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方法角度看李嘉图经济思想
2009-08-25姜婧
姜 婧
[摘 要]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是指原始实物交换条件下的交换比例的决定法则。李嘉图通过其高度抽象的经济学分析方法,坚持商品价值决定于生产商品消耗的劳动。本文论述了李嘉图的经济思想,形成其理论缺陷的分析方法具有哪些优缺点,以及该方法对后世的影响和后人对该方法的完善和应用。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 抽象分析法 李嘉图 缺陷
作者简介:姜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06级本科生。
一、文献综述
亚当·斯密在其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论述了劳动分工的概念,并由此提出了他对财富在社会各阶层分配的看法和著名的“看不见的手”在市场机制中的应用。在吸收和借鉴了亚当·斯密的理论后,大卫·李嘉图在其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系统完善的论述了古典经济学的思想,建立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
但出于历史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局限性,李嘉图的经济学思想还存在一些缺陷。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中的两大矛盾:价值规律和劳动同资本相交换的矛盾以及价值规律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矛盾。“在反对李嘉图价值论的声浪中,1821年出现的一本名为《评政治经济学上若干用语的争论》的匿名著作发生了直接影响,其中的许多论点为日后的反对这所采纳。而最有代表性的任务要数萨缪尔·贝利,他在1825年出版的《价值的本质、尺度和原因的批判研究,主要是论李嘉图先生及其信徒》的著作中对李嘉图的价值论和利润率论提出了全面的和系统的批判。”马尔萨斯也从劳动资本交换的不平等出发,抨击李嘉图理论中的劳动与工资利润的矛盾,否定他的劳动价值论。
基于正反两方面的争论,我认为李嘉图的经济思想是一个时代伟大的产物,它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新兴的资产阶级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和有意义的指导,也为经济学理论后来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宝贵的分析。只不过李嘉图采用高度抽象演绎的方法和静态的观点来分析经济现象,使得其理论具有一定历史局限性,以至于其方法后来甚至被约瑟夫·熊彼特称为“李嘉图恶习”。下面我将具体论述我对李嘉图的经济方法和思想的看法。
二、李嘉图经济思想的概述
(一)继承中的批判与发展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古典经济学乃至整个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其许多观点为后来的无数经济学家提供了思路和指引。李嘉图也继承了亚当·斯密的主要观点,强调资本积累和劳动分工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以及自由经济在市场机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但李嘉图也针对亚当·斯密的理论中的一些不足提出了新的观点:
首先,他与亚当·斯密认为的研究政治经济学的目的不同。亚当·斯密以国民财富为研究对象,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而李嘉图认为社会产品的分配是政治经济学的中心问题,说“确立支配这种分配的法则,乃是政治经济学的主要问题”。
其次,李嘉图注意到了亚当·斯密一些有矛盾的观点,并给出了自己的解释。矛盾一为在价值论中,斯密一方面正确地指出商品的交换价值由劳动决定,另一方面又认为交换价值由三种收入决定。矛盾二为在分配论中,亚当·斯密一方面认为利润是对劳动创造的价值的扣除,另一方面又认为利润是“资本的自然的报酬”等等。李嘉图反对把地租看成是自然的赐予,认为恰恰相反,大自然是吝啬的,自然界中好地太少,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不得不耕种贫瘠的土地,耗费更多的劳动生产农产品。
再次,李嘉图在其他方面也与亚当·斯密的观点有分歧。例如他反对斯密的二元观点(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坚持商品的价值来源于生产中所消耗的劳动。又如斯密采用历史演进的观点分析经济问题,而李嘉图采用静态的观点;斯密认为地租是独占价格,而李嘉图认为地租是差额所得;斯密注重绝对成本理论,而李嘉图注重比较成本理论等等。
(二)李嘉图理论中的缺陷
李嘉图的价值理论面临两大困难:“第一个困难是,资本和劳动的交换如何同‘价值规律相符合。第二个困难是,等量资本,无论他们的有机构成如何,都提供相等的利润,或者说,提供一般利润率。实际上这是一个没有被意识到的问题:价值如何转化为费用价格。”李嘉图不同意斯密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但不了解发生错误的原因,他认为工资是劳动的价值,工人出卖的是劳动而不是劳动力。第二个问题是按照李嘉图的观点,等量资本中的活劳动不等,就应有不同的利润量,有不同的利润率,但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利润率却是趋向于均等的。李嘉图混同了平均利润、利润、和剩余价值,混同了生产价格和价值。
三、李嘉图经济学方法
(一)从抽象到具体的分析方法
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的一开头,就“从分散的各种各样的现象中吸取并集中了最本质的东西,是整个资产阶级经济体系都从属于一个基本规律”这个基本规律就是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在政治经济学史上,李嘉图的研究方法“具有科学的合理性和巨大的历史价值。”他抛开实际经济现象中复杂的联系,不是研究具体的某一个产业、或是人口、国家问题,而是在复杂表象背后寻找各种事物的一般性和规律性,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分配论为中心,从本质上解释外部的现象。这种从抽象到具体的科学的抽象法在经济学分析历史上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李嘉图“恶习”
