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议《盐铁论》
2009-08-25何涛
何 涛
[摘 要]武帝时,采纳大司农桑弘羊的建议,推行盐铁专卖,引起豪强大贾的不满。汉昭帝时,西汉王朝展开了一场主要关于盐铁方面政策的会议,即盐铁会议。宣帝时,桓宽整理成文,编成《盐铁论》一书 。它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经济史料学著作。
[关键词]盐铁会议 盐铁论 体例 史料价值
作者简介:何涛(1972-),男,商丘师范学院 历史学与社会学系,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教学和研究。
一、“盐铁会议”召开的时代背景
西汉初年,社会经济凋敝,国家财政困难。“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氏无藏盖。”[1](卷三十平准书) 商人们却不遵法度,“蓄积余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至石万钱,马一匹则白金”。[1](卷三十平准书)汉高祖刘邦为了稳定统治,较快地恢复封建秩序,对内减轻赋税,开放山泽,鼓励垦殖,并奖励农业,抑制工商;对于外部匈奴的多次侵扰,均采取和亲政策,委曲求全。到文帝时,“开关梁,驰山泽之禁”,[1](卷十孝文本纪)“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2](卷一错币篇)于是很快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1](卷一百二十九货殖列传)的局面。东郭咸阳“致生累千金”,南阳孔氏“因通商贾之利”,“家致富数千金”。汉王朝在此时历经文帝、景帝的不懈努力,出现了“文景之治”的良好开端。到汉武帝时,“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1](卷三十平准书)。军事上,马邑事件发生后,汉武帝深知与匈奴的和亲政策已经破裂,未来必定会有大规模的战争。从元光二年(公元前133)至征和四年(前89),汉王朝为抗御和打击匈奴进行了一系列征战。战争一方面可以壮大汉朝的国威,报仇雪恨,但是战争也需要以巨大的财力作为后盾。汉武帝即为二十年,耗尽了大部分积蓄,把国家财政推到了崩溃的边缘。桑弘羊说:“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备之则劳中国之士,不备则侵盗不止。先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也,故修障塞,伤烽燧,屯戍以备之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长财,以佐助边费。”[2] (卷一本议)为了筹措巨额的军费开支,力求财政收支平衡,汉武帝采用了桑弘羊等人的盐铁专卖、均输、平准、统一币制、酒榷等财经政策。
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及均输、平准、统一铸币等一系列经济措施,虽然适应了当时巩固西汉王朝政权的需要,为西汉王朝奠立了坚实的财政经济基础,但是,却也给农业生产、中小工商业和群众生活带来了某些不便与困难,特别是剥夺了地方诸侯和富商大贾的既得利益,因而必然引起他们的强烈不满和反对,于是盐铁官营、酒类专卖等问题,就成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大事。
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二月,朝廷从全国各地召集贤良文学60多人到京城长安,与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为首的政府官员共同讨论民生疾苦问题,后人把这次会议称为盐铁会议。会上,双方对盐铁官营、酒类专卖、均输、平准、统一铸币等财经政策,以至屯田戍边、对匈奴和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了激烈争论。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规模较大的关于国家大政方针的辩论会。会议结果,废除了全国的酒类专卖和关内铁官。
二、《盐铁论》的体例及内容
至西汉宣帝时,汝南人桓宽根据这次会议的官方记录,加以“推衍”整理,增广条目,把双方互相责难的问题详尽地记述出来, 写成了一部具有文学特色的经济史料--《盐铁论》。全书分为10卷 60篇,前41篇是写会议上的正式辩论,自第42篇至59篇是写会后的余谈,最后一篇“杂论”是作者写的后序。篇各标目,前后联成一气,采用对话文体,以生动的语言真实反映当时的辩论情景,保存了不少西汉中叶的经济史料和丰富的经济思想资料。该书分十卷六十篇,各立标题,但内容互相连贯。东汉大文学家王充在其名著《论衡·案书》中赞誉其体现了“两刃相刻,利害乃知;二论相订,是非乃见”的特点。现传世的有郭沫若校订的《盐铁论读本》,今人王利器教授的《盐铁论校注》。
三、《盐铁论》的史料价值
首先,这部书为我们提供了西汉时期宝贵的经济史料。在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全面抨击了汉武帝时制定的政治、经济政策。在经济方面要求“罢盐铁、酒榷、均输”。贤良文学还提出“外不障海泽以便民用,内不禁刀币以通民施”的放任主张。他们的重本抑末说,实际上是要抑官营工商业,而为私人工商业争夺利权。贤良、文学在辩论中所阐述的当时的儒家经济思想,经过《盐铁论》作者桓宽的“推衍”,更为全面系统,形成中国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思想。
其次,相当完整地保留了桑弘羊的概略生平、思想和言论,是研究桑弘羊这一封建社会杰出理财家的一部重要著作。《史记》对桑弘羊的记述不够完备,《汉书》又未立专传,此书可以说是半部桑弘羊传。书中的御史大夫即桑弘羊,站在封建中央政府的立场,强调法治,崇尚功利,坚持国家干涉经济的政策,对盐铁官营、平准、均输等重大政策措施采取坚决维护的态度,认为它“有益于国,无害于人”,既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以佐助边费”,[2](卷一本议)又有发展农业生产,“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2](卷一复古)的作用,因而决不可废止。他在为盐铁官营等政策辩护时,全面地提出了他对工商业的看法。他接受了范蠡、白圭的重商思想和《管子》中有关国家经营工商业的思想,认为工商业在人民经济生活中是不可少的,人民生活所需的“养生送终之具”均“待商而通,待工而成”,所以,他主张 “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农商交易,以利本末”。[2] (卷一本议)但他认为工商业应该由政府控制,发展官营工商业。这样既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又可以“排富商大贾 ”,抑制他们的兼并掠夺,有利于“使民务本,不营于末”,有利于“建本抑末”。[2](卷一本议)
《盐铁论》的作者桓宽,服膺儒家思想,在政治上站在反对桑弘羊的立场,但他把盐铁会议辩论双方的思想、言论比较忠实地整理出来,因而使《盐铁论》这部著作,不仅保存了西汉中期较丰富的经济史料,也把桑弘羊这一封建社会杰出理财家的概略生平、思想和言论相当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成为研究桑弘羊这一封建社会杰出理财家的一部重要著作。
但美中不足的是《盐铁论》作者桓宽偏向儒家思想,并不能保持客观立场。综上所述,盐铁政策是西汉主要的一项经济政策,由汉初的盐铁政策地方化、私人化到汉武帝时将其收归国家经营,统一管理,对整个西汉王朝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桓宽用辩论文的形式对盐铁会议的内容加以整理,编纂出《盐铁论》一书,为后人了解西汉王朝尤其是汉武帝时的经济政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同时《盐铁论》中折射出来的政治军事文化思想也对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王利器。盐铁论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