节,共同发展。
一、产学研自主创新主体合作模型
“产学研”便是指在政府推动下,以市场为导向,由大学、科研院所和产业形成的优势互补、互动共赢的创新网络系统。大学(科研院所)-企业-政府构成这个创新系统的三大要素。在这个创新系统中,政府的作用进一步得到强化,三大要素之间的交叉融合也进一步加深。产学研自主创新主体的合作模型如图1所示。
二、产学研主体合作关系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产学研合作主体主要为,大学和科研院所、企业、政府三个部分,大学学和科研院所除了具备人才培养的功能外,还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较强的知识创新能力,其学术研究的能力和成果,本身就孕育着未来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某些形态,表现为知识创新源泉、创新人才、创新文化和创新环境等。企业是现实生产力的创造者,理应发挥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产学研合作机制不能自发形成,也不能单靠自由市场的长期磨合。政府作为产学研合作的拥护者和推动者,必须主动介入和干预,通过制度创新,加强对产学研合作的引导和调控,切实提高产学研合作的实际效能。
三、我国产学研合作现状及问题分析
在我国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实行产学研合作教育已成为各界人士的共识。据统计,目前我国“专事”科技的人员约100万,美全时科技人员近300万,于此同时组件产学研合作教育董事会成为开展合作教育的有效途径,近几年来,我国有不少高校成立了以高校为龙头的产学研合作教育董事会,参与合作教育的各方都是董事会成员,董事会是董事单位与学校建设长期,稳定,全面合作关系的桥梁和纽带,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各大高校已经建立了一批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实践基地。产学研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与传统的教育模式相区别,为此需要从体制,机制,模式上进行改革,以创新的思维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我们也不难发现,大学和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和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大量成果的同时,在产学研深入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一方面,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总体科技投入不足和科研管理体制落后,创新优势和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另一方面,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与产业密切程度不够,往往仅重视科学理论,而忽略工程技术,在面对应用的高新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明显不足。大量专利在申报后被束之高阁,多数大学和科研院所的专利实施率仅为10%左右(美国仅MIT每年的发明就能为美国经济增加200亿美元产值和15万个就业机会)。大量专利仅为实验室试验结果,缺乏技术原型,实际操控性差。很多教师对市场不敏感,申请的专利严重脱离市场应用背景,技术创新成果的工程化、商品化亟待加强。在人才培养方面,大学和科研院所往往没有按照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片面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工程教育素质的培养,使毕业生缺乏基本的职业技能和素质,就业难度大;而另一方面,企业又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人才结构性矛盾在我国长期存在。
四、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自身功能,大学(科研院所)必须要面向应用及产业培养人才和从事科学研究,科技成果必须要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产学研合作创新系统中,大学和科研院所需要重新定位。首先,要转变观念,改变在以往产学研合作中大学和科研院所作为技术开发的主力而处于上游的主动地位,树立“平行服务”的观念,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中来,在大学与企业目标差异(前者注重学科发展,后者关注市场和效益)中寻找与企业合作的最佳契入点,建立起一整套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工作机制,形成若干个各具优势和特色的人才群体和具有相当研究开发实力的基地,探索多种合作模式(专利转让、联合申请项目、联合申报工程技术中心、科研成果孵化器、自办或共建企业、建立科技园区、工程硕士培养等),积极传播创新文化,灵活多样地开展产学研合作。
五、小结
本文在回顾产学研合作机制产生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产学研自主创新机制合作模型,并且阐述了产学研自主创新主体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当今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现状及当前突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
参考文献
[1]辛爱芳。我过产学研合作模式与政策设计研究。南京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南京2004
[2]董彪。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策略与方法研究。哈尔滨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国哈尔滨2006
[3]驻纽约总领事馆教育组。研究型大学是国家经济创新的主要力量。世界教育信息,200,(4):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