首先,李嘉图在分析过程中运用了大量严格的甚至是错误的假设,例如所有劳动都是同质的,没有运输费用和交易费用,生产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等等。适当运用假设能简化分析,帮我们更加突出的和清晰的分析某一个问题,但当大量运用假设,以至于所有的问题都只抽象的剩下一个或几个变量时,理论分析的再深刻,当运用于实际问题时,就显得不太现实了。
其次,他以抽象的理论为基础,满足于简单的证明,重复或补充,而没有研究如何通过适当的中介环节将抽象合理运用于具体,李嘉图的进一步阐述不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而是简单的把同一些原则运用与各种具体场合,形式的证明了这些原则同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并不矛盾,同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并不矛盾,甚至同国际市场价格并不矛盾”他想用强制的抽象将生产价格和价值,利润和剩余价值直接等同。
再次,李嘉图为了坚持价值决定于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量的规律,对其不能解释的问题,如土地的价值不是由劳动生产出来的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与劳动价值论的矛盾,一律以“例外”宣称。以至于他的理论的反对者马尔萨斯在给李嘉图的信中指出“我从未相信你认为,50棵橡树会与石墙花费一样多的劳动。但是,正因为我确信你不会这样认为,我才提出这个问题,我把它看做一个最好、最恰当的问题提出来,想你表明,摒弃地租而几乎只考虑劳动的交换价值理论,是站不住脚的”。“马尔萨斯还指出‘李嘉图先生自己也承认他的规则有相当多的例外;但是如果我们考察一下这些他所谓的例外情况,即使用的固定资本量不同,耐久程度不同,使用的流动资本周转时间不同,那么我们就会发现,这些情况如此之多,以致规则可以看做例外,而例外可以看做规则。”
四、李嘉图经济学方法的影响
(一)李嘉图学派的解体
李嘉图的追随者们虽然继承了其经济思想,但他们没有针对其经济思想和分析方法中的一些缺陷进行完善,而是试图通过诡辩的方法来捍卫李嘉图门派,进而导致了学说的庸俗化和学派的解体。例如在解释价值与利润等问题时,“穆勒认为‘新葡萄酒是一部机器,被它的产品(陈葡萄酒)所代替了,还加上……一种增加的价值,这就等于说,葡萄酒的酝酿过程,即自然的作用能创造价值。这是李嘉图所反对的萨伊的价值学说”。
(二)对后世经济学家的影响
虽然李嘉图的经济学方法有一些不足,进而使其理论存在缺陷,但还是给后世许多经济学家带来了启迪。
凯恩斯在其《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就有一章分析经典学派之利率论,其中专门就李嘉图的利率论进行了讨论。他认为李嘉图常常只讨论利率在长期中的变化,而使该学说成立的假定就是:充分就业常能维持。另外,他还认为李嘉图忽略了资本的边际效率可以随投资量的改变而改变,但这又刚好说明李嘉图的学说体系要比其后继者来的严谨,前后一致。
此外,于二十世纪兴起的发展经济学也对李嘉图的理论和其分析方法进行了完善。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是影响到劳动过程使产出量发生变化的所有因素,包括劳动力、生产资料及其在生产过程中的社会结合和改进、自然资源条件,以及影响社会发展的其他有关因素。在李嘉图看来的特例和一些严格假设,如劳动同质,不存在运输和交易费用,不存在技术进步等等,在发展经济学中都得到了分析和解释,其中技术进步更是作为一项重要的内生变量进行了细致的研究,使得一些假设和理论找到了中间依托,向现实进行了转化。
五、结论
李嘉图的经济学方法,即抽象分析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理论体系的形成。他的抽象具有简单性,强制性,并且用静态的方法分析问题,忽略了经济现象的时间影响和社会复杂性。因为其抽象方法在有些方面存在不科学性,加上自身理解上存在的偏差,导致经济思想的内容有两大缺陷,成为反对者攻击的重点。但是,这些都不影响李嘉图在古典政治经济学乃至整个经济学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的劳动价值论和抽象分析方法在当时具有先进性;即使在现代,抽象分析的方法也在经济学的许多领域得到应用,也因如此,在抽象与具体的交融中产生了许多新的学科,将抽象的演绎、如数学模型,运用于经济分析。
参考文献
[1]陈其人《大卫·李嘉图》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2]吴易风《英国古典经济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3]晏智杰《李嘉图学派的解题及其教训》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卷第37版
[4]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5]大卫·李嘉图《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八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6]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7]罗伯特M索洛等《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8]晏智杰,《李嘉图学派的解题及其教训》,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卷第37版
[9]大卫·李嘉图,《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一卷,第3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Ⅲ,第168页,转引自《英国古典经济理论》,第三章,第18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11]吴易风,《英国古典经济理论》,第二章,第5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Ⅱ,第183页,转引自《英国古典经济理论》,第三章,第18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13]吴易风,《英国古典经济理论》,第二章,第56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14]大卫·李嘉图,《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八卷,第28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15]晏智杰,《李嘉图学派的解题及其教训》,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6卷第37版
[16]陈其人,《大卫·李嘉图》,第十一章,第143